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的家     
迈入大学的门槛,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我的母亲,自己开始独立的校园生活。那一年的中秋节在开学之后,我第一次在离开家之外的地方过中秋。  相似文献   

2.
我从故乡弯弯曲曲的弄堂里走出,家里黄豆般大小火苗的煤油灯陪我读到了初中。走进大学的第一天起,母亲就告诉我:将来的一切只能靠自己。我知道,以家里的经济情况能供我读完大学就不错了。  相似文献   

3.
吴兰 《求学》2023,(14):36-37
<正>每次听到别人对我的大学的赞誉,我都想感谢那个在高三阶段努力奋斗的自己。步入高三,老师让我们写下目标大学。我用笔写下陕西师范大学,却不知道轻轻松松写下的这几笔,需要我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让这所大学进入自己的人生履历。可能对于一些重点高中的学生而言,考上一所“211工程”大学不算什么,但在我们这种普通高中里,能考进名校的学生屈指可数。在我写下目标大学时,我甚至害怕别人嘲笑我。高三的第一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在校内不算很好,它只能让我进入一所普通“一本”大学甚至是“二本”大学。  相似文献   

4.
第一份工作     
那是我上大学第一年的暑假。我应聘到一家餐馆做前厅服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客人沏茶、上菜,工作虽累点但感觉挺新鲜充实,因为这是我涉世后的第一份工作。  相似文献   

5.
特殊的救助     
19岁那年,我考上了大学,父亲本来要送我,但被我拒绝了。临行前,他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不耐烦地说,知道了,您回去吧!说完,我头也不回地上了火车。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也是我第一次坐火车。我不知疲倦地注视着车窗外移动的风景,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而又美丽。  相似文献   

6.
这是我到哥伦比亚大学后老师给我们布置的第一道作业。我的老师叫莱恩·笛,我读的是比较文学专业,我的学业专攻童话。这道作业是:  相似文献   

7.
我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先在青海民族学院学了两年,学校又保送我到山东师大学习。1982年我回到母校政教系──现在的管理科学系当教师。1984年留学日本,第一次去了1年多,第二次8年多,加起来差不多10年,并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因为自己是祖国培养的青海当地的藏族博士,热爱自己的家乡,所以就回到了青海工作。第一次出远门我出生在祁连县的一个半农半牧的村子里,现在我父母还在放牧,养着300多只羊。我初中毕业回乡种过田,开过拖拉机,恢复高考时,斗胆报考了大学。那时闭塞到连大学和中专都说不清,在那么偏僻的地方也没上…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2003,(5)
问:我是一名正在上高三的学生,成绩很不错。我坚信自己在今年的高考中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取得走进大学之门的通行证。可现在,有一个问题却常常困扰着我,使我在学习时不由自主地分散了精力,那就是贫困。我家里非常穷,爸爸妈妈为了供我上高中已经负债累累。可我听说上大学一年最少也得交几千元的学费,现在我担心的是,就算我考上了大学,爸妈可能也无力再为我支付学费了。再说,就算他们为我凑齐了第一年的学费,那以后我又要怎么解决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呢?我曾经从一些渠道了解到,上大学可以申请助学贷款,答答,你能给我一个比…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因工作需要,我告别了教了两年的一个班级,到高中部任教。那是我大学刚毕业时接的班,是我的第一批学生,而我现在却不能和他们共同走完这一段路,觉得很歉疚。  相似文献   

10.
可以说,我和我的许多同学都是沾了“扩招”的光才有机会读大学的。但是,我和我的许多同学都抱怨不已:如果不是高考发挥不好,如果不是志愿填报不当,怎么说也不至于被“扩招”进这么所“三流大学”。这样的心态一直持续到了第一个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天,系里举办了次讲座,主讲人张教授据说还是我们的师兄.现在是某名牌大学的研究生院院长,讲座的主题是“如何度过我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走上讲台之前,我踌躇满志:学生不过是一群刚小学毕业的孩子,教材不过是浅显易懂的课。一切都极易对付!我是谁?我是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我是堂堂正正的学学士。  相似文献   

