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沙汀小说的成就之一,在于塑造形象的功力和独创性。其笔下的女性形象,来自对巴蜀乡村生活的真实提炼,充满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烈的地方气息。从其对不同类型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可以看出巴蜀传统文化积淀对沙汀的滋养和启示,以及作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2.
沙汀小说大致存在着三种叙事视角: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以及一些交叉视角,分别呈现了不同的叙事功能,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了作家的冷静客观,暴露讽刺、含蓄蕴藉,选材精深的叙事个性。  相似文献   

3.
沙汀小说大致存在着三种叙事视角: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以及一些交叉视角,分别呈现了不同的叙事功能,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了作家的冷静客现、暴露讽刺、含蓄蕴藉、选材精深的叙事个性。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学习小说就要重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是小说学习的重头戏,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习惯于用阶级的观点来评判一个人物,使人物形象标签化,使人物形象单调和缺乏生活感,导致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单一化,缺乏应有的深度和独特的感受。因此,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对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从生活的角度去看文学作品中的人,才能体现作品的育人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全面、公正地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呢?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需要明确人物形象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涵。具体来说,应从人物的社会身份、性格品质来明确人物形象的特点;从人物形象所蕴涵的思想情感来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而有个性,他们有自主的思维,有凝重的意蕴,但也有虚幻的理想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沙汀、李Jie人小说语言风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从语言风格角度对沙汀,李Jie人作品的评析和比较,得出了“沙汀的小说语言严谨,精炼,蕴藉,耐人寻味,李Jie人的小说语言自由而挥洒,酣畅淋漓”的结论,旨在促进沙汀,李Jie人作品的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三十年来,地域小说颇受文学界的关注,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毫无疑问,地域文化是地域小说一个非常重要的质素,但是诸如它如何影响小说,如何表现于小说,呈现出哪些美学风格等问题还不甚明了,本论文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欣小说以描写南国都市生活和都市女性为主,其关注当下生存的创作主题,着力刻画都市平民的形象塑造,以及富于个性的艺术表现手法,都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折射出岭南文化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内涵,这使其作品在都市文学和女性文学中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  相似文献   

9.
崽崽以海口做为他小说人物活动的空间,以土生土长的海口人做为主要人物形象,展示了海口地域文化特点。文章在对崽崽的作品研读的基础上,从人物、情节、环境方面分析了崽崽小说中的地域文化特征,从而探析了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在中国现代学史上,沙汀被公认为典型的地域小说作家。本从巴蜀地域呈现的角度,梳理了沙汀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探索,凸现了不同区域经历中,巴蜀地域化在其整体思想资源的存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四川现代乡土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中,女性形象是颇为引人注目的一群。由于远处西僻之地,较少受到封建礼法、宗法文化的熏习,她们少有理性的负重与道德的桎梏,热烈而大胆地追求并享受着实实在在的世俗性生活与爱情;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毫无忌惮、泼野执著地展示着她们蓬勃张扬、鲜活本真的生存欲望与生命强力。  相似文献   

13.
池莉追求对中国人真实生命状态的描写,她的小说对凡俗人生和普通市民给予了非常的关怀,尤其是对女性个体生命存在的状态进行了真实的书写,既写出了她们的软弱依靠、自私多疑、粗俗丑陋的一面,更多地表达了她们的坚强与无奈、追寻与失望、孤独与宽容相交织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苗族作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异彩纷呈,有传统型的女性形象,亦有新时代的女性形象。男性话语下,传统型女性形象是理想的形象,脱离男性秩序的女性则不被认可。女性话语下,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是理想的形象。两种形象的塑造都有其抒写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北文化是以中原移民文化为基础发生、发展,并且吸收、融和其他文化而形成的地域文化。在东北文化的浸润下,端木成为一个道地的东北男子汉。“端木蕻良最先是以篙鹭湖的朦胧月影、浑河的湍急浊流、蒙古草原的凄厉的风砂,沉雄悲切地把人们带向一个广漠寥廓的关塞之外的世界的。”他是一个对人文地理怀有浓郁兴趣的作家,他总是津津有味地在壮丽雄奇的自然景观中,寻找人文变迁和民族血脉。  相似文献   

16.
施蛰存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浓郁的诗性特征,颇似李商隐《锦瑟》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复杂韵味。对此富有诗性韵味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笔者认为其诗性由三种因素构成:施蛰存人生感悟及情怀与对古典女性美的文化怀旧情调;弗氏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及施蛰存自身的诗人的气质。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评论,在<占有>这部小说中更体现了它的价值.通过对不同时代四位女性的共同心理及内心渴望的探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女性想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就要寻求自我、本我、超我的平衡--首先女性要了解自我和本我,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自己内心真正渴望什么,在不违背自己的道德准则即超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中,施蛰存以其心理分析小说独树一帜.他继承了五四精神,引入外国心理分析手法,同时幼年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由此建构出全新的女性人物,即具有独立自主意识,敢于大胆表现情欲要求,勇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女性.施蛰存以平等的女性意识,来审视女性的生命逻辑,表现女性的生命真实,理解女性的生命欲求.  相似文献   

19.
女性生存就是与她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作斗争,从而改善她们的生态环境。但是,缺乏正规教育以及社会地位等生态环境特点决定了女性的生存悲剧,使她们根本无法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者。即使这样,《米德尔马契》中的主人公也保持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坚守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海峡两岸女作家笔下,一直不乏弱女子的身影,有着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与大多数男作家以批判社会为主不同,女性作家在探寻和思索弱女子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时,主要是从两性关系入手。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她们笔下的弱女子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但究其实质始终未曾改变。如果不彻底改变女性的依附地位,那么弱女子的悲剧还会上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