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柏拉图心中的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并非如通常所说的敌视一切艺术,他驱逐的仅是摹仿现实的艺术及其作者,而推崇呈现理念的艺术。这是因为,就其与真理的关系来说,摹仿艺术远离真理,而呈现理念的艺术接近真理;就艺术的社会功效来说,摹仿艺术会腐蚀读者的心灵,而呈现理念的艺术能培养读者的美德。按照柏拉图的逻辑,呈现理念的艺术是可能产生的,因为灵魂不朽提供了其产生的前提;去蔽提供了其产生的手段;虔诚和知识提供了其产生的基础;而神灵凭附是其产生的保障。不过,呈现理念的艺术很有可能使得艺术单一化并导致艺术的最终消亡。这正是柏拉图没有正面提出呈现理念的艺术的原因,也是柏拉图艺术理论遭人诟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史无前例地将对话灵活运用于学术讨论,进退自如地表述自己的文艺思想,使之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思考形式。对话即是柏拉图言说自身文艺观点并使其言说得以清晰明澈的一种有效手段。"苏格拉底式的辩证法"是人们理解柏拉图对话的一个重要基点。柏拉图对话有机地统一了文学性的诗化描写与哲学式的思辨特质,超常般深化了难以言说的哲学内涵。柏拉图对话中体现出的一种相对开放的姿态、极强的思辨性和行文超大的审美张力,对我们今天的文学、文艺学理论界也有相当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曾蒙 《武陵学刊》2022,47(1):76-83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使用的模仿概念与艺术理论关系最为密切.《理想国》中,模仿一词的概念复杂,柏拉图分别在艺术功能、艺术技巧以及艺术本体层面上使用该词.在这三副面孔下,模仿的概念可分别理解为:效仿/效法(言行)、模拟/扮演(口吻)、再现(理念及其影子).抓住模仿概念的复杂面孔特征,方能理解柏拉图艺术观念中诸多前后矛盾之处.理清三副面孔的主次关系,尤其是艺术功能这副面孔对另外两副面孔的统摄作用,才能抓住柏拉图艺术模仿论的核心与灵魂,即对艺术内容不离不弃的重点关切.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认为,哲学作为最善好的生活方式,是对"真理的洞见",是爱智慧;爱智慧、"洞见真理"的人被称为哲学家。在柏拉图那里,哲学家"洞见"的"真理"显然与他的理念世界密切相关。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是唯一的真实存在,是本体、共相、目的和模型,可知而不可感,而其中善的理念则被视为"理念之理念"。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     
大约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在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母亲是改革家梭伦的后裔,父亲的家谱可以追溯到古雅典王卡德鲁斯.出生在这样的名门望族,柏拉图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20岁时,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学习哲学.苏格拉底顽强的探索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柏拉图.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柏拉图受到沉重的打击.从此以后,柏拉图再也不愿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了,而是一心一意地研究哲学.后来,柏拉图离开雅典,做了一次海外旅游.  相似文献   

6.
论苏格拉底辩证法的人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正的辩证法起源于苏格拉底哲学,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目标旨向,那就是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苏格拉底哲学就是一种人类学哲学或者“人的哲学”,苏格拉底与人辩论的目的就是要引导人们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并通过批判性思考力图重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也内在于他的哲学追求之中,它具有“人本性”,是一种本源于人自身的逻辑,它追求“人事”的真理和一种善的生活,代表着一种自由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在艺术本质论上,他认为艺术是对理念的"摹仿的摹仿",和真理隔着三层.在艺术功能论上,认为文艺应该对国家和人生都有效用.在艺术源泉论上,认为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生活在相同的时代,并且他们都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众所周知,两位是师生关系,苏格拉底作为柏拉图的老师,给柏拉图以深刻的影响,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和学说。从哲学思想的传承来看,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联系与区别,文中从分析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哲学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入手,在概括了两位哲学家的基本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着重对两者哲学的联系与区别作一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传统哲学把真理问题定位于认识论领域,认为"符合"就是真理的本质.这种看法自身有其无法解决的难题.海德格尔则从存在问题出发,力图恢复古希腊真理的原意--aletheia(解蔽),揭示了真理的本质是自由.进而转向艺术作品寻求真理,认为艺术就是自行设置入作品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诗学中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学说:迷狂说和模仿说。迷狂说反映的是柏拉图的早期思想,出自他的艺术直觉;模仿说反映的是柏拉图中期的思想,是他的哲学体系的产物。模仿说取代迷狂说,意味着他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背叛了自己的艺术直觉。要想克服这种矛盾,就必须对柏拉图的思想进行重新阐释。柏拉图认为,理念是通过智性直观活动被把握到的,这意味着他的思想中隐含着一个现象学的维度。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重新阐释,从而克服其诗学思想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