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的观点中,实践只是被看作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一种工具和手段,由此得出一种误解,即认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只是一种与我们现实相分离的未来社会的遥远理想,从而导致现实当中忽视人、牺牲人的现象的发生.事实上,在马克思看来,实践首先不是作为一种工具,作为实现人的全面与自由发展的手段而存在,相反它本身就是价值尺度或标准.因为"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本质上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全面与自由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体现和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因此,关注特定时期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生存状况就是体现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即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最高追求和价值目标,是构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但在这一理论的理解中,却出现了一种将“人的全面发展”等同于“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情形。“人的全面发展”的提法,偏离了马克思的自由个性理论,不能替代马克思语境中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即以人民作为价值主体,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尺度,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标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实践—认识主体和价值主体地位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的继承和扬弃。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的逻辑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产物。这一理论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根源。  相似文献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懈追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是人类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具有历史必然性。这一科学理论始终指引着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并随着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不断中国化、现实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观的确立,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向的人学理论。这种理论是对以往哲学的批判和逻辑发展,使哲学真正回归到现实人本身。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研究和考察人,对人的问题作了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形态,对当下我国人学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最高价值诉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具体而复杂的实践过程。因此,从现实出发,全面分析我国现阶段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将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想是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是马克思在理论旨趣、文本主体、实践求索和终极价值中不断追求的最终理想。但是,人类解放理想的形成和确立需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人类解放理想得以实现的三个现实层面:上层建筑解放、经济基础解放、自由与个性解放。这三个方面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共同推动了马克思人类解放理想与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实践活动出发,指出人的本质具有现实性、社会性、能动性,应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形成的基础性动因,以此形成了对人的本质全面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全方位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哲学意蕴和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哲学意蕴的整体把握,发掘出具有当代现实意义的两个维度;一是其作为人之理想性目标的理想价值维度;二是从人的历史性生成和发展的视角出发论证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维度,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的理想维度和现实维度的统一,对于促进当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新宏 《高教探索》2014,(2):163-16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提出了人类自身解放旨趣的理想目标,揭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的路径,并客观辩证地提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目标实现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观照。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揭示了大学生职业发展选择的实质:大学生在现有的社会历史实践中要实现解放的主旨和现实适应相统一,要遵循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肯定个体解放理想追求、兼顾社会公众道德认同的考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 ,不仅是一种理想追求和价值目标 ,而且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建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使人类的这一美好理想成为一个全面的科学体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体制下 ,人的发展程度是有很大差别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理想一般指对未来事物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全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同义;作为一种现实运动,自从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产生以来,就已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之中。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低级阶段)。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实践),共产主义的理想(最高目标),三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性,表现在: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卓有成效地进行共产主义的实践,始终不渝地朝着共产主义的最高目标前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6年的实践,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中国共产党理想的坚定性。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高标准,是从主体论、价值论的意义上而言的。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定位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上,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高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又是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克服人的异化的最高原则。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高标准,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高标准 ,是从主体论、价值论的意义上而言的。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目标定位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上 ,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高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又是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克服人的异化的最高原则。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高标准 ,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以培养人为旨归的关涉理想与现实、应然与实然关系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促进个体全面、充分、自由发展的教学。它必须根据当今时代精神的要求,遵循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明确自己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一种理想追求和价值目标,而且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建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使人类的这一美好理想成为一个全面的科学体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体制下,人的发展程度是有很大差别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由是人一直追求的理想境界,关于自由的理论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康德第一次区分了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和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为实践哲学保留了余地。马克思则在此基础上将实践的理论引入自由观,为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找到了现实基础,形成了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科学的自由观,为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民族精神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特殊作用1.个人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逻辑基础和实践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逻辑展开和实践,以个人为基础才能发生和完成。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为逻辑起点,展开了他的哲学思想体系,从而把共产主义视作实现现实的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联合体。人  相似文献   

19.
论人的两种全面发展(对话)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要区别两种人的全面发展 :一种是作为未来社会最高原则的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种是当前社会现实里作为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价值取向的人的全面发展。二者之间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从实践层面说 ,现在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更有现实意义。在结合当前中国的实践、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方面 ,应当注意三个问题 :1、把人的全面发展当作一个体现当前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的主题纳入现阶段人们的奋斗目标 ;2、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取决于物质 ,也取决于精神。 3、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看作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历史过程。除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外 ,还可以开阔眼界 ,从别的维度 (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哲学角度、现代高新科技角度等 )来考察。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人格思想是从现实出发,以历史唯物论为基石,以全面人性论与自由个性论为理论前提,以人格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终极关怀,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当前,现实人格与理想人格的结合应成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目标,以人为本应成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基本原则,社会实践应成为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努力为大学生人格塑造提供理想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