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东北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培养改革,以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确保科学研究贯穿博士生培养整个过程"为最高原则,以"强化培养过程,优化培养环境"为重点,主要举措包括:改革课程学习环节,强化课程学习的研究训练功能;调整论文评价取向,重点考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潜力;健全导师指导制度,注重对博士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指导;完善论文审查制度,实现过程指导和过程监控的有机结合;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
美国一流大学重视对博士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在招生选拔、课程设置、导师遴选、科研训练、指导方式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完善的制度。借鉴美国经验,我国未来在推进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应优化博士生招生制度、推进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团队指导模式、建立以博士生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导师遴选标准、加强科研训练、构建博士生培养过程考核与评价机制、完善论文评审制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上海交通大学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博士生培养模式各要素与培养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招生方式、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导师指导对培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导师指导对博士生培养质量起到的作用最大;学术活动、课程学习与培养质量无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结合作者多年来在国内外培养博士生的经验,梳理了博士生指导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总结和提出了博士生培养中的几点经验和问题,强调博士生选取、课程学习、师生关系处理、选题、论文研究及论文发表等方面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认为博士生招生与指导制度、导师的指导责任和指导补充制度、课程修读和科学研究的结构化耦合机制都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对这些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0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为研究对象,基于其博士生培养的心得体会,借助NVivo 12.0软件,围绕“优秀博士生培养何以可能”这一核心问题,重点从博士生培养路径视角,系统挖掘了这些导师在培养理念和关注点上的个性经验和在指导方式、育人模式、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共性规律,并对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中一些值得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三所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学科为例,对学术型教育学博士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其高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包容性大的跨学科的学科方向与专业、纵横交错个性化的课程教学体系、跨学科师资队伍、过程性学业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高度设置包容性大的学科方向、打破组织壁垒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搭建“绿色通道”、建立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训练系统、健全培养过程中的学业考核质量监控机制,是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介绍了基于“123456”准则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做法。具体来说,“1位转变”即实现研究生的角色从被动学习到主动研究的转变;“2分培养”即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类培养、学术学位硕士生与学术学位博士生的分层培养;“3方联动”即以研究生院为纽带的政府、社会和大学的联动;“4跨选课”即实施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跨层次选课制度;“5目并举”即优化课程体系、规范课堂教学、搭建发展平台、强化团队指导、完善过程管理;“6手齐抓”即信息化建设、精品文献库开发、精品案例库开发、教学大纲制定、严格课程考核、落实完全学分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博士生培养机制优化: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博士生培养质量。从国外高校博士生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的经验中发现.我国高校必须以"科学研究"为价值取向.通过统筹考虑博士生招生制度与课程设置,来优化博士生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强化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国家高新知识竞争力提升的需要,具有时代的紧迫性。提升博士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博士生培养模式面对亟待改革的挑战。在讨论并强调创新型博士生培养何以重要及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文章分析提炼了博士生创新能力“敏锐发现并提出具有学术创新和突破价值之问题的敏感性(发现新问题的能力);高屋建瓴抓住问题本质并准确提炼其要素及把握要素间有机联系宏阔的学术视野(把握新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非常规攻克难题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的三大要素。基于创新能力培养必须是博士生培养的价值追求,文章从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目的的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博士生培养目标的问题及其调整、博士生知识体系(课程结构)的问题及其重构,以及其他诸如招生录取、培养过程、制度、学位论文等要素的问题及其改革出发,提出了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优秀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受到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认知水平、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导师培养、科研条件、科研激励制度、课程质量、学术氛围等10项因素的影响。这10项因素又可分为素质因素和培养因素两类,前者是其科研能力发展的内因和根本动力,后者是其外因和重要条件。调研表明,对优秀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发展,素质因素所起的作用大于培养因素;在单项因素中,非智力因素和导师培养的作用最为显著;认知水平、科研实践与学术氛围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智力因素、科研条件、社会实践的作用不显著;课程设置、科研激励制度的作用比较薄弱。藉此可以对当前的研究生培养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以349名博士生为对象对甘肃省高等院校的博士生培养过程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接受调查的博士生对所在学校博士生培养过程的满意度不高,指导方式较为单一、培养过程中考核不严格和研究资料缺乏及培养经费不足是其主要原因;(2)多数博士生认为发表论文对其学术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但他们不赞成学校规定发表论文的做法;(3)多数博士生认为参加学术会议具有重要意义,且分别有近38%和60%的博士生有过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经历。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社会急需急用的实用型人才,更要着眼培养能适应社会变化、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文以高职煤化工专业为例,以培养学生具备多种能力为出发点,对专业多证书目标指导下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即以学历证、行业通用资格证、职业技能资格证为指导进行教学改革,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探究新型教学模式、建设双师型的教学团队、改革质量评价体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进行大胆改革实践和探索,推动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院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改革中重点突出了学生中英双语的职业能力培养,在一些课程试行了双语教学。基于实践,我们认为:在国贸专业采用双语教学存在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这些弊端的解决有赖于建立双语师资培训体系和教学监督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编纂相关双语教材。  相似文献   

15.
大理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加强重点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生科研和实践能力训练、导师队伍建设,改革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建立研究生资助工作体系和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促进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也还存在研究生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研究生管理体制、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导师和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只有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植物生物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根据学生兴趣、市场、课程、课题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等,合理进行区域分块和资源配置;在实训体系构建中,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和课程、课题、专业需求,构建一至四年级的全程链式实训体系。经过两年的实践,在提高学生专业兴趣,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推进教学、生产、科研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高了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的宗旨是培养人,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支持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这对大学,尤其是行业大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行业大学为民族工业提供人力支撑,以培养行业精英为己任,立德树人是行业大学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在行业大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构建"产学协同,行业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产学协同,行业元素融入大学生知识教育"、"产学协同,行业效应融入大学生实践教育"三位一体的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既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浓厚的人文情怀,又有精湛的专业技能、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创新能力是影响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学术型研究生作为我国重要的科研力量,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该研究针对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包括:严把招生关,选拔喜欢和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学生;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参与研究课题选择、设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体制转型、改革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高校人才供给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缺口。文章以职业主题论和实践性学习论为理论基点,以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社会需求为突破口,探讨转变大学生培养模式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在就业目标导向下大学生培养模式的定位和知识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工学博士培养模式是影响工学博士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工学博士培养模式经历了由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多主体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动态变迁过程。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宏观教育管理、经济和科技等体制变革从制度环境层面影响工学博士培养模式变迁;工学博士培养模式变迁中存在两个关键节点,分别形成了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理念先在性、体制锁定和自我强化机制等因素影响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受阻。基于此,工学博士培养模式的未来改革应从优化外部体制环境,突破理念桎梏、探索建立工学博士分类培养体系及建立分类学位授予标准体系等方面入手,同时要完善相关配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