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炎冰 《垂钓》2003,(4):42-44
钓术变化改变了鱼类的摄食方式,鱼长时间不咬钩,只需将钩轻轻提离水底,到钩重新下沉时,鱼就会突然咬钩并表现为黑标。除了抬标和黑标之外,星标还有另一种鱼讯形式——晃标。  相似文献   

2.
张炎冰 《垂钓》2003,(2):44-47
在“天神合一”的古代,佛家用“七级浮屠”表示功德圆满,武士仗“七星剑”笑傲江湖,北斗七星的斗柄总是指向北方,这种稳定性大概对钓鱼人产生了影响,七星标正是蕴含着结构稳定、克鱼利器的寓意。  相似文献   

3.
从浮子说起     
张炎冰  孙云龙 《垂钓》2003,(1):33-37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钓鱼方式的技术革命,浮标越来越受到钓鱼人的重视,成为“钓鱼人与鱼沟通的工具”,与竿、线、钩、坠、轮、饵并称为钓鱼的“七件武器”。您是否真正了解这种“武器”呢?  相似文献   

4.
张炎冰 《垂钓》2003,(7):40-43
星标灵巧,立标沉稳,能不能把它们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优势互补呢?这便衍生出现代浮标。  相似文献   

5.
张炎冰 《垂钓》2003,(5):54-56
是坐等鱼来,还是主动寻找?钓鱼的态度不同,对浮标的要求就不同。  相似文献   

6.
7.
吴芜 《钓鱼》2006,(3):25-26
不管现代人把那个系在线上,用于表达鱼咬钩的东西做得多么漂亮,也不管它增加了多少功能,我总是叫它浮子。理由是沉入水下的部分是人为的,而它的本质是浮在水面上的标志,仅此而已。我的这种旧观念现在还有多少人认同?连去渔具店买浮子,那个从来没钓过鱼的小姑娘都会说,这长的是“台钓”用的,叫浮标,是装在线上又可以拿下来的;你要的是这一种,一粒一粒的,“传统钓”用的,穿到线上就取不下来了。既然不钓鱼的人都这么认为,那么我就把可以买到的浮子作一番比较是不会有异议了。硬质发泡浮子浮力特别大(这里说的“浮力”不是阿基米德物体排开水体…  相似文献   

8.
秦犁 《垂钓》2004,(7):51-53
前几天笔者到东北探亲,恰巧碰上3个爱喝酒的钓鱼人,几盅高粱酒下肚就成了哥ff~JL,豪爽的汉子来了劲儿:“走,哥们儿一起去玩两竿!’’  相似文献   

9.
葛心仁 《钓鱼》2006,(8):35-35
由于萤光浮子色彩鲜艳,在钓鱼中遇上阴天或弱光时,浮子在水中仍清晰可见,便于钓友正确解读鱼在水下咬钩的真实状况,更好地把握提竿的时机。由于鱼塘、水库水下地形复杂,鱼钩常常被水下杂物挂住,线组上的浮子也因饵被废弃在水里,让人看了既可惜、又无奈。一次我和同事去本溪市观音阁水库钓鱼,由于天气不错鱼情很好,大家都连连获鱼,尽管水下杂物多次将钓线挂断,但仍没能影响到我们的兴致。半天不到的时间,带去的四袋萤光浮子都挂在了水里,我只好无奈地跑到同伴那里求救,当我跑到他那里才知道,他的萤光浮子早已用光了,正用一节小树枝绑在线上凑…  相似文献   

10.
管察 《钓鱼》2009,(5):16-17
浮标在中国大陆的出现始于两岸钓鱼交流,是由台湾钓手带来的。它与传统钓鱼用浮子、立漂表达鱼讯有许多不同,通过浮标的调实现线组的二力平衡,把钓铒的运动和重量变化用标尖的升降反应出来就是破坏平衡。本业,我们是按照“羽沉知食驶”来认识鱼讯的,坠钩沉底了,不管钓线是直、曲还是斜,平躺在水面上的羽毛或其他浮的东西只有沉了或者移动才标志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标尖向上运动。一支浮标包括浮休、插脚、标尖三部分,决定其上浮能力的是浮休,所以多用比重小的木材、芦苇、羽毛和空腔塑料来制作。  相似文献   

