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象”与“意境”是中国画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两者常常混用,也往往重叠,以至于被误解为同义词,误以为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示。之所以产生误解,缘于两者中都有一个“意”字,也缘于“象”与“境”在词义上有某种相通、相似之处。其实,“意象”与“意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解读“意象”与“意境”,对正确认识中国画的特征,对中国画的创作、欣赏及理论研究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一 意境是婉约词的灵魂。在中国传统诗歌创作、鉴赏和批评中,意境(境界)被誉为古诗词尤其是词的灵魂,成为评判其成就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所谓意境,也称境界,是指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过程中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意境简称词境,是指词在创作和鉴赏中主观“情”和客观“景”的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意蕴意象。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意境”的说法颇多,其中当以王国维的论述最为贴切精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相似文献   

3.
李明文 《军事记者》2004,(11):30-30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一种美。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清代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云:“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通俗地说.情与景会,意与象通.如诗如画,真情感人。任何体都不拒绝意境的产生,意境是高层次审美的体现。新闻意境,是记、编辑审美创作的成果,是传播写人、写景和叙事时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融合的产物,具体指新闻作品中有着丰富蕴涵和情景相谐的画面。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花鸟画以其独特的寓意象征性,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观察世界、表达感情的思维方式,即“天人合一”,“物我贯通”的哲学思想理念。花鸟画的审美意象,首先在立意和题材上有充分地显露和展示。立意明了、直白通俗的画题,直接关系着画的题材.笔随意象。欣赏一幅好画,会令你产生在一种精神境界里神游的感觉,进而得到充分的美的享受,这种美感形式既为意境.意境体现着“物我合一”的创造精神。意境深远才能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化或同化后的一种艺术形象(形象雏形),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象说是一个体系,其中包括“赋比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第一次出现“意象”这个概念,“象”和“意”’被结合成一个词语,“意象”中的“象”,特指审美形象,“意象”中的“意”,特指审美情感.特定的审美形象能激发观众特定的审美情感,而特定的审美情感决定创作中所采用的特定审美形象。  相似文献   

6.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作品《只此青绿》是传统艺术与传媒艺术高度融合的特殊样本。在审美领域,它将“象”与“意”融会贯通,形成符合国人审美经验的“意象”与“意境”。在传媒艺术领域,该作品演变成为具有独特意义的符号,唤起更多受众走近传统文化,探索“美”,发现“美”。  相似文献   

7.
一、古典意境美诠释 1、"意境"理论的发展历史 "意境"的前身是"意象",先秦时期已经有人在思考言、象、意的关系,《易传》中有"立象以尽意"的记载,庄子也有"言不尽意"的相关表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对这个关系的哲学思考更丰富,这个时期也是一个思想解放,艺术大发展的时期, "得意忘言"的艺术创作目标被确立,大量的文艺理论著作中记载了对"意象"的深入探讨,这些成果对意境的产生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现代传播》2002,(2):21-26
“审美观照”是一个颇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审美范畴 ,在学术界被广泛运用 ,但却并未得到学理上的建构与阐析。“观照”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传统美学。审美观照是在艺术创作中摄取、形成审美意象的重要途径。审美观照不是一般的观看、观察 ,而是审美主体在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之后 ,以充满独特情韵的眼光来看对象物的观赏与晤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审美观照的主要方式 ,是“仰观俯察”、“远观近察”的“流观”。中国的审美观照方式与传统哲学中的道家、佛学与理学都有某些内在的联系。中国文学艺术的独特韵味与意境 ,是与其独特的审美观照方式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所谓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描写,把读者引入到一个想象广阔的艺术境界。所谓消息的意境就是指消息在报道事实的同时所描述的客观景象与记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密切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化了的境界。 消息意境是一种“写境”,是因为消息意境有其独特的运作规律。 首先,消息的职责是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即便写景,也只能是实实在在的景,这与文学意境有着根本的区别。文学意境可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而消息的“境”必须是现实的,是记者亲眼见的  相似文献   

