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唐诗人杨衡的送别诗因送别对象不同,使其送别诗内容广阔,情感丰富.送官员之作既表达了对同行的认可与赞许,也显露出诗人积极入世为官的心态;送别文士之作展现了诗人对后起之秀的鼓励与劝勉;与僧、道间则是依依惜别之情和寄意宗教与入世为官的矛盾心理;与亲人话别之作表达了诗人血脉分离的痛苦之情.在艺术手法上,其诗歌入题手法灵活,凄愁意象贯穿诗歌.从杨衡的送别诗中,我们可以了解诗人庞杂且丰富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体会反复诵读全诗,背诵积累。2.通过对《竹石图》的欣赏与对关键词的提炼,体会所咏之物的形神之美,挖掘物象内在传承的品格和精神。3.补充人物生平资料,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体会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3.
在南唐与宋初,徐铉七律如其仕途一样,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变化.其前期七律,虽有元和风调,但情调与手法上更类晚唐诗风,而后期在题材、风格及创作手法上都向元和风调的主要代表者白居易靠拢,成为宋初白体的代表性诗人.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南唐入宋作家心态的转变,也体现了唐末五代到宋初政治格局的变化对士人诗风的影响及宋初右文政策对士人明松暗紧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鱼无迹是朝鲜十六世纪中叶"异端派"代表诗人之一,其现存汉诗作品都明显呈现出爱议论、偶用散句、喜用典故、炼字生新等"宋调"气息,但诗人能以其生命中与天地并立的刚大之气统摄全篇,其诗具有雄健富赡、情感激越之美。另外,鱼无迹有少量作品属于典型的唐调。  相似文献   

5.
我们再来看现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通感"和"矛盾修辞"手法."通感"的手法在诗歌中一直存在着,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则把它发展成一种诗的方法论,如波德莱尔把自然万物视为向诗人发出信息的"象征的森林":"浩瀚如黑暗又好像光明,/芳香、色彩、声音在互相感应"(<应和>),而波德莱尔之后的兰波则自称为"通灵者",他醉心于"官能交错"和词语的炼金术,将视觉、听觉、嗅觉的界线以及现实与梦幻的界线打破,使各种感觉在心灵的作用下相互沟通,以此来创造一种诗的境界.戴望舒就受到法国象征派的这种影响,他经常在诗中运用"通感"手法,以形成一种"音色交错的美",比如<雨巷>中的"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目光",就化视觉形象为一种听觉感受,似乎连目光也忧郁、惆怅得发出了叹息声,由此写出忧郁之深、忧郁之动人.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三类: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同一首诗歌里往往交叉运用. 比如写愁情.南唐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演讲春水向东流."诗人运用了设问,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寓情于景,写出了愁之多,愁之长.  相似文献   

7.
萧萍 《高中生之友》2008,(20):21-22
所谓象征手法,是文学创作中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作家们在作品中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呢?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阕描绘的是橘子洲头的湘江秋景,诗人将"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相似文献   

8.
在表现诗人于外部世界建立功业的热望之时,孟浩然不乏激烈昂扬之作.然孟诗的主要风貌乃为平淡,这是诗人的个性与生命历程交融作用的结果.无论激烈之作抑或平淡之篇,其中都贯注了诗人"拙"的精神与个性,前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坚守与追求,后者表现了诗人生命的放达与超脱.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讨论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浅析了诗人的象征手法的特色及其对揭示作品的主题、表达丰富的思想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白是作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称于世的。主观性和抒情性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在艺术手法上喜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根本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唐代文学家殷璠《河岳英灵集》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在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蜀道难》中,诗人运用大量的想象、夸张、排  相似文献   

11.
"真诚"三辨     
<如果优美的文字离我们而去>是诗人邓海南的针砭时弊之作.诗人有感于时尚文字的浮华与功利,高声呼唤文学的"真诚"与"审美".文字缺乏"真诚"与"审美"的时弊,既是文坛之弊,也是学生的作文之弊.  相似文献   

