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的师生观认为,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内容应由师生共同去感觉、生成,教育目标应由师生共同去制定、达成。后现代主义师生观为我们深刻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是长期以来对语文实践教学反思的结果,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因此,重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平等对话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相似文献   

3.
论师生"平等对话"的阻力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还有-段路要走.本文分析了造成师生"平等对话"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析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实践中师生对话关系的内涵、意义以及建构师生对话关系应注意的诸多因素。论文强调对话关系应注重师生平等沟通、多维互动。良好的对话关系对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活动效率,促进学生生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有教师在研究专题说明中提到: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并且说,对话的前提是平等。师生关系的平等。师生关系平等了、民主了、信任了,  相似文献   

6.
马志明 《广西教育》2011,(19):41-41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倡导人文教育,关注学生学习的原生态。课堂是师生心心交融的场所,教师只有"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间才会有真情实感的交流,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才能自然产生。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思想界萌动了一种新的思维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思潮,其表征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它追求一种"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其本质特征是:反二元论、反实质化、去中心和反整体性,倡导多元化思维、否定性思维,强调不确定的内在性,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理性进行质疑。后现代思想者针对近现代以来在技术理性基础上形成的"现代性"师生观进行了批判和解构,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新的阐释,从而使人们对师生关系有一种全新的认识,这对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把微笑送给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对话”。 教师要调整好心态,以最佳的教学情绪面对学生,对学生真诚微笑,微笑着去“倾听”。这里的“倾听”,不仅听其言,也要观其行;不仅对出色的表现给以微笑,表达你对他的欣赏、激励,对出现错误的也要给以微笑,表达你对他的热情勉励,引导其改错。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将师生观理解为“对话者及其关系”,强调在师生间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对话成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理解为一种相互作用的交往关系,而交往追求的应是相互理解,应把师生关系塑造为一种共生关系。后现代主义推动了当代教育理论的师生观转向。  相似文献   

10.
张桂成 《考试周刊》2011,(35):46-47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5页)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需要师生之间对话且是平等的对话。可是谁掌控着对话的内容和走向及对话中的话语权?毫无疑问是教师。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5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即师生对话中处于强势地位。要使师生平等对话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俯下身子甚至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师生平等对话更多的应从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11.
杨捷  杨玲 《中学教育》2010,(12):8-12
师生关系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师生观试图突破传统二元对立和双主体悖论的格局,在理解和对话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理解和对话为重构师生关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便于深入剖析师生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梧凤之鸣是大学师生关系的本真写照。但是,目前大学存在科技理性使师生陷于教化、制度控制使师生缺失自我、孤独对话使师生走向疏离等症结,让梧凤相离,师生渐行渐远。回顾大学师生融融的片段,师生关系实质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关联与互动、民主与平等、关心与理解。因而,诉求大学师生关系有赖于感性的维护、自由的发展、理解的对话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在社会转型时期 ,传统的师生关系需要调适 ,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构建课堂中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理应关注三个方面 :重构课堂生活 ;淡化教师权威 ;实施“对话式教学”。  相似文献   

14.
平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都具有的那些共同点所决定的,是人类平等的理性诉求。在传统的以教师主体观为特征的占有式教育观影响下,高校师生关系受到扭曲:高校师生关系实质上并不平等。在发生学层面上理解,教师和学生都是在知识与素质提升过程中对应产生,且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转化。在价值层面上理解,高校师生关系新定位应遵循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师生关系的社会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华 《教育科学》2006,22(3):55-57
对于师生关系历来有不同的认识,有的是静态的、理想的,有的是动态的、现实的。社会学对师生关系的探讨着重于从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入手,把师生关系放置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中去认识和思考,对教育学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是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实现生命影响,首先要有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基础。"让学生走进老师的世界",我们通过开设心理校本课程的尝试,给师生交往、改善师生关系提供了另一种模式。该模式建立了师生对话机制,培养了学生的移情能力,也为学生自主发展、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打造了和谐健康的心理平台。  相似文献   

17.
对话与理解——从后现代视角解读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对最基本的关系。但是,在我国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师生关系长期受现代主义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和理性主义的制约,主客体对立的师生关系大量存在,教师和学生缺乏对话和理解。而后现代思潮反对二元对立,为构建对话与理解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上的“对话”理论在教育上的运用由来已久。人与人之间需要对话,而师生之间更需要心灵对话,改变过往“独白”的教学方式,以真诚的对话来促进师生交往关系质量的提高决定成,因为师生关系是所有教学成败的关键。师生之间的对话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比较优势,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如何展开师生对话以促进师生关系质量的改进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对教学文本的阐释,师生双方通过对话,在对教学文本的合作阐释过程中才能有效地理解其意义。但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严重制约着教学文本阐释的有效性,出现了将学生客体化、忽视意义生成过程以及漠视学生话语权等实践问题,其根源在于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要保证教学文本阐释的有效性,就必须采取措施重建师生间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