10.
“形象”与“意象”,一字之差,内涵却相去甚远。“形象”是指客体一方的有“形”之“象”,缺乏主体一方的明确规定性,从而偏于客观性。“意象”保留了“有形之象”的涵义,两语中“意象”(image)一词脱胎于拉丁文“imago”,“imago”即肖像、影像、映像之意;而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远斤”的经典性表述也有将“意象”理解为观照对象的意思。但是“意象”的内涵却并不仅止乎此,它在形象中融贯了情感意蕴,成为主体与客体相融相济的复合物,正如庞德所说:“意象是在一刹那间呈现一种理智和情绪的复合物的东西。”因此与形象相比较,意象降纸了单纯的客观性而提高了能动的主观性,从而集中了文学的基本矛盾,亦即客体对象和主体心理相摩相属而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意境,它是通过情景交融的形象将欣赏者引入进行充分想象的艺术空间。小说需要有意境,散文需要有意境,通讯同样需要意境。“蓝得透明的轻烟”是一种意境,“流动的火”是一种意境,“野草闲花”也是一种意境。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给人以幽远的(?),给人以情感的震荡。意境的构成是多种艺术表现因素综合而成的有机体。而细节描写、作  相似文献   

12.
灵莉  章洋 《中国广播》2005,(3):74-75,77
意境是播音员二度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方面的一个范畴,体现了艺术美。因此,在播音创作、文学欣赏中,我们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播音质量的一个标准。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明代朱承爵认为“境界应包括情感与景物两方面,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他把境界看作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本源,有境界,本也。其他末也。  相似文献   

13.
陈相霞 《新闻世界》2009,(11):166-167
在成龙影片中,一个最核心的意象就是对身体极限的展现。这个意象同样体现了西方现代体育精神,成为一个跨文化传播的介质,引起了西方观众的共鸣。但在其后来“好莱坞特色”影片中,成龙被“道具化”和“程序化”,成为“好莱坞”的“他者”,不被观众认可。他适时地进行了调整,于是有了《新警察故事》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我国文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古典哲学家和历代艺术家在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上众说纷纭的一个十分复杂的理论问题。那么,究竟何谓意境?有的老师作了较为科学、准确的概括:“意境不是特定的艺术形象或典型,它是特定形象与它所触发的全部艺术想象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高适和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们的诗作脍炙人口,意境宏大,但由于身份和个性的差异,两人在意象构建中体现出不同特色。高适边塞诗的意象质朴浑厚,源于其丰厚的思想,意象有政论性的特征,意象的分布为绵密排列的方式,意象活动方式为对比;而岑参的意象雄奇,源于其个性中的英雄气。岑诗意象为状结构的分布方式,意象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跳跃。意象构建中的不同,使二人诗风呈现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谢健 《大观周刊》2012,(44):284-284
古代诗歌的创作,是诗人捕捉意象、创造意象,然后加以有序化组合的过程;诗歌的鉴赏,就是品味意象、揣摩意象,然后进人意象组合形成的意境内享受、陶醉、震撼和共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我国美学中的一个特殊范畴。它是表现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和某些园林、雕塑、盆景中的一种艺术境界。所谓境,是指外界的环境、景象,所谓意,则是指创作者的情趣、哲理。意境是意与境、景与情、心与物的结晶和统一。王国维认为,作品只有创造出意境,才可以称之为艺术,才是美,才能给人以美感。那么怎样的作品称得上有意境呢?王国维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如其口也。”他还以著名词人姜白石的作品为例,明确界是“意境”为“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确实,大凡一首好诗,一幅好画,一尊雕塑,无不将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一种艺术境界,从而使欣赏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丁青山 《大观周刊》2012,(47):41-41
龚自珍作品里有许多意象存在,“风雷”、“箫”、“剑”和“梦”这几个意象是其中最突出的,这些意象既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志向抱负的寄托,也是他创作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意境”,在其作为我国文艺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形成之初,是用以评价诗品与画品的.只有对饱含“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的诗画佳作,古代乃至近代的文论家才称之具有意境.具有意境的诗画作品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很高的,通常总是情景交融、物我浑一,境象鲜明传神,富于启示力,意蕴深厚、隽永.我们读之、看之,从中体味到的,远远超过诗、画中描摹或勾勒点染的物象. 在文学艺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意境”论的影响也深深地渗入到与诗、画处于同一文艺体系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艺术素以浪漫主义手法为其特征,自古以来,中国山水画就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中国画大师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精辟地阐明了中国画意象神韵的美学观点。把传统艺术中的优秀部分与现代知识和现代思维结合起来,给中国艺术注入新的活力,这是《当代中国山水画集》中许多作品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