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把每个孩子比作一棵棵“果树”,那么,他们的家长便是“园丁”。  相似文献   

2.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因此,中学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文化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学生犹如一棵棵小苗,如何才能让他们在道德的阳光中茁壮成长?这就需要老师找出光合作用的密码,为他们的成长精心设计。近年来我校在教育专家吴松年教授的引领下,终于找到了这个密码,那就是师德功能听评课。  相似文献   

3.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一起抓。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小学生的心理感受,使小学生稚嫩的心不受到伤害 小学生踏进校门,就等于走进老师的怀抱,老师就要尽职尽责。每个小学生都是一棵小苗苗,不可能棵棵长得笔直挺拔,只有经过老师的精心培育,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在老师眼里应该是没有一个孩子的能力是差的,只是有他们自己的特点。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每个孩子都有所不同,或早或晚。我们不能给他们规定时限,小学生不愿说,不能说他们没有语…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请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儿童,要他们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当今的学生观念之新,信息之灵,个性之飞扬,为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教师应提供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的学习时空,搭建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案例分析:在一节语文课,我请几位同学根据课本上一则“口语交际”自导自演了一个小品。演出开始了,几个“工程师”正紧皱双眉看图纸,因为有一棵大树挡住了一条计划中的路应该延伸的地方。于是他们指挥工人们砍去这棵大树。当他们向大树挥动起锋利的斧子时,“当地…  相似文献   

5.
孩子与写生     
写生 ,就是对着实物或风景绘画。孩子写生 ,却是借实物或风景表达他们自己。这样 ,在孩子写生的时候 ,我们就最应该走近他们 ,走进他们。威威画里有一棵花树很漂亮。我问他画的是哪一棵 ,他指着眼前的一棵树 ,肯定地说 :“这一棵 !”可眼前的树是没有花的 ,更不如画里的漂亮。我想 ,他是想让眼前的树都开满花呢 ,还是想让画里的树都开花 ?或许都一样。让树美丽地开花 ,是他的心愿 ,也是孩子近乎固执的审美要求。如果教育是人文范畴的教育 ,是关注孩子内在精神的教育 ,那么 ,谁还有理由不让他的树开花呢 ?那是一幢极普通的长方形楼房 ,楼的左…  相似文献   

6.
木筷历险记     
1月25日 我是一双一次性木筷,我的前世是一棵树,一棵参天大树。我以为我可以为人类为大自然做贡献。可是,就在去年的一个早晨,森林还是一片寂静,突然,来了一群手中拿着斧头的伐木工人,他们挥动着手中的斧子,砍倒了一棵又一棵我的兄弟姐妹。“唉,真是来不善,善不来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李维明 《红领巾》2011,(3):20-21
在河边的一棵大树下,居住着蜗牛家族。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叶凤春 《上海教育》2009,(14):26-28
南西幼儿园是陈鹤琴先生亲手创办的,愚园路第一幼儿园是陈鹤琴的学生创办的。虽然推行的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研究的是不同的领域,表面看起来好像互不相干,但实际上却是长在同一棵大树上的两个分支,这棵大树就是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那就是:一切从儿童出发,一切以儿童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三只蝈蝈》的教和学江苏仇长维《三只蝈蝈》(六年制第五册)叙述了这样一件事:小东和小牛在中午放学的路上,发现有一棵向日葵折了,两个人为能不能救活这棵向日葵发生了争论,并且打了三只蝈蝈的赌,后来他们都积极想办法救活这棵向日葵。作者通过这件事赞颂了少年儿...  相似文献   

10.
例学校把栽350棵树的任务交给了三(1)班同学,全班共有45人,如果每人每天能栽8棵树,这些树他们一天能不能栽完?分析与解:要确定这些树一天能不能栽完,我们可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确定答案。解1:先求出45人一天一共能栽多少棵树,然后再与350棵比较,因为8×45=360(棵),而360棵>350棵,所以一天能栽完。解2:用要栽树的总棵数除以每人每天栽的棵树,求出需要多少人栽,然后再与45人比较,即350÷8=43(人)……6(棵),由此可见,只需44人就够了,所以他们一天能栽完。解3:用要栽树的总棵数除以总人数,求出平均每人要栽多少棵,然后再与8棵比较,即350÷45=7(棵)…  相似文献   

