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是我园教育的宗旨以及对孩子人格和权利的尊重与关爱。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我们更应该树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未来孩子的一切。”为当代孩子的未来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未来的孩子准备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代际之间的和谐发展,达到人类、环境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李贞 《山东教育》2003,(25):1-1
每个人,都是大自然对他的赠礼,不管他是声名显赫还是默默无闻;每个人,也都是过去、现在、未来的丰美世界。可是,当我们看到孩子时,总想着把他培养成科学家、钢琴家、作家……即便不是如此,也总想着让他在考试时考一个高分,给自己一个好的脸面。我们赞美的,是孩子的未来,如果我们的孩子能按照我们理想的样子成长的话。如果孩子不能按照我们的理想成长呢?自然得不到我们的赞美。因此,我们往往忽视了孩子丰富美好的现状。孩子们的耳边便日日响着那句少先队的呼号:准备着,时刻准备着!由此导致的是什么呢?“读书是为了将来有出息”,“读书是为了…  相似文献   

3.
于荣 《湖南教育》2004,(11):8-8
让孩子“跳起来摘到果子”,这是广大教师的心愿,也是教育的永恒追求。但我们目前的教育方式与手段,能否让孩子真正“摘到果子”,这就值得深思了。看看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吧: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师生的全部生活就是上课上课再上课。学生基本上是在老师的支配下度过的,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甚至双休日也排满了各种名目的补课、“特长训练”。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生活和人生命运掌握在老师的手里。而我们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呢?他们为了学生将来能“摘到果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于是乎,按照自己的预想去要求学生:学生读书没有自觉性,所以需要强…  相似文献   

4.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说到底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为之献身的事业,最后都要交给我们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广泛深入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显得举足轻重,意义重大。一、把握内涵、明确意义,增强“荣辱观”“八荣八耻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要为未来而奋斗,这个未来是什么?我们不是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精髓和最高境界是人道主义,是以人为本。我们在今天所做的一切努力,我们对将来寄予的一切希望,是为了我们的孩子。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在千方百计传承生命,千年万年,亘古不变。唯有这样,社会的文明、生活的美好、道德的崇高、人生的壮丽,才能继续下去。所以,你尽管对“未来”有很多很多理解,但是,归根到底,未来就是我们的孩子,正在成长的一代是全人类共同的花朵。既然如此,当你在表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时候,怎么能不想到我们的孩子?当你在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6.
“我听过的会忘记,我看过的会记住,我做过的会理解。”“做数学”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备受教育工作者关注。然而我们看到,在目前小学课堂实施“做数学”的具体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或者教师提出的任务离学生生活太远,是为了解题而设置的“文字游戏”,学生被动参与而缺乏探究兴趣;或者实施过程中忽略了合作交流的实效性有的课堂简单地把“做数学”等同于“做游戏”,导致课堂活动丧失了“数学”的意义有的课堂问题解决过程过于程序化,导致做数学失去了“做”的意义等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做数学”的几个…  相似文献   

7.
王凌 《幼儿教育》2004,(2):21-21
笔曾在菲律宾华学校——侨中学院幼儿园任教。侨中学院幼儿园是全菲律宾华学校中惟一的日托幼儿园,它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家长服务”为宗旨,以“为幼儿今后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为教育出发点,使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成长树是为了确定加入少先队的孩子而准备的。为了让孩子有努力的目标,我们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命名为“成长树”。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比较突出,他将会拥有一个用彩色卡纸剪成的水果,并且可以把自己的小照片贴到果子中间,然后把这个果子贴在“成长树“上。每个孩子都很努力,希望自己的果子能早一天结在成长树上。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的语文教育把实利主义落实到生命上,把不可以“物化”的加以“物化”,把机械和投机的目光既投射给自己,也投射给学生时,我们就忽略甚至抛弃了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唤醒学生美好的善根。  相似文献   

