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作文指导四川/兰瑞平难点指津第七单元是戏剧单元,共包括《〈白毛女〉选场》《〈陈毅市长〉选场》《〈打渔杀家〉选场》三篇戏剧文学课文。其中前两篇为教读课,后一篇为自读课。单元后的“作文训练”为:编课本剧或其他。这一训练内容,忠实于课...  相似文献   

2.
讲京剧《〈打渔杀家〉选场》时,有的同学问:“渔为动词,是打鱼的意思,那《打渔杀家》中的‘打渔’不就是‘打打鱼,了吗?‘渔’字是不是用错了?”《打渔杀家》中的“渔”字没有用错。之所以有上述疑问,是因为没有理解好“打渔杀家”的意思。“打渔杀家”中的“打”字与“打鱼”中的“打”字意思不一样。前者是“殴  相似文献   

3.
华云芸同学问:《〈打渔杀家〉选场》体现了京剧的哪些特点?京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打渔杀家》是京剧的传统剧目之一,它  相似文献   

4.
有两百多年历史的京剧是我国戏曲艺术的瑰宝。《打渔杀家》是其流传较广的传统剧目之一,很富有特色。它不仅塑造了从忍耐退让到坚决进行除霸斗争的萧恩这位老英雄的形象,而且表现了“惩恶除霸”的主题,赞美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劳苦大众的反抗  相似文献   

5.
课内提升(一)填空。1.《打渔杀家》是__剧的传统剧目之一。该剧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从角色上看,有生、__、__、__之分,从技巧上看,讲究__、__、__、打等当行本色。2.《打渔杀家》以梁山好汉__(萧恩)父女捕鱼为生,却横遭勒索,被迫起而抗争,杀死恶霸,远走他乡的故事为主要内容,表现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科书里,有篇课文是京剧《打渔杀家》(节选)。在京剧舞台上,老英雄萧恩的好友倪荣(见图1)有一张绿色的“大花脸”,眉宇间充满豪气。而渔霸丁员外则被涂了一个“大白脸”,显得阴险贪婪。这大绿脸、大白脸,就是京剧化妆中独到的艺术手段———脸谱。京剧脸谱是运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夸张手法,用各色油彩在“净”、“丑”两个行当演员的脸上勾画出种种图案,刻画人物的面部形象,揭示人物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特征。有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唱道:“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相似文献   

7.
《现代特殊教育》2003年第五期上刊登了江苏省如皋聋哑学校丁山燕老师《聋校新编语教材之管见》一,丁老师在中提出“新编聋校一年级语教材应删除汉语拼音的有关内容或降低对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的观点,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与丁老师商榷。笔认为汉语拼音内容绝对不能删,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它被外国戏剧界推崇为“第一流的舞台艺术”,也是“最难得的一种写意派艺术”,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然而,今天中国的青少年,了解京剧常识的却极少极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值得庆幸的是,有识之士已开始关注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在初中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选入了近代京剧名作《打渔杀家》的片段,让青年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一些京剧的基本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加深印象,下面对京剧和《打渔杀家》的情况作一个既简略而又系统的介绍。京剧是我国的一种以“西皮”和“二黄”两种曲调为主调的剧种。它…  相似文献   

9.
一自明朝初年起,彼伏此起的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起义,仅就《明实录》所载,洪武、永乐时期(建文时期不在内)就有一百零三次。这些起义规模虽都较小,但反抗封建压迫的怒火却遍布全国各地。起义者依山凭海,纵横州县,有的还打进县城,杀了明朝官吏,向封建统治阶级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这些事实,充分说明所谓明初“太平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戏剧情节突变艺术的角度,用“发现”和“突转”的戏剧理论,阐述了京剧《打渔杀家》的戏剧特性,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11.
巴金笔下的“家”从家族制度的血缘关系、伦理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交融中展现人的心态情感和命运。《家》中的觉慧,在这个封建大家庭成为吞噬人的个性抑制人的精神的地狱时.再也无法沉默,他大声呐喊,全力反抗,成为封建家族制度的叛逆者;然而他的反抗、叛逆却又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这就使他产生了极其矛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马铁丁的《俭以养德》编入教材时,由编辑做了改动,笔者认为,教材对结尾的改动值得商榷。原文是:我们谈的“俭以养德”,(这“德”)当然不是诸葛亮时代的封建道德,而是当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美德。艰苦朴素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不亦宜乎!改文是:我们...  相似文献   

13.
吴明香 《考试周刊》2011,(56):35-36
巴金小说《家》中觉新之死的原因是他被封建家庭所束缚,以及深受封建家庭长子身份的毒害。为了维护和发展封建家庭的秩序,求得大家庭的和解,他不反抗,采取"作揖主义"和"不反抗主义"的态度来面对,最后只有牺牲自己来保全封建家庭。  相似文献   

14.
说《爬山虎的脚》的教与学○银川市城区第十六小学王铧一、说教材《爬山虎的脚》一课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叶圣陶老先生,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文字通俗易懂,用词准确,条理清楚。就本课所处教材的位置而言,应承担的任务有二:一要复习巩固本...  相似文献   

15.
巴金在《家》中成功地刻画了一位悲剧人物的双重性格:顺从与正直、妥协与反抗奇特而又和谐地统一在觉新身上。作为封建大家庭的长房长孙,觉新忍辱负重、牺牲自我,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作为一个被“五四”新时代所启蒙的青年,觉新又必然产生反抗意识,尽管有些消极和被动。这种复杂性格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之下,体现了深深的历史意蕴。  相似文献   

16.
紧扣重点精讲多练第七册第五组教材简析及教学建议□徐州市民主路小学特级教师徐善俊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归纳段落大意”。围绕此项训练重点,安排了三篇讲读课文:《捞铁牛》、《蝙蝠和雷达》、《新型玻璃》。一篇阅读课文:《一次科技活动》。另外还有一则读写例...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教材内容:《原始的农耕生活》是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课,主要介绍了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文化。  相似文献   

18.
紧扣教材特点进行审美教育——第七册第三组教材特点与教学□江苏王兰柱第七册第三组教材由讲读课文《古诗两首》、《颐和园》、《五彩池》,阅读课文《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和《基础训练3》组成。下面谈谈这组教材的特点与教学,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这组教材从内容上...  相似文献   

19.
封建制度是中古西欧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而封建制度的核心就是封建等级制度。初中历史各版本教材对此部分1人J容有一定的介绍和叙述。但是各版本教材在编写此部分的内容时叙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笔者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两幅不同的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一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课《中古欧洲社会》使用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见图一),另一幅是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第六课《中古时代的欧洲》使用的《西欧封建制度示意图》(见图二)  相似文献   

20.
徐嘉婕 《教师》2011,(18):24-24
说教材1.教材简析《去年的树》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第11课,讲述的是:一只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相约第二年相见,可是第二年的春天,鸟儿飞回来找它的好朋友树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