12.
<正>《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也是我国古代叙事诗的经典之作,后人不惜赞美之词,大加赞赏。他们从《琵琶行》的内容主题,到她的艺术手法,从整篇构思到部分诗句,都受到后人热议。而对诗中的如草灰蛇线,贯穿于全篇的"离别"之元素之意蕴,从主人送客开篇,到琵琶女演奏结束而曲终人去卒章,却无人从语篇的角度去论述和赏析一、见于全篇的"离别"1.主客之别这是全篇之别的开端。诗序中交代,诗人在元和十年遭贬,离别京城任"九江郡  相似文献   

13.
<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清代著名画家、诗人郑板桥题在《竹石图》上的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有"花中四君子"之称的"竹"。诗歌反映了竹生长环境的恶劣,写出了竹生命力顽强、坚韧、刚劲有力、姿态挺拔的特点,歌颂了竹坚忍不拔、无所畏惧、潇洒乐观的精神和品质,抒发了诗人自己对竹的敬佩与赞美之情。同时,该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托竹表达自己坚贞不屈、无所畏惧、潇洒豪迈的高尚品格。由于该诗是一首咏物诗,教师要关注咏物诗的文体特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的<江雪>是他在永州长期苦闷、抑郁心情下的向山水寻求精神寄托的真实写照.诗中一切景物都被定格在静的氛围中,这种"静"使人感到不安,有一种跃跃欲动的感觉,在"静"的背后蕴含着强烈的生命的律动.动与静的对立构成了江雪的主要骨架和意蕴.诗人运用恰当的手法让表面的静与内在的动互相渗透,动静交融,体现了<江雪>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15.
德彪西是历史上最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也是浪漫主义过渡到20世纪音乐的主要旗手,可以说他的名字就象征着一个"主义"或"流派"。德彪西能打破传统和声系统,创新作曲手法之灵感来源,除了本身个性使然与成长背景外,与同时代之诗人、画家与音乐家结识交流,参加各类艺文活动与展览,皆是使德彪西激荡出创新作品之来源。本文将对欧洲古典音乐时期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屈原的政治抒情长诗<离骚>,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比兴寄托的手法,诗句"夕餐秋菊之落英"中的"餐落英"是一种芬芳高洁品格的象征,而不是吃了菊花可以长寿的意思;诗人摄取"菊花"入诗,看重的是它的象征价值,而不是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穆旦是九叶诗派里最有成就、最具风格特色的诗人之一.穆旦的诗作里常常出现"上帝"、"神"、"主人"、"主"等意象,其实这些都是"上帝"不同身份的代名词."上帝"曾是救世主,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信仰,一份前行的勇气,一股克服不辛的力量.穆旦诗歌里的"上帝"意象是诗人"人身以外"的一个支点与一份安慰.当诗人看到现实里的人们生活在困苦、绝望中,芸芸众生在困苦中挣扎,诗人试图用这些意象来消解现实的困惑与艰难.但是,诗人穆旦发现,曾经至善万能的上帝,再也不堪承受当下的生命之重了,诗人对此感到无比的惋惜与悲哀.  相似文献   

18.
陈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歌理论批评家,"周光体"的魁首.陈衍把"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作为诗歌的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但他对"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并不是同样看重的,受清代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影响,陈衍真正推崇的还是"学人之诗".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恩里克·格拉纳多斯(Enrique Granados 1867~1916)是西班牙民族乐派的奠基者之一,曾被誉为"西班牙的钢琴诗人"。他的代表作——《戈雅之画》集中彰显了他独特的创作个性和新颖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20.
<秋颂>是英国诗人济慈六大颂歌中最后的一首,但往往得到的评价最高,其原因除了诗人别出心裁地歌颂秋天之外,还应联系到济慈对诗歌"想象力"的重视和他在写作中对"通感"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