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教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组织大学生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然而,以往由于我校教师和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意义认识不够,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途径、方法、领域等方面较为单调,社会实践的效果不佳。1999年以来,我校除鼓励学生平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外,还在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社会实践为本科生的苍修课(2个学分),每个本科生需参加两次以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次实践时间为两周以上。同时,构建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普通高中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科目。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精神和科学素养,三年共15学分。社区服务,三年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社会实践,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呢?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中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是学校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它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能全方位地实现德育目标的要求,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在新形势下,教育者应改变对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功能的片面认识,着力解决经费、基地等问题,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丽  张军 《四川教育》2002,(11):39-3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社会》课是针对小学生学习社会常识和最终融入“社会”大家庭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其学科主要特点是:认识社会常识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本中规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文就小学中段《社会》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一、实践活动的准备1.知识准备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注重操作的课程。课本上规定的实践活动,都安排在每个相应的单元之后,该单元传授的社会生活常识,是指导该项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如:小学《社会》第一册实践活动(一)“居家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着手,具体阐述了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校领导把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广泛宣传,规范管理,提供保障,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高质、高效。并勉励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要珍惜机会,树立奉献意识、组织意识、安全意识、团结意识、协作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积极投身各项实践活动,在体验生活,丰富社会阅历,锻炼自我,增长才干的同时,为校增光。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校师生踊跃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刘培军 《高教研究》2010,26(2):74-78
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学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态度、活动类别、参加活动的途径、存在的问题及收获等为主要的卷面分析内容,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整理,总结出了农学类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特点,并针对农学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虽然实施了新课标、新课程,但是从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现实来看,地理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缺乏实践活动.缺乏内在的体验和感悟。笔者认为应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懂得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们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疑惑为何现在的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么不积极的同时,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反思如何系统规划社会实践活动,如何使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学生需求,让学生们乐于参加。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主要从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良品德,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入竞争机制、注入活力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利用"3+1"教学模式中"1"年的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参加企业定岗实习、鼓励学生参与勤工俭学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校外实践活动,同时重视校内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毕业课题,重视毕业论文设计,设立校内各种大赛等实践教学活动,提高成型及控制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在暑假期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并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过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如何?存在那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文章以广西大学农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对农学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态度、活动类别、参加活动的途径、存在的问题及收获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农学类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经管类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重要途径。总的设计思路是加强社会交流,积极探索涵盖课内外、校内外的以指导性实践教学和自主性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指导性实践包括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术论文竞赛和模拟公司创业实训等;自主性实践包括学生自主安排实践计划和自我组织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走出学校,主动地了解社会、接触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锻炼和亲身体验,不断提高思想品德和完善个性发展。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率低,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以休闲娱乐为主,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以学校为主,家庭与社区作用发挥不足,"时间和精力"不足严重制约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积极推动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需要全面启动天津市青少年社会大课堂建设工程,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不仅增强了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增进了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化学教育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上好综合实践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来,从而树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相似文献   

17.
张惠利 《宁夏教育》2008,(12):22-23
社会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中学生,应不断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共事,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根据课程方案要求,我校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周”活动,并把学生参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为学生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取得了明显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参加高等院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亲身接触社会、深入社会,而且还能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实践的作用及目的,探讨了高等艺术院校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根据学生活动范围,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可分为三个层面:即课堂实践活动,通过问题情景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校园实践活动,通过生活情景让校园成为学生知识运用的舞台;校外实践活动,通过社会情景让社会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教师应创设条件利用课堂资源、校园资源、社区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有研究价值的数学情景,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组织开展课堂、校园和校外等多层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掌握和运用思维启迪方法以及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