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于 《广西教育》2007,(12C):30-30
荒凉的戈壁,沙和卵石铺成的广袤世界。没有生命的迹象,满目苍凉。地表热浪汹涌,晃动出似水的虚幻与缥缈。戈壁就这样赤身裸体。面对苍天,始终保持着坦荡、沉寂和冷峻。它像是在对人类暗示着一个真理。人类永远都无法同这里沟通。  相似文献   

2.
情系戈壁     
穿越兰州的黄河,汹涌澎湃,滚滚向东,从这儿踏上了河西走廊的里程,展开了茫茫西部的思绪——   这就是戈壁滩——满载着自然和人类步履的旱海。一片片的商贸遗址表明这里曾经繁华昌盛过。丝调之路的通行给这里的人们留下过富足的生活。   绿洲是戈壁的生命。大自然虽然炮制下那么多艰难险阻,但是,生命必定冲破重重囿限,展现出固有的力量;生命定会在扼杀中永生。这片经过战争洗礼过的原野依然散发着创造的气息。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悲壮,留下了净化,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的确,生命是人类创造出来的。金张掖、银武威是戈壁人民无限创…  相似文献   

3.
这是2005年浙江省的一篇中考满分佳作。小作者巧妙地将自然的“胡杨”和精神的“胡杨”融合在一起,见证了罗布泊由隽永秀美到荒凉苍茫的演变,也见证了生命的存在和精神的不朽。本文语言于刚健、深邃中不乏婉转、沉静,极富思辨色彩,可谓妙语连珠。“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柏拉图如是说。——题记荒凉的戈壁,沙和卵石铺成的广袤世界。没有生命的迹象,满目苍凉,地表热浪推涌,晃动出似水的虚幻与缥缈。戈壁就这样赤身裸体,面对苍天,始终保持着坦荡、沉寂和冷峻。它像是在对人类暗示着一个真理:人类永远都无法同这里沟通。而我,就是这被人称…  相似文献   

4.
车子行驶在无边无际的大戈壁上.这是一块辽阔而浩瀚的土地.这也是-块几乎看不到任何生命痕迹的土地.往远处看,除了蓝色的苍穹,就是青灰色的戈壁.那些大大小小的卵石,在诗人的想象中, "它们是未经孵化的龙卵,是探险者绝望的泪珠".  相似文献   

5.
《江格尔》以生命美学观点的艺术内容和生活内容传承了蒙古族对人类生存的讴歌,艺术地再现了人类生命存在才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源。对人类全部生命———三重生命———肉体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礼赞构成了《江格尔》的美学基本思想;歌颂英雄,宣扬英雄主义,构成了《江格尔》的美学追求;创造北宝木巴地方,构建了满足人的生命与自然"合一"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6.
麦地里的草     
一棵草气急败坏地质问锄地的农夫:“瞧瞧你都干了些什么呀!你了解我们的价值吗?我们给人类带来清新的空气,给大地带来生命的绿意,我们保护着堤坝不被雨水冲刷,我们让世界充满生机……在千里沙漠,在茫茫戈壁,人们会因为有我们的踪迹  相似文献   

7.
"生命自觉"是人类生命的本体特征,唯有"生命自觉",人方以为"人"。在教育和教育学的领域和视野里,"生命自觉"主要表现为个体对生命自身的自我了解、自我领悟、自我把握与自觉实践。"生命自觉"在现实的教育与教育学研究中的"双重失落",其根本是"人"之本质的自我失落、自我沉沦。作为擎秉人类希望之光与成长力量的教育活动,必须有勇气和智慧承担起"培育个体生命自觉"这一教育自身的根本使命。  相似文献   

8.
距离     
此文众多材料,在恰当的顺序中显示出逻辑意义。第1自然段交代从生命的角度切入题目("距离");第2-3自然段写动物能做到生命与生命零距离接近;第4自然段写人类在自身生命终结后还能同生命零距离接近;第5自然段写人类把"与生灵零距离"作为"事业"。材料整合,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相似文献   

9.
<正>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在这个意义上,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不仅如此,与其他生物的生命相比,人  相似文献   

