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绝大多数都是独身子女,而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发育、发展、思维方式日趋成熟,如今的中学生在学业上、人际交往、青春期、自我认识、面对挫折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总会以一些形式表现或则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调查上海市外来随迁子女学业成绩和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采用学业情绪问卷、情绪调节效能感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以及自编问卷对305名上海市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随迁子女的自我效能感、学业羞愧、掌握接近目标以及父亲文化程度能够显著预测其学业成绩;(2)随迁子女的自我同情以及生活满意度能够显著预测其人际交往状况,由此说明随迁子女的学业成绩和人际交往水平受多种心理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彭华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40(3):116-117,125
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也是当今的热点问题。留守子女正处在一个受教育的关键时期,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同心协力关心他们,使其健康成长。然而对他们的教育尚存在一些问题,因而积极探索和研究解决农村留守予女教育问题,构建农村留守子女多元化教育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郝俊峰 《考试周刊》2014,(58):132-132
<正>随着当代社会竞争加剧,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不断提高,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出现了逆反、冷漠、自卑、偏执、依赖、嫉妒等心理问题,加之各地中学生安全事件屡见不鲜,老师感叹学生难管理,这都不同程度地与心理健康问题有关。由此可见,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中学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和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丰富资源,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子女精神生活状况是表征其心理健康和社会融入情况的重要指标。文章主要分析了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文化生活、人际交往与社会融入、心理健康与价值观念状况,并从提高学习适应性、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际交往与社会融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等方面提出改善农民工子女精神生活状况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心理咨询的实践表明,在中学生群体中,社会比较是普遍存在的,它也是影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探讨中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社会比较,从而帮助中学生恰当地运用社会比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吴鹤林 《成才之路》2011,(33):26-26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是社会各界的共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能力的交流与合作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新课程实施中应该认真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些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学体育教育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些问题,并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影响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很多,如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但笔者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帮助中学生克服和排解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当是中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妇女对子女的教育内容较广泛、教育效果较明显,但也存在农村留守妇女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教育的方式欠妥、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不足等不容乐观的一面。主要原因是农村留守妇女缺乏对子女教育的自主意识;整体学历偏低,自身的知识匮乏;忙于农活,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加强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向农村留守妇女普及基础文化知识和基础教育方法、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等方式可以为农村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0.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认知和个性的发展具有全面而有力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大多以城市中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为研究课题,探讨城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那么,农村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哪些特点呢?对此,本文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以了解农村中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并为父母开展科学、有效的教育提供心理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中学生的情感饥渴人际交往是健康的心理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必要途径 ,也是当代中学生最感困惑的三大问题之一。有些中学生由于不能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使其原本认同于同辈群体的心理不能找到认同的对象而感到孤独、失落 ,严重地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人际交往的根本在于满足人的需要。研究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需要问题能使我们理解中学生的交往行为 ,更好地帮助他们处理人际关系 ,这对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是极其有利的。为此 ,我们对初、高中学生人际交往动机进行了开放性问卷调查。结果见表 1:表 1 中学生人际交往需要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的行为规范,是现代人良好形象的展现。对中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树立中学生的良好形象,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一个人要成人、成才,必须先从学习文明礼仪开始。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以及社会阅历的增加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使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而农村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大.因此,在农村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农村学生全面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受良好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和体  相似文献   

15.
当代的高中生由于青春期特殊的心理影响,普遍缺乏交往活动中的安全感,主要表现为孤独与封闭,自卑与退缩,冷漠与多疑等。倾听作为沟通中的重要环节,在满足学生的安全需求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心理价值。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引导中学生正确、主动、积极地倾听。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人际关系的某些认知特点与教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依赖于人际关系的正确认识,而人际关系的认识错误,将会在人际交往中引起误会、麻烦和挫折,甚至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或冲突。因此,学校教育管理人员了解中学生人际关系的认知特点。以形成和发展中学生的良好人际关系,是中学教育管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中学生人际关系的认知水平、特点,也必然与中学生的思想、感情、心理特点、道德意识水平,以及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顺利或挫折,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息息相关,这就为主  相似文献   

17.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中学生的成长进步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通过交往,可以帮助中学生更便利、更直接、更迅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使中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能够组织、协调各种力量;让中学生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进一步认清自我;为中学生的自我表现提供现实性;增进与他人的情感共鸣,满足合群心理的需要等等。一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交往态度的不端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和个性发展。1只想获…  相似文献   

18.
"留守中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我国人口流动的学者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中有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家庭称之为“留守家庭”,将该家庭子女称之为“留守子女”。本文将正在上中学的这些“留守子女”称之为“留守中学生”。“留守中学生”思想、学业及品行状况令人堪忧,笔者认为,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留守中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是加强和改进这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9.
胡建华 《江西教育》2007,(13):12-13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受良好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罗绂友 《文教资料》2011,(7):140-141
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新课程的实施对当代中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入分析农村中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农村中学生适应新课程实施的策略,对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在对罗甸县农村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状况,探讨农村中学生适应农村教育改革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