12.
感谢您老师     
大学的课程不紧张,自由时间多,如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就这样糊涂地度过,未免亏了些,于是我报了自考。第一次考试,两科全通过。可当我拿起《英美概况》这本教材时,真有些晕了。好么多的生词,还有一串串的人名、地名,翻定典都来不及。我拿起书来,又放下,再拿起来...  相似文献   

13.
<正>回想起与暨南大学的相遇,一切似乎已经过去那么的久远却又还是那么的清晰。高中三年里,暨南大学一直作为我的理想大学激励着我,在填报志愿时,我并没有和身边的朋友一样在学校与专业的选择上花费太多时间,将自己的排名与历届暨大录取的排名对比后,我毫不犹豫地将暨南大学填写在了报名表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7,(29)
换种思路学"冷门"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大学,究竟学到了什么?这是我在进入大学第一天就在考虑的问题,也是我毕业后至今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为什么读大学的第一天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呢?因为我没能如愿以偿被录取到法学专业,而是被调  相似文献   

15.
大学开学第一天。“我叫聂元兵,穷山沟的孩子,你们可以叫我老聂。”台上那个男生,穿着有些发黄发紧的旧军装,笑得很自然,左眼晶晶亮,右眼却是一个凹陷的坑。  相似文献   

16.
王楠 《求学》2023,(12):25-26
<正>在收到成都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在我还没来得及想到“旅游管理”专业会给我这个理科生的未来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时,父母已经表现出了不满。为了顾及我的感受,他们还是勉强带着笑意让我好好加油。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一些人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偏见。带着一丝不服气,从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起,我便开始从网络上了解关于大学生活和旅游管理专业的各种信息,盘算着应该怎样有意义地度过大学四年。那时的我,就像新生的嫩芽,尽情吸吮着春天的阳光,憧憬着大学里的一切。  相似文献   

17.
如同大多数高中毕业被大学录取的学生一样,2001年,接到重庆渝州大学的通知书后。我和伶在火车上一路新奇,一路欢笑。伶是我的高中同学,被重庆商学院录取。车至重庆,正是流火的季节,蛋烈感受到“火炉”的厉害,但汗流浃背的我们第一次出门远行,仍然莫名地兴奋。  相似文献   

18.
天堂还遥远     
儿子裴阿高从网上得知他如愿以偿考上了广州市第二中学,当即得意洋洋地打电话向几个同学报告了喜讯,然后回身在书桌上铺开宣纸,饱蘸香墨写豪情:一脚进大学,天堂在眼前。我默默地看着,静静地想了良久,提笔将“在眼前”改为“还遥远”,然后朗声念道:“一脚进大学,天堂还遥远。”见他不以为然,我便郑重地说:“你考进二中,其实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他笑道:“二中历年的升大率在99%以上,升本率在85%以上,进了二中,就等于进了大学,到了天堂的门口了。为什么说离天堂还遥远,为什么说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我告诉他,不能把99…  相似文献   

19.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7,(6):1-1
我的大学生活是在清华大学度过的。当时蒋南翔校长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我进大学的第一堂课就是体育权威马约翰教授讲授的健身课。他要求同学们每天锻炼身体,用冷水、热水交替洗澡。体育运动方面我并无特长,只因锻炼积极,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便担任体育课代表,主要任务是下午课后组织同学们上操场。体育活动每天占用一个多小时,但活动后精神焕发,学习效率显著提高。久而久之,我不仅健康少病,运动技能也大有长进,  相似文献   

20.
小飞 《成长》2005,(12):12-12
我是去年入住大学城的第一代“居民”。我们班一共61人,我当时真的惊讶怎么大学还这么多人。后来才明白,要不是人这么多的话,我们也不会来大学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