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是品评中国画的理论,自面世以来,一直被尊为评论作品的标准。不仅如此,它还具有广泛意义,它也是指导性很强的学习中国绘画的教程和提纲要领。只要遵循“六法”的法则和艺术规律,循序渐进地学习、创作,勇于实践,就不难跨入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2.
谢赫提出“绘画六法”作为评画标准,作为中国古代画评画论第一个有系统的画论体系,影响至深。 六法作为绘画艺术的形式批评理论,一定反映着谢赫对绘画,乃至艺术精神、性质的理解和把握。在其对被 他品评为第一品第一人的陆探微的评论中,谓其能“穷理尽性,事绝言象”,而无一字提及六法。说明在六法 之外,还有着一个更高的原则和精神。它一直潜藏着,从先秦直到后世,评画谈艺者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 地遵循、坚持着它。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南朝谢赫最早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提出品评中国画人物的“六法”.一直以来,谢赫的“六法”成为中国画理论的重要纲领性的法则.“骨法用笔”是仅次于“气韵生动”的第二法.本文通过对“骨法用笔”理论的涵义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涵义的延伸梳理,重点论述“骨法用笔”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绘画语言、精神内涵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行翠 《快乐阅读》2012,(36):126-127
在中国美术史上,魏晋南北朝是绘画评论和绘画史著作开始创立的重要时期,随着绘画实践的深入,需要对前人创作给以品评和总结,南齐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就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其中提出"六法论",对后世的绘画和画论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就六法的内容略作如下解释。  相似文献   

5.
绘画“六法”最早见于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总原则,影响深远,由于句读问题直接关系到对“六法”涵义的正确、深入理解,有鉴于此,本文以钱钟书先生和叶朗先生对“六法”句读诸问题的观点为参照,通过对“六法”判断句式的语法结构以及古代文论、书画论行文惯例的分析,并结合对二二断句后“六法”诸词义的阐释,在肯定二二断句法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对“六法”的产生及形成问题的看法,即:宗炳(或其他人)初创要旨深意在先,谢赫浅近切事诠释在后,遂成今日之绘画“六法”。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的画论者谢赫在“六法”中提出了“骨法用笔”的方式,概括了中国绘画的普遍规律,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石,历代的画家们受到谢赫“骨法用笔”的理论影响,在各自的绘画作品中展现自己时代的审美意识和个人情感.在现代,“骨法用笔”继承了传统的笔触技巧,又融合了西方特有的光影艺术和线条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六法”画论是南齐著名画家、评论家谢赫提出的一套艺术理论体系。宋人郭若虚对其评价为“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六法”画论作为文艺评论的普遍性原则,在指导古典诗词解读上,同样具有较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为古老的画种。喜欢中国画的朋友会发现,传统中国人物画在外形方面往往是失真的,不如西方绘画造型科学严谨,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就依据自己创作人物画的实践,归纳整理出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被称为"六法"。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对后世绘画的品评也产生了极大影响。据唐代理论家张彦远《历代  相似文献   

9.
从与意、味、气的关系看中国艺术的“韵”──“中国韵美学”研究之一刘承华中国美学中最早出现“韵”这一范畴,是在南朝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的序中,这篇序中提到绘画“六法”,其“气韵生动”一法居于首位。之后有许多人也跟着谈“韵”,并极力推崇“韵”在艺术中的...  相似文献   

10.
谢赫著“六法”之说法,似乎已获公认。但细读《古画品录》,觉得“六法”并非谢赫的创见。现提出以供商讨.谢赫的《古画品录》全文共七大段,约一千零一十六字,具体谈及“六法”,在第一段“序言”中。他在“序言”中,简述品画与绘画创作的目的后说:“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从语气上,他似乎已经承认绘画界已有“六法”,却很少有人能全都作到,自古至今多只在某一方面见长.接着他便直接叙述六法内容,声言只有当时陆探微与以前卫协这两人“各该之矣”.最后申明,这一段仅仅是序引,而且,以上所讲的“不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着重于物象的内在精神的表达,其中南齐名美术批评家谢赫提出的“六法”,对当代室内设计师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设计师如想重新建立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室内化,需从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吸取精华。  相似文献   

12.
双关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使用较多的辞格之一,也是修辞学家最重视,研究得最普遍的的辞格之一。随着辞格研究领域的深入和扩展,人们开始把辞格重新分类或进一步分类,从而更清晰地展示它们各自的外延。这种工作无疑是积极伪,但笔者发现,在这种研究中,有人对双关小类的取舍似有些不妥。如周达生先生把双关辞格细分为三类六小类,其中一小类名之曰“歧解双关”(本文简称为“歧解”)。周先生给“歧解”下的定义是:“歧解双关是指用同形同音词,在一定的语境中造成语意上的歧解,以达到一定的修辞目的的双关格。”我个人认为,这种“歧解”能否取得双关辞格很值得商榷。为了便于说明,特把周先生作为“歧解”的两个例句摘录于后。  相似文献   

13.
(一)国画的“气韵” 李少旺 中国画的“气韵”之说,始自六朝南齐人物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六法为: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采是也;经营位置是也;转移模写是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了对谢赫的“六法论”之一“随类赋彩”的认识,认为中国画色彩的讨论与应用,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逐步创新。  相似文献   

15.
谢赫的绘画六法以探讨人物画为主,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性绘画鉴赏理论。"六法"的精髓和灵魂是"气韵生动",它不仅是鉴赏画作的最高审美标准,还对书画艺术的创作有理论指导意义。它要求画家与画作、画作与对象,书法家和书法作品、书法作品之间的气韵生动,以体现作品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期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谢赫基于此而总结出"六法"论,但这些都是针对人物画而言的,山水画将如何发展?唐末五代山水画家荆浩《笔法记》的问世对山水画理论作了多方面的发展,其中"图真论"及"六要"论的提出与谢赫"六法"有着自不待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程家明 《中学理科》2007,(12):93-94
十字交叉法在解相关混合物的计算中,往往显得非常简捷、准确,如果我们能熟练使用它,将会充分感受到解题的乐趣.但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有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导致结果错误.下面以几道高考题为例,说明怎样确定“十字交叉法”所用的标准,进而将“十字交叉法”解题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一曾见张之洞行书册页五开 ,上书“李成惜墨如金 ,王洽泼墨沈成画。夫学画者 ,每念惜墨泼墨四字 ,于六法三忌 ,思过半矣。香涛张之洞”三十九字 ,并钤白文“张之洞印”。李成为五代宋初北方山水画大师 ,作画好用淡墨 ,时人称其“惜墨如金”云。王洽为唐时画家 ,性格豪放疏野 ,好酒 ,史称每逢作画 ,必先饮 ,醺酣后 ,泼墨汁于绢上 ,或挥或扫 ,淡淡浓浓 ,随其形状 ,为山为石 ,为云为水 ,应手随意、生动自然。六法即南朝齐时谢赫《古画品录》所提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三忌即指中…  相似文献   

19.
浅析谢赫"六法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赫“六法论”中“六法”的基础和核心是以辩证象形思维为特征的天人合一认识论。作为一个艺术体系,它独立于科学之外,表现出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价值和品格。  相似文献   

20.
六法论作为总过美术史论的经典著作之一,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过极其重大深远影响.其意义在于不仅提出了对美术作品系统的品评标准,对于画家的创作实践更有着直接的方法论意义.本文试从此角度展开论述,简谈六法论对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