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者第一"呼唤"人性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者第一”已逐渐成为图书馆管理的理念。然而,如何在具体实践中真正做到“读者第一”,却依然是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从“人性化管理”这一视角出发,要落实“读者第一”,图书馆就应做到服务的人性化,环境的人性化,知情权的人性化及技术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技术赋能促使受教育主体的成长环境、认知方式及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极大地便利了他们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知识学习,却往往忽视了“人之为人”之本性的内在涵养及其应有的习得,而这必然会催生并促进数字化教育向着人性化方向的变革。事实上,与以往相比,数字化原住民已经表现出了“伴随技术成长”“善于多任务处理”“依赖图像学习交流”以及“喜欢即时满足和奖励”等四大特征。然而,从人性化的教育视角来看,这些特征极易造成“真我主体迷失”“深度学习缺位”“伦理角色错位”以及“情感满足匮乏”等困境。对此,我们需要以人性化教育理念为核心、以顺应数字化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为引领进行教育变革,其路径主要包括明晰现实主体身份以促进人机共生发展、完善深度学习机制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提升、复归师生伦理角色、打造数字教育情感文明等四个方面,以此构建数字化教育技术背景下的人性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媒介技术与教材的发展演进相伴相生,口传、抄本、印刷、电子与数字媒介时期的教材相继呈现不同的图景。媒介技术在教学观、功能观、知识观三个方面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教材的发展。教材演进的媒介技术图景和教材发展的媒介逻辑,为我们重新认识技术与教材的关系提供了启示:媒介技术在感官、制度等层面驱动教材形态发展,推动制度变革,引领观念更新;对“苏格拉底之疑”媒介批判精神的继承与发掘,有助于我们理性认识并有效规避媒介技术的负面影响;要实现“媒介与教材”的深度融合,建设人性化、立体化的教材。  相似文献   

4.
史峰 《师道》2008,(3):46-47
常听校长喊“我们学校的管理是人性化管理”,“人性化”似乎是校长的一个招牌。什么是“人性化”呢?从理论上讲可以扯一大通,但理论的东西如果不能成为现实,那么“人性化”就是一种无益的口号。今天我们来解释“人性化”,就避开了“理论”而直面校长的管理现实,我们需要在管理实践中认识校长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的生存更多地建立在技术平台上,这不仅意味着工具理性的进一步胜利,而且由于技术天生所具有的片面性,又带来了一定程度上人文关怀的缺失。因此我们必须发扬人文精神,对信息时代的工具理性做出深刻的反思,倡导人文主义教育,弘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建“对话式”师生关系,使信息技术和网络向人性化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的发展及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使“人性化”教育成为21世纪的必然。在这样的环境下,Web2.0技术应运而生。它以人为核心,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本文从技术回归人性的角度,分析Web2.0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并就学习中学习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论人性与人性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具有客体性、整体性、主体性、生成性、智能性、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性等共性,每个人还有自己的个性。可是我们的当代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不理解人的、片面割裂的、强迫压制的、“复制”守成的、机械识记的、理性独尊的、模式单一的教育,总之是缺乏人性的教育。我们急切地呼唤洞悉人性的、全面和谐的、“太极推手式”的、创新超越的、滋养智慧的,灵活多样的人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史峰 《河北教育》2008,(2):27-28
常听校长喊“我们学校的管理是人性化管理”,“人性化”似乎是校长的一个招牌。什么是“人性化”呢?从理论上讲可以扯一大通,但理论的东西如果不能成为现实.那么“人性化”就是一种无益的口号。今天我们来解释“人性化”,就避开了“理论”而直面校长的管理现实,我们需要在管理实践中认识校长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9.
当医学模式进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以后,医护的服务界面需要更多地关童“人性化”服务。为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心理和社会需求,应在新护士技能培训中融入人性化服务内容。从人性化服务中培养新护士的服务理念,在规范护理服务程序上,管理者应将“人性化”服务培训作为长效机制,强化培养新护士人性化服务意识和技巧,通过护理技术操作将护士的关爱传递给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营造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性化与去人性化是西方心理学对待人性问题的两种对立态度和取向。由于人性化的心理学与人文主义有关,因而成为非主流的心理学;去人性化的心理学则与科学主义相联系,因而成为心理学的主流。西方心理学科学化的进程使该学科陷入了一种二律背反的两难境地:如果心理学是科学的,那它必须是去人性化的;如果心理学是人性化的,那它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对此,本文认为,无论做出何种选择,心理学都应始终坚持“理解并把握人性”这一初衷,无论从哪个层面解释人性,都应坚持研究真实的人和人类真正的大多数。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沿线及与中国签定“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的许多国家使用的英语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地域变体特点,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本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一些相关国家的英语地域变体特点,探讨其对英汉口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口译策略:和语言图式、内容图式相关的口译策略,译前准备策略,以期对培养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口译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一观念成说的形成,与“山”、“水”、“圣人”间内在的和时空上的关联密切相关。前者主要体现在三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哺育和发展上,而后者在中国传统古籍有关记载中有着明确的印证。“一山一水一圣人”作为一个抽象概括的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文化为“天人合一”观念的滋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民众相信,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并通过各种活动来达到“绝地天通”,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目的。四季和生命是合而为一的,而四季就是天地精神的最好体现者,人们在四季中的民俗活动也都体现了与自然生命盛衰的协调与和谐交融,即“天人合一”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从语义和语法特征方面对汉语的"一"及英语的"one"作一简要实证分析,可以揭示出二者在语义和语法特征及其用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两廊一圈”背景下研究中越经济互动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中越经济互动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配套基础设施、较好的互补性基础上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郭沫若思想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思想,泛神论只不过是它的一个独特的表达方式或命名而已。本文从“五四”时期郭沫若对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传统哲学的主动追求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神合一”的泛神论两方面着手论述,并对这种泛神论特征作了概括,最后就近几年有关郭沫若的论争作了相应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源于罗马法的一物一权原则越来越受到学者的质疑。一物一权原则应坚持其最初的含义,即一物上仅能设定一个所有权,一所有权之客体,以一物为限。由此得出结论,一物一权原则只适用于所有权领域,不应再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而提高企业教师的教学素质则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对目前《养猪与猪病防治》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下企业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高企业教师教学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从“两高一优”农业的内涵及其特征出发,依据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思考当前发展“两高一优”(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关系。试图说明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必须充分运用农业生态系统原理,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实现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互补,保证其持续、高效发展。同时,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应重视农业的投入,特别是智力投入对现代化农业发展所具有的长远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为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国际化教育发展过程中,各地方政府提出增加区域文化建设与对外传播的决策.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河北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的现实情况,最后提出了"一带一路"下河北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