10.
老庄独到地发现了人类个体生命的精神宇宙,是对人类个体生命自由精神的极度张扬.老庄之"道"以虚己无待、特立独行的精神自由之路指向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独立人格境界;以赤子婴孩、法天贵真的圣人本真之状展示人类生命的无穷意蕴;以"涤除玄鉴""心斋""坐忘"的修养体认功夫切入一种玄虚空灵的人生本质;最后在一种天人合一的根源境域中为人类个体生命飘泊的灵魂建构了一个精神家园,为人类个体生命建造了一个恬静、自然、逍遥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11.
简单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题记茫茫的戈壁,肆虐的风沙,一根细长的茎上生长的花朵,四片花瓣绽放着红、黄、蓝、白四种不同的颜色,娇艳绚丽地迎风舞蹈——这就是非洲戈壁上的依米花。  相似文献   

12.
加强经典教育,就是要强化今人与初民之间的精神联系,它的根本意义在于,让我们回溯人类最初的生命精神,从而获得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命滋养。经典本身代表着人类的优良经验,乃是人类记忆的结晶。经典教育本身意味着唤醒我们对人类优良经验的"记忆",或者说把人类的"记忆"植根于个体之中。个体的成长过程乃是分享人类成长经  相似文献   

13.
"生命"是神圣的字眼,是一种真正令人敬畏的神圣。因为她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切活动的最终归属和目的。马克思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创造的历史也就是一个不断上升的开放生命、完善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社会活动史。  相似文献   

14.
王桂丽 《邢台学院学报》2009,24(4):29-30,33
生命意识是有了人类之后就开始思考的主要人生问题,它也是整个人类必须直面而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中国先秦的儒家美学中包孕着浓郁的生命意识.儒家美学从"天道"本体论出发,体现出了"重生"的生命意识,但自然生命在儒家美学中并不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是以"礼"和"仁"的道德原则为本体,以宗法社会的道德精神为关之本,体现出浓郁的伦理道德主义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5.
麦地里的草     
一棵草气急败坏地质问着锄地的农夫:“瞧瞧你都干了些什么呀!你了解我的价值吗?我给人类带来清新的空气。给大地带来生命的绿意,我保护着堤坝不被雨水冲刷,我让世界充满生机……在千里沙漠。在茫茫戈壁,人们会因为有我的踪迹而欢呼雀跃,而现在,你竟然愚蠢得要除去我!”  相似文献   

16.
麦地里的草     
一棵草气急败坏地质问锄地的农夫:“瞧瞧你都干了些什么呀!你了解我们的价值吗?我们给人类带来清新的空气,给大地带来生命的绿意,我们保护着堤坝不被雨水冲刷,我们让世界充满生机……在千里沙漠,在茫茫戈壁,人们会因为有我们的踪迹而欢呼雀跃,而现在,你竟然愚蠢得要除去我们!”  相似文献   

17.
人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教育的本真和根源是焕发和延续生命,缺乏生命灵动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只是无精神灵魂的无知肉体。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和引导人类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能动,从而不断的进行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完成,让人类历史文明传递,让人类文化成果流传,让人类生命延续。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人类走向幸福,成为"完人",而教育就是人类通往幸福的阶梯。  相似文献   

18.
东方的直觉思维和西方的科学思维对人类起源问题的探究,可谓各放异彩。通过解读中西方人类起源文化中的技术思想,文章发现:向内省视的中国文化倾向于从身体延续的创世神话视角,来想象人类起源的技术要素;而向外探究的西方文化倾向于从关注自然的科学进化视角,来论证人类起源的技术动因。但是,文化差异下的东西方思维模式,在技术和教育共同促成人类生命成长的看法上却是殊途同归,主要表现在:技术和教育共同为人类认识生命"祛魅"、技术和教育共同提升人类的生命质量、教育维护人类在技术实践中的生命尊严。  相似文献   

19.
人既是感性的物质存在,又是形而上的精神存在。生命叙事是以生命为主体的叙事,生命叙事把对人类肉身生存境况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的境界,它描述生命从物质到精神的孕育、产生、冲突、升腾的变化过程,是在对生命现实反思基础上的升华。生命叙事的起点及归宿都是对蓬勃的生命状态的渴望和追求,它把叩问人类心灵的意义、探求人类精神的出路作为自己的使命。生命叙事应该成为"人学"的小说最基本、最核心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课堂教学功能与形式的认识,由"知识课堂"到"智能课堂"再到"生命课堂",是对课堂教学本质理性认识的大飞跃,彰显出了人类对自身价值的理性关怀和人文关怀,也反映出了课堂教学实际的迫切呼声,更体现了师生生命发展的主体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