11.
想到摸鱼的故事,我就有些手痒,我可是此道中人。这里显摆几段我的淡水摸鱼、海水摸蟹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歌神 《中国钓鱼》2003,(3):37-37
初秋,我们一班老钓手(老是指经验而非年纪),出礁万山,这次同行的有新钓友阿辉、阿亮及家宝两夫妇,四个人一起钓,有一点过分热闹。  相似文献   

13.
王世国 《垂钓》2004,(10):40-43
上期整理了一部分读者和钓友的疑问,现在继续。  相似文献   

14.
管察 《钓鱼》2005,(14):34-34
坠钩平底是传统钓鱼使用得最广的一种钓组,但因鱼漂材料和形状不同,得到的鱼讯反应在以立漂为主的北方是认黑漂,南方用去了羽的家禽翎梗做浮子,称星漂,钓鲫鱼是半粒浮子抬起来就提竿了。现代竞技钓鱼以悬坠为特征,并积极影响着大众钓鱼。两种钓组,结构不同,在反应鱼讯时后者多模棱两可的假动作,让人很难把握;前者简单易学,鱼讯也真实。然而,结构不表示先进与落后,唯钓法而有的优势也不是不可以转换的。  相似文献   

15.
张炎冰 《钓鱼》2004,(17):28-29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有哪些不同?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坠和浮标。从坠钩平卧水底.鱼咬钩移动铅坠到坠悬离水底,是因为浮标平衡了坠钩重量。钓组结构变了,信号也跟着改变。如果我们的认识继续停留在鱼漂概念上,用抬漂和黑漂去解释浮标反应的咬钩动作,必然会放弃许多有效鱼讯。  相似文献   

16.
管察 《钓鱼》2009,(19):20-21
很难想象,没有拉饵,没有浮标怎么钓快鱼?从1998年第四届“钓王杯”和第十六届全国钓鱼比赛开始,拉饵成为钓快鱼必须掌握的技术。然而拉饵轻,在浮标由桐木、塑料、芦苇和孔雀翎制造而要让它反应饵重变化和准确表达鱼讯,是不能不注意标央和标脚长度的。这也是早期浮标的标夹多6~8目、长9~11厘米;标脚控制在7厘米以内,按调4钓2操作的原因。调4钓2是针对底层鱼的,随着拉饵出现,钓鱼人对线组的运动、饵重与浮标的配合更加重视了。  相似文献   

17.
马建华 《钓鱼》2005,(16):32-33
学会怎样调整浮标的目的就是要使浮标体现正确的鱼讯,因此观察浮标体现的动作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虚假的,是考验钓手基本功的重要指标。本章试图将浮标的动作进行归类,进而使大家能正确的认识鱼讯在浮标上的动作特点。其实,看标的本领是钓手经验的累积,靠文字是很难讲清楚的,因此本章只能介绍一些常见的浮标现象。  相似文献   

18.
程宁 《钓鱼》2004,(3):47-47
有钓友看了《浮标篇》之后,问浮标动作和鱼吃饵的姿势是否有关。我认为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有些钓友在研究调标用标这个问题时,千算万算什么都考虑到了,却把问题的主要因素——“鱼“这个活物给忽略了。而恰恰是鱼,在吃饵时,由于姿势不同,吃的上下钩不同,会把所有的公式和人们费尽心机推算出来的结果全部打乱,所以说我们必须了解鱼用不同的姿势吸动饵球时,会导致浮标出现不同的鱼讯语言这一重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张炎冰 《钓鱼》2005,(7):21-21
古称浮子,现统称鱼漂,指的都是“钓鱼时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台钓”出现之后,我们发现,悬坠钓组使用的浮标不是漂着浮着,而是整体沉在水下,由一个浮出水面的标示杆来标志鱼钩状态和反应鱼讯,并因脚的长短粗细,以及材质的不同而影响线组运动。  相似文献   

20.
郅辽 《垂钓》2004,(3):48-48
七星标的基本排列形式是沉4浮3,但水情不同,星标的排列就不能固守陈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