10.
兰先芳 《职教论坛》2006,(24):14-16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着较为突出的“脱离学生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现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在06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以学生“生活能力培养”为基础,围绕“为学生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做准备”来建构课程体系,以便实现培养“有本领、有教养”的人才目标。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路     
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家长为孩子指定一条路,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家长在这样做时,是否想过孩子?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难道孩子累得苦不堪言,就会有美好的未来?难道为了遥远的未来就要牺牲儿童今天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余兰 《湖南教育》2005,(1):34-35
让语文教材成为“魔法石”新课标实验教材在选文内容、配图上用心良苦,其中童话、寓言、故事居多,有许多美好的事物、情境,美好的人物、心灵,它们会自然而然地唤起学生对于美的期待和向往,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了条件。刚刚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特别是刚拿到新书,那种欢欣鼓舞的兴奋劲儿简直无法形容。作为老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一兴奋点,以此为教育契机,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告诉小朋友我们将学哪些故事和儿歌,把语文学习想像成为一次“愉快的旅行”:读读我们的“行程表”(目录)、旅游中我们将开展哪些活动…  相似文献   

13.
名人谈写作     
细细地观察生活是一种享受,我们要把这点享受还给孩子。不要刻意把它变成为了写作文我才这样,不写作文而能观察也是很美好的事情。——梁晓声一个诗人,早晨起来,往阳台上一站,应该有一种美好的感情。诗人每天应  相似文献   

14.
走进未来世界杨卫平构思:学生们升入初中以后,对课本以外的科幻活动颇感兴趣,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使他们懂得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劳和智慧来创造的道理,我们举办了这次“走进未来世界”的主题班会。准备:1.召开班委会议,确...  相似文献   

15.
把儿童时期比作起跑线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是一句广为中国父母所信奉的名言。但起跑线上有输赢吗? 所有的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并竭尽所能地为孩子提供优良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6.
兰先芳 《职教论坛》2006,(12X):14-16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着较为突出的“脱离学生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现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在06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设置以学生“生活能力培养”为基础,围绕“为学生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做准备”来建构课程体系.以便实现培养“有本领、有教养”的人才目标。  相似文献   

17.
你好!我是一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我有一事想请教:我们做家长的,应不应该给孩子钱?如果可以给,给多少比较合适?张明凤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轻松应对生活中的“财政”问题,家长在花钱方面要给孩子提供明确而实用的指导原则,从小培养他的理财能力。所以说,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钱,让他自主花销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向他们灌输一种健康的金钱观念,因为金钱是可以反映人的品格的。“不要轻率地对待金钱。”人的某些最好品质就决定于正确地使用金钱,比如,节俭、慷慨大方、仁慈、公正、诚…  相似文献   

18.
学生对我说:"郭老师,看得出来,你是真心喜欢我们的,你看我们的眼神就像‘葛朗台看金子’的眼神!"朱永新教授说:"我们之所以需要教育,是因为我们相信教育能够把人类带向美好,我们之所以用心去做教育,是因为我们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朝向美好的,生活在教育中,就是生活在美好中。"这些年,我一直在农村地区当老师、做教育,带着美好心灵,引领学生朝向美好心灵成长,给孩子播种了幸福,也成就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9.
<正>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只强调和重视对文字的修饰功夫,却忽略了学生习作中实质的东西——童真、童趣。习作是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中的书面交际打基础,不只是为了成为文学家做准备。作为教师不能只教给学生文学编织术,把陶冶学  相似文献   

20.
时下,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既是一句醒目的标语,也是非常流行、十分吸引人眼球的口号.仔细琢磨这句口号,可“喜”之处在于,它提示和号召人们关注孩子、重视孩子,以孩子为主体,彰显一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而“惑”则在于践行起来很难做到.在三个“一切”中,“为了一切孩子”应当做;“一切为了孩子”难做到;“为了孩子一切”做到难.对待这一口号的正确态度应是,它可以作为行动的参考标准,但不能成为行动指南.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即由善意的引导变为可怕的误导,变成一种忽悠、虚饰与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