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点摘要     
王明舟:“主管主办不能变”原则制约大学社发展;周蔚华:书业再不改革就会变成“孤岛”;孙英姿:大学社在版权贸易中缺少长期的战略目标;李栋:一本书“谁都能看”属于不成熟;聂震宁: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30日下午,《出版参考》杂志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召开了2008年度编委会暨纪念《出版参考》创刊20周年座谈会。中国版协常务副主席杨德炎、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常振国、副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主任海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原所长袁亮、《出版参考》主编陆本瑞、原《读书》主编沈昌文、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吴道弘、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电子工业出版社原社长王志刚等近20位专家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出版参考》编委会主任许力以主持。  相似文献   

3.
传媒链接     
《出版参考》2012,(10):5
正出版界个人最高奖项韬奋出版奖揭晓全国出版界个人最高奖项韬奋出版奖25日在京揭晓,20名长期在出版业勤奋工作、在编辑出版岗位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物受到表彰和奖励。获奖名单如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化学工业出版社总编辑潘正安、军事科学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潘宏、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出版的公益性改革存在着"碎片化"的现状,表现在:发展模式的选择暧昧不明,民族文字出版资源需要统筹协调,农家书屋、社区文化中心、图书馆之间需要协调和联系,外部制度设计和内部机制的统一等。中国公益出版的研究也呈现"碎片化",无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探讨中国公益出版的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就需要以"整体性"思维破解出版公益性改革的"碎片化"状况,其四个维度是:明晰发展模式、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部委之间的协商机制、民族出版的会商机制或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5.
李红澄  杨霞 《出版广角》2015,(3):106-109
豆瓣阅读"自出版"平台不同于国内网络文学式的"自出版",它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自出版"模式:以读书网站起家的独特发展历程,独立小众的作品定位和稳定的读者群,再到拥有完整清晰的作品发布程序、定价规则和推广模式,为中国"自出版"产业开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道路。文章通过对豆瓣阅读"自出版"平台运营模式的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进行探索,旨在使读者对中国式"自出版"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宗蕾 《出版参考》2005,(19):8-9
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是学数学专业的,他说自己对数字很敏感.员工也说,王社长的这个特点突出反映在他对出版社销售指标的关注上.可是王社长又说,在某种意义上,出版的经济效益并不是最重要的,出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是有机的结合.从下文,尤其是他讲的"叫驴"的故事和人权困惑,就能理解一个出版人的神圣使命了.  相似文献   

7.
一、影响我国按需出版发展的原因分析 应该说,在我国物质文化生活快速发展、精神文化生活急需跟进的现实情况下,"按需出版"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事实上,我国的"按需出版"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2009年4月29日,第六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第三次理事长办公会在北京北发大酒店召开。大学版协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共19人出席会议。会议由第六届大学版协理事长王明舟主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出版活动的立场、观点及方法.文章通过历史溯源和文献梳理发现,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理念坚守包括两个层面:出版物要坚持党性原则,受众传播要坚持出版的人民性,其中,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第一要义.百年间我国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融合创新包括:出版媒介已从纸质媒介发展到全媒体;监管主体经历了从"政治家办报"到"党管媒体"的发展;出版生产始终坚持联系群众,因时而变,尊重时代规律,结合社会实际.  相似文献   

10.
文心 《编辑之友》2006,(1):11-1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出版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剧烈变革时期.在这场变革中大学出版社该如何抉择 ?大学出版社将走向何方?这是所有大学出版社都必须直面的问题.而占出版社总数约 1/5的大学出版社如何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出版业的发展,乃至影响到整个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笔者就大学出版社的未来走向问题,请教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明舟社长.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新媒体出版的发展,传统出版法律规范机制已经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引导,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法律法规相关条款有待进一步细化;相关法律规格不高,需进一步提高其规格;法律法规执行难度较大,"有法不依"现象大量存在等。有鉴于此,应尽快完善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衔接的法律规导机制,将我国的新媒体出版调控由预防制转变为追惩制,降低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的分量,将新媒体出版纳入依法行政与依法管控的法律规导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12.
总的来说,《规划》除了对"十一五"成就、目前发展环境、未来发展任务、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描述外,有以下三个问题值得关注:我国出版产业目前的定位、我国出版产业"十二五"时期的目标描述、本次《规划》的几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27):7
正作家莫成弱势群体数字出版不只是"看上去很美"《光明日报》报道:在整个数字出版链条中,作者无疑是最弱势的一个群体。在付出了大量辛苦劳动的同时,他们相信数字出版能带来相应的收益,可最终却无奈地发现:数字出版是"水中月,镜中花"。数字出版在出版行业是焦点话题。从前,数字出版只是数字技术公司、互联网站、电信运营商的"狂欢",如今传统出版机构涉足其中,并能将切实收益回馈给作家,数字出版不再只是"看上去很美"。  相似文献   

14.
"云计算"技术为数字出版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数字出版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应建立统一的"云出版"标准和有效的版权保护机制,并搭建高效的"云"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阅读服务,实现数字出版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分析民营书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比中西方民营书业发展的不同,指出民营出版作为"新兴出版生产力"的重要性,并对民营书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时代的技术特征和运作基础是社会的数字化平台,既往的一切信息、资源、物流、人员等基础性元素都将在这个平台上得到重新梳理、编码乃至整合,进入新的社会管理体系。时代变动背景下的出版产业定位会直接决定出版人才的培养问题。出版的知识管理职能和软实力使者地位要求出版人才的责任感和全局观,出版的应用学科性质又决定了出版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和通才度。要"将"不要"匠",过往"大家"参与出版繁荣的历史告诉我们,按照"成人才"和"达通才"的高度来开展出版人才培养,是确保出版产业兴旺的不倒长城。  相似文献   

17.
印刷传媒——从电子化、数字化、一体化到网络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良君 《传媒》2001,(7):22-25
一个幽灵,一个事关生存与发展的幽灵,在印刷传媒的头上徘徊.这个幽灵,踏着20世纪互联网技术兴起的风浪,啸聚了"新媒体"、"网络出版"、"个性化印刷"、"eBook"等各路英雄,笑傲江湖,直问:印刷传媒红旗能打多久?面对这个幽灵,传统媒体盟主--印刷传媒,也不仅频频自问:印刷传媒的出版技术方向何在?这个问题,几分惊心,几分尴尬;几分尖酸,几分深刻;几分无奈,几分急迫……  相似文献   

18.
胡涛 《出版参考》2012,(30):18-19
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已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但具体到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现状则是,虽然大多数出版社都基于自身优质内容资源进行了数字产品开发,但市场契合度与市场接受度都不高,在内容资源的深度开发、多次应用和增值服务等方面也都不尽如人意。更为突出的是,目前出版社数字出版业务更多的是数字出版部门的事情,传统编辑基本不参与或甚少参与。数字出版部门作为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先行军"进行先期尝试和试点,自是出版社基于当前数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大学出版社协会于2008年12月4日在天津宝坻举行了换届改选工作会议。会议由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理事长、华北地区大学出版社协会理事长王明舟同志主持。会议选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七家出版社为常务理事单位,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并且要求我们"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