11.
一、根据学校中心工作和学生管理规律及特点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因在校生的层次不同,他们的思想水平、能力素质也不同,要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例如,对于入学成绩相对低,就业欲望强的学生,要着重对他们进行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热爱专业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好大一棵树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时常会告诫学生:“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有集体荣誉感……”可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无论是“集体”,还是“集体荣誉感”,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已。鉴于此,我设计了一次主题为“好大一棵树”的主题队会。在队会开始前,我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但这棵大树只有光秃秃的枝干,一片叶子也没有。我请学生观察这棵大树,让他们说一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同学们一下子像炸开了锅,你一句,我一句。有的说这是一棵快死的树;有的说这是一棵老人树,它已经老得所有的叶子都掉光了;还有…  相似文献   

13.
一位教师为了把学生教育好、照顾好,把妻子拉来当起全职保姆.他们"舍小家,为学生",精心培育山里娃,在一个高寒、边远的教学点上默默坚守,悉心经营,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这里的一棵棵"幼苗",真情付出育得桃花红. 他就是建始县龙坪乡柳林荒教学点唯一的教师王永祝.  相似文献   

14.
美育是教育的基础。“少上课”不是没有前提,而是以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生观为条件。朱先生认为,教育本源就在于一启发’、‘抽出’人性中固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使他们尽量发展。。物有真善美三面。心有知情意三面,教育要求在这三方面同时发展,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三节目。人好比一棵花草,要根茎枝叶花实都得到和谐的发展,才长得繁茂有生气。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教研部门工作多年,经常深入农村学校,深切地感到农村教师对教研的需求与热爱,对教育科研骨干的敬畏与崇拜。每次赛课、讲座、培训、教研成果评选等活动,广大教师都会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唯恐失去发展的机会。教师们的这种教研热情主要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农村教师是一棵棵无名的乡间草,他们绝大多数静得下心来,守得住寂寞,长年为教育默默地无  相似文献   

16.
梧与桐     
<正>不知何时,一条通往海沟通着江的河边长起了两棵梧桐树。他们不知道自己来自何方,也不知道自己将要去何方,只是默默地生根发芽,吸取着土地的营养。他们一棵叫梧,一棵叫桐。虽说不像《孔雀东南飞》里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梧桐树情深笃厚至死不渝,但他们也达成了默契。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看着日出的方向,每当夕阳收起最后一缕光彩,他们一同沉浸到夜幕的怀抱。十年了,梧和  相似文献   

17.
一小学数学第二册第88页第15题:五年级同学在校园里种了9棵小松树,平均分成3行,每行4棵。他们是怎样种的?9棵小松树,平均分成3行,每行只能种3棵,但题目要求每行种4棵,则每行都要借用其他行的一棵,这一颗数了两次。因此,种这9棵小松树,应以三角形为基本图形,在三个顶点处各种一棵,这三棵都同时在两边上,要数两次,于是每边便多出一棵了。这样,容易得出教学参考书上介绍的一种解法。此外,还可先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各种一棵,然后在三条边的延长线上,按照题目的要求,分别种不同数目的棵数,得到另外七种种法,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学习之友》2006,(5):7-7
一 我在报刊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们每次都在一棵大树下谈情说爱。那男孩由于工作关系,常常迟到。迟到了,他每次都不好意思地说一句:“对不起,让你久等了。”那个女孩也总是微笑着回答:“还好,我也没有等很久。”后来二战爆发,男孩出征异国。分手时相约,回来后,仍然在那棵大树下见面。  相似文献   

19.
秋千     
爸爸是一棵大树 妈妈是一棵大树 他们牵在一起的手 是世界上最美的秋千  相似文献   

20.
我的家乡在恩施芭蕉,我爱家乡的茶叶。 细雨如丝,一棵棵茶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茶园犹如铺着的绿色地毯。他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碧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