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长艳 《内江科技》2019,(5):132-133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部分,而言外行为是指说话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在一定的语境下具有一定的交际价值。本文首先对言语行为理论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中英动物词汇的言外之意进行分析,认为动物隐喻体现了言外行为并具有语用模糊性。  相似文献   

2.
胡卫治 《内江科技》2011,32(5):189+197-189,197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出于礼貌或避免尴尬,常常间接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这种语言使用的间接现象语言学家把它称为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如何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已经成为当前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难点之一。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介绍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知识、教授有关语境知识、介绍中西文化差异、改进听力教学模式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语境中说话人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3.
王庆华 《内江科技》2007,28(10):31-31,55
本文以Austin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试图论述情态动词must在不同语境下的各种言外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4.
王娅 《科教文汇》2009,(26):256-256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用于指称交际中的听话人,还可以表达出更多词句以外的意义。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采用奥斯汀一瑟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来研究称呼语在小说《喜福会》中以言行事的语用功能,即言外之意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5.
项海波 《科教文汇》2008,(3):165-165
幽默是一门语言艺术,是人们交际中的润滑剂。曲解是一种语用策略。有时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话语的刻意曲解会造成幽默。本文主要从话语内容、隐涵含义、和间接言语行为三个方面来探讨曲解和幽默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交际中,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实施一定的施事行为,来达到一定的言后结果。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一方通过施事行为所表达的言外之意往往被另一方所误解,从而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甚至交际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王舒雅  李小燕 《科教文汇》2009,(12):248-248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交际中,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实施一定的施事行为,来达到一定的言后结果。然而由于文化的差异,一方通过施事行为所表达的言外之意往往被另一方所误解,从而导致语用失误的发生甚至交际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乐钟铧 《知识窗》2012,(1X):72-74
<正>所谓言外之意,就是通过话语的字面意义,以及语境因素推导出来的某些语义信息。这种意义通常是发话人不便、不能或不愿直接说出来,但在交际中又很重要的,它不属于字面本身的意义,但却可以通过字面意义,联系相关的语境因素,推导出来。  相似文献   

9.
茹英 《科教文汇》2011,(22):119-120
本文主要研究中美文化背景下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同模式。拒绝言语行为发生在当说话人直接或间接地对一个请求或邀请说"不"时。社会文化变量,如地位、社会距离和情景设置会对礼貌策略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到直接言语行为中拒绝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言语交际是一种认知活动.言语行为理论是要解释说话人如何通过"言"而这到"行"的目的,合作原则在于解释说话人如何表达含蓄意义.二者都是用来研究人类言语交际的.将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并用三堂课中的对话来说明认知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间接言语行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通常来说,人们使用陈述句来做出指示。但在大部分的交际场合中,句子的字面意思与说话者的潜在意思是不同的。文章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英语陈述句例子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间接言语行为,从而更有效合理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交往中,言语交际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言语交际能力的高低不仅表现在是否伶牙俐齿、能言善辩,而且表现在说话是否得体上。所谓言语交际的“得体性”,主要指说话要适合一定的语言环境(简称“语境”)。言语交际包括说话和听话两个方面。就说话人来说,其身  相似文献   

13.
莫艳萍 《科教文汇》2011,(8):136-136,137
本文拟讨论情态动词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如何“以言行事”的问题.这涉及交际的双方.即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彼此了解的程度以及产生言语行为的背景、情景等。  相似文献   

14.
徐若楠 《百科知识》2021,(18):65-66
拒绝言语行为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即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建议、请求、邀约等表现出否定反应.而事实上,说话者的拒绝言语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说话双方的面子.Brown&Levinson在《语言使用的普遍性:礼貌现象》(Politeness:Some University in Language Usage)一文中提出了"面子保全论".在他们看来,面子就是个人在公众面前要努力获得的个人形象.Brown&Levinson认为,每个交际参与者都有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的需求.积极面子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赞同和欣赏;消极面子是指希望自己的行动不受别人的干涉和阻碍.由于许多言语行为在本质上是威胁别人面子的,因此为了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说话者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需要采取一定的礼貌策略来减轻对对方面子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试析会话中刻意曲解的语用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翠萍 《内江科技》2007,28(11):22-22,45
刻意曲解是从听话人角度去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故意对对方话语作出歪曲理解的现象。刻意曲解在会话中通常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来使用,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刻意曲解会产生会话含义,因此有必要对它的会话含义进行推导。本文从合作原则、间接言语行为、面子理论和顺应论等多个角度对刻意曲解的语用理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及J.R.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以鲁迅的作品《祝福》为文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我"和祥林嫂的对白进行了言语分析.以期更加理性地探讨和欣赏鲁迅的语言艺术和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言语交际的认知语境观,指出言语交际过程是一种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假设的过程,成功的交际就是双方不断根据话语所取得的语境效果去改变、调整或选择认知语境假设,以取得说话人所传递的信息与听话人理解结果之间的最大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美国哲学家Searle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着重探讨了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源起及其对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并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西方哲学所作的贡献做出评述。  相似文献   

19.
韩静静 《科教文汇》2009,(12):258-258
通过对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美国哲学家Searle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着重探讨了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源起及其对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并对问接言语行为理论为西方哲学所作的贡献做出评述。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朋友,行事有条理,人也很善良诚恳,可是总让我对他有"毛毛躁躁"的印象,有时我不太愿意和他聊天。明明他是那么好的一个人,很体贴别人,肯接受意见,也愿意成长,为什么我总觉得和他说话格格不入呢?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了其中的原因——和他说话时,我的耳中有时好像忽然会被插进一根针:一个"错"字!因为在你陈述一件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