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清末监狱改良的原因、内容及评价进行了论述,认为清末监狱改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中国监狱制度的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末中国社会面临革命与改良的艰难抉择,就革命而言,存在着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矛盾,然而改良之路也缺乏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在实践已初步证明改良之路行不通的背景下,民主革命无疑就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中国人民只能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继续探索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3.
清末革命与改良论战是对我国当时前途走向的一次大讨论,今天仍值得对其进行历史审视并得出其对当今的启示。当时论战双方都有着以己之最优比对方之最劣的田忌赛马式的问题。革命改良没有抽象的高下之分。清末革命与改良论战的当今启示是改良事业需要革命勇气,成功的革命只需要一次,改良是社会永恒的需要,我国当今社会特别需要弘扬改良精神。弘扬改良精神不会有损于党的历史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1910年10月成立的全国农务联合会,是迄今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全国性农会团体.它是在清末民初农业生产日趋衰微、"兴农"呼声日益高涨的社会背景下,在各省农会相继创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宗旨为联络全国农业机关,调查全国农业状况,规划、劝导全国农业改良与进行.它所组织开展的活动主要表现为编制农事调查报告、向主管官署提请农业改良议案,以及举行全国农会联合会会议等.全国农务联合会为推动中国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该组织是一种依附于政府的咨询性的社会团体,并非农民阶级自身的组织,故对推动近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作用又是有限的,渐出历史舞台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实行奖励工商、振兴实业的政策。磁州窑瓷业在直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清末新政”政策的推动下,磁州窑瓷业以“粗瓷”变“细瓷”为目标,从胎质、釉色、装饰及成型、烧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良,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然而,由于磁州窑工人来源的特殊性、窑主为维护自身利益对市场的控制以及动荡的社会背景使磁州窑瓷业的改良没有实现“粗瓷变细瓷”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清末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肇始期,随着对西方公共图书馆理念了解的逐步深入,设立公共图书馆成为各政治派别和学界的共同目标,图书馆实践活动也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书籍大量进入中国,中国典籍大量流失海外,如何保存新出现的书籍和本国典籍,也使得建立大型公共图书馆成为当务之急。清末的图书馆观念就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7.
8.
赵炳麟是清末一名很普通的御史.他出生于当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广西。却比常人拥有更为广阔的政治视野。赵炳麟在清末新政时期多次上书政府,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内阁官制的措施,这充分体现了他的政治改良思想。因此,对赵炳麟政治改良措施的研究,其实是分析清末新政时士火夫西学思潮的最好特例。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时期 ,社会的变动引起了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婚姻主权的变动、婚姻礼仪的删繁趋简、封建家庭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的淡化 ,则是这一时期婚姻家庭观念变迁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在江浙地区有各种明显、隐晦的现代国家观念普及的渠道。这些渠道促成了中心城市向周边地方的国家观念传播,它们又依托于各种地方性空间来流动扩展这些观念。在此基础上,从1895年始到1920年代中叶,现代国家观念开始渐渐普及于江浙地方读书人的脑海,他们与现代国家在各个层面联接。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地方意识的消逝,反而当国"无所不包"之时,国从何爱起成为了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国的山东地方政府采取并实施了大量的农业改进措施,这包括成立农业推广组织,引进和推广良种与化肥,革新水利灌溉技术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山东地区的农作物品种,改善了农业技术的落后状况,加强了农业生产与外部市场的联系,但由于时局动荡、资金匮乏,农业改进措施没有触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成效甚微。  相似文献   

12.
晚清的戏曲创作,文人再一次成为主角,但随者社会的动荡,此时期的戏曲新作与以往的文人戏曲创作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艺术特征。就此时期文人戏曲创作的形成原因、表现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以清朝末期徽州知府刘汝骥《陶甓公牍》记述的内容为研究依据,探究了清朝末年徽州盛行赌风的特点及原因。认为基层社会缺乏正当娱乐活动和赌徒、地痞无赖的劝诱蒙骗是造成当时赌风盛行的主要原因,而赌博与民俗活动结合、严重渗入学界则使徽州赌博具有了很强的地域特点,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析晚清新知识分子对义和团运动的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新运动之后,正在崛起的新知识分子,作为一群处于古今中西新旧多重文化之间的"边际人",对于1900年爆发的以下层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呈现出甚为驳杂的心态.其主要表现为:惧乱、媚外的敌视心理;中立裁判者的心态;同情赞赏之态度.而造成诸种心态的背后质素是知识分子的"历史心态"和"现实心态"的耦合.这最终亦导致了他们与下层民众运动的隔离.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90年代,在华传教士以"弭兵会"为名,将欧美民间和平团体及其活动介绍到中国,引起知识界的关注.部分维新人士积极倡导弭兵论,肯定其价值和意义,批评者则从中国的现实政治处境出发,对此进行了反驳,但论辩双方都存在着对西方和平运动理解的偏差.弭兵说的兴起,是近代西方和平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回响,也是世界主义思想传统在晚清知识界延续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晚清是山东慈善事业重要的转折时期。一方面传统的以养济院为核心的救济系统开始瓦解,民间慈善事业更加多元化、专业化,但由于经济水平有限,仍以临时性救济为主要特征。另一方面,受外国传教士影响,新的教会慈善组织开始发挥重大的作用,注重“教养并重”,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些因素促使山东慈善事业开始向近代艰难转型。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与晚清西学东渐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晚清的“西学东渐”催生出中国近代留学生。留学生在取代外国传教士成为西学输入的传播主体后,“西学东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此西方文化的输入纳入到中国文化发展的轨道,推动着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01年到1911年的清末新政时期,城镇政府管理机构朝着司法与行政分开的趋势发展,出现了如警察和城市自治组织等管理机构,清末新政时期的城镇管理机构改革,蕴含了许多现代性的因素,它是中国城市现代化历程中有益的初步尝试,对当时及其以后的中国城市管理改革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是历史上"身体改造"最为激烈的时期。本文以清末民初的军国民运动①与国民觉醒为视角,考察了军国民运动给国民身体改造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军国民运动以国魂为召唤,以身体的军事化开发、改造作为诉求和主张,毫不遮掩地呼吁中国应该将身体视为国富民强的根本基础,引导着对国民身体加以国家化和社会化的意图,这标志着以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作为思想核心的中国近代身体观开始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20.
晚清西式教科书的引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科书与人类其他文明一样,通过积累和传播而得到发展.从19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教会学校以及洋务学堂的发展,大量的西式教科书被引进.这些全新的教学用书,拉开了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发展的帷幕,并呈现出那个年代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