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遇太史公     
太史公,我曾与您梦中相见,与您作彻夜长谈,以求解开我久久萦绕心间的谜团。作为文明古国首届一指的史学家、文学家,您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是时代的骄傲,民族的瑰宝,理应受到同代人小心地珍惜,虔诚地仰望,当您为李陵仗义直言,为《史记》忍辱负重,为人间正道挺身而出时,您为何遭到朝廷如此无情的排斥、侮辱、损害?身边是"冠盖满京华",您却为何"斯人独憔悴"?  相似文献   

2.
梦遇江南     
<正>不知这是第几次遇见你,这么近,又那么远……小石桥,流水潺,乌江小镇几番春。到乌镇走走吧。脚步总比心中的念想来得快些。数不清多少次梦见这些古建筑了,它们只需静静地立在那儿,便给人一种岁月流逝、时光荏苒的韵味。一面面黑白墙映入眼帘,一幅幅画面跃然心间,前朝今朝的更替,令无数的诗人  相似文献   

3.
我躺在床上看《小萝卜头的故事》,看着看着,感觉自己飘起来,进入了时空隧道,我紧闭着眼睛,一阵眩晕。终于停下来了,我睁开眼睛,啊,好大的房子!我定睛一看,竟然是白公馆!这不是小萝卜头住的地方吗?我心中暗想。  相似文献   

4.
梦遇河伯     
我病了,就在妈妈将要离去的那几天,脸烧得滚烫,退烧药一片又一片地塞进我的嘴里,毫无作用,这世上还有什么药可以医治绝望么?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有些不道德。他编写《史记》,从《尚书》、《孟子》、《左传》、《国语》、《世本》和《楚汉春秋》那里搬走不少东西,有的是摘叙其事,有的是全用其文。编书嘛,当然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择善而录,可总得注明出处不是?比如《史记》第四卷周本纪所载,大  相似文献   

6.
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记事严谨真实,史料可靠,被后世奉为史传学的典范。曾被鲁迅先生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选入高语第二册的《鸿门宴》一段,其中却有两处明显的疏漏。  相似文献   

7.
太史公之愚     
公虽作古,然如鄙人之读《史记》者,却常为你褒善贬恶的千秋史笔击节不已!可近来拜读你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忽又觉得你太愚了。  相似文献   

8.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九十九年),司马迁四十七岁,春秋正盛,一场血腥之灾从天而降。原因很简单,司马迁为孤军作战兵败匈奴的李陵辩白,激怒了圣威,再加小人杜周的谗言,诽谤,汉武帝一怒之下,将司马迁判为“诬罔罪”——也就是杀头之罪。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盲,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有些不道德.他编写<史记>,从<尚书>、<孟子>、<左传>、<国语>、<世本>和<楚汉春秋>那里搬走不少东西,有的是摘叙其事,有的是全用其文.编书嘛,当然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择善而录,可总得注明出处不是?比如<史记>第四卷"周本纪"所载,大半出自<左传>和<国语>,通篇却没有一句提到<左传>,也没有一句提到<国语>,让人一瞧,仿佛所有内容都是太史公原创,倒是裴羁、司马贞、张守节等后人注解<史记>的时候,替他注明了出处.  相似文献   

11.
郭锡良等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释司马迁《报任安书》说:“太史公牛马走:等于说太史公的仆人。太史公:指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我们认为这个注释是牵强的。因为它关涉到对司马迁写此文时情感的理解,故不揣鄙陋,辨之如下。考《报任安书》始见于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但到萧统《昭明文选》选录此文时才补上“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的冒头。又,历来对“太史公”的所指理解不同,归纳起来,大致有两说:一是认为指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李善《文选注》说:“太史公,迁父谈也。走犹仆也。言己为太史公掌牛马之仆,自谦之词也。”这个说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项羽本记》为蓝本,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司马迁笔下的项羽的人格特征,从而再现了项羽这位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项羽本记》为蓝本,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司马迁笔下的项羽的人 格特征,从而再现了项羽这位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4.
《史记·太史公自序》,被历代学者当作《史记》的纲目,是读《史记》的门经。《自序》具备一部完整目录的三个必备条件,即:篇目、提要、小序。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术上有辩章学术的价值,在读书治学中有导读职能。《自序》对我国目录学有深远影响,它是一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录学杰作。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阅读》2007,(7):6-8
韩城这个黄土高原的小城,人杰地灵。孕育出一位千古奇人司马迁,也使小城风流了千秋。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空千古,下垂百代,不能说不是这片高原厚土血脉之凝聚,日月星辰之精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名著,故而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韻之离骚。”其中“太史公”一词是关键词,它不但涉及到《史记》百三十篇各篇的著者、思想及史实内容,而且前后出现达一百五十二次之多。指称不一,有时指司马谈,有时指司马迁,有时又指称官职(与“太史令”、“太史”同)。因此古往今来研读《史记》者多有释名、考辨,然众说纷纭,迄今未有定论,今不揣浅陋,略陈臆说,以就正于方家。历代对“太史公”的释名、考辨大致可分为三类,兹列于下,并逐条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17.
朱习翔 《考试周刊》2013,(34):26-27
《史记》中的"太史公曰"是由先秦诸子、《左传》、《国语》、《战国策》中的"君子曰"发展而来的,然而又与其不同,其内容是极其丰富与全面的,已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史评形式,为后世正史评议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想当年,暴秦统治,天下苦秦久已,陈胜首事,到后来项羽、刘邦亦起。经过鸿门宴,最终项羽自刎乌江岸,楚汉之争以刘邦胜而告终。想来项羽竟以败局收场,实在有些纳闷:堂堂项羽,“非有尺寸,势而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然终“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什么原因呢?历史学家曰:“鸿门宴”虽处于楚汉之争的开端,但楚败汉胜的结局已见端倪。因为项羽代表的是没落的贵族阶级的利益,其“分天下,立诸侯”的政治措施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进程,是倒退,所以,他的败亡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太史公司马迁曰:“夏之政忠,忠之…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中"太史公"一语不为官名而是尊称。《史记》中有司马迁用"大史公"尊称其父的,而指代司马迁的"太史公",是后人删改《史记》时为追尊司马迁所加。  相似文献   

20.
《史记》中“太史公”一语不为官名而是尊称。《史记》中有司马迁用”大史公“尊称其父的,而指代司马迁的”太史公“,是后人删改《史记》时为追尊司马迁所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