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川幕府末期的攘夷运动以在关东地区发生的"生麦事件"等暗杀外国人行动为标志,在日本近代开港与外交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尊王攘夷思想是尊王攘夷运动的理论基础和政治目标。攘夷运动反映了幕末时期日本民众生活的贫困化和下级武士对时局感到不安的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也使幕藩体制渐趋式微。  相似文献   

2.
“尊王”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从五帝时代开始形成的,它在夏代得到确立,并盛行于殷、商、西周时期。“尊王”观念缘起“攘夷”使命,王权随“攘夷”领导权转移。春秋时期周王室式微,丧失“攘夷”领导权,新的王权中心于战国时期形成。  相似文献   

3.
孙复、刘敞、孙觉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春秋学者,其所阐发的"尊王"思想代表了北宋《春秋》学思想的主流。三人在尊王权、贬诸侯、攘夷狄三个层面对尊王做了充分的阐发,反映了北宋《春秋》学的尊王大义。  相似文献   

4.
鉴于历史上对齐桓公评价太高,文章从齐桓公插手他国事务以谋私,召陵之盟的导火线、所谓尊王攘夷、以及齐桓公悲惨的结局诸方面,对齐桓公作了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国早期的国家形态与国家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由部落国家向统一国家过渡的历程。代表王权的王国文明与代表地域的方国文明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为中华文明最终走向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天下为一家”的国家观念的价值核心就是“尊王”。“尊王攘夷”对封建国家观念以及近代中国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民族心理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寅恪先生1954年著《论韩愈》一文,是研究中国中世纪史划时代的文章。本文作者分析了《论韩愈》一文的意旨。指出文中以“尊王攘夷”为古文运动之中心思想,强调了一方面吸引外来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相似文献   

7.
日本进入近代之际重释大义名分、尊王攘夷、华夷之辨等中国儒家文化元素,创制明治维新发动论,提出适合世界变局的"海国"论。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右翼"思想及侵略理论也在这个时期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8.
洋务思潮与王船山政治思想在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一脉相承。洋务思潮汲取了船山经世致用论、西学中源说、体用论、变法观、尊王攘夷论的思想精华,摈弃了船山政治思想的一些糟粕,形成了独特的具有近代资产阶级色彩的启蒙思潮。  相似文献   

9.
毓贤属于清流派,主张尊王攘夷,扶清灭洋。他不懂得中西文化可以交流,共同进步。认为学习外国长处就是离经叛道,危及立国根本。只有闭关锁国,才能永享太平。把正义的反侵略变成了荒谬的盲目排外。他们的思想落后于不断前进的时代.终于被时代所淘汰。  相似文献   

10.
义和团时期的徐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桐深受儒家经典熏陶,堪称良吏,但对已经发生巨变的国际局势并不了解,仍然坚持尊王攘夷,不懂得中西文化可以交流,共同进步,认为学习外国长处,就是离经叛道。认为因为外国侵略中国,所以就可以不分青红皂白,主张杀洋人,杀教民,将爱国主义变成了荒谬的盲目排外。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韩愈在潮州的驱鳄举措和《鳄鱼文》向来有不同的看法。其实 ,驱鳄举措顺理成章 ,宁信其有 ,不信其无 ;《鳄鱼文》的用意不是警告藩镇 ,也没有“尊王攘夷”的寓意 ,而是驱鳄时的临场祭文  相似文献   

12.
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齐国名的政治家。他在齐国推行改革,使齐国迅速强盛起来。后来又帮助齐桓公“尊王攘夷”,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历史上与管仲并称的人物很多,现辑录如下,以飨读。  相似文献   

13.
从"民有经产,顺民牧民""士农工商,协调发展""朝有经臣,君臣相亲""以法治国,礼法并举""尊王攘夷,一匡天下"5个方面归结《管子》和谐治国的具体方略。尽管这些措施都是属于"民本"范畴,仍可作为今日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他们的烦闷中,一个对抗的、分崩离析的日本出现了:尊王和攘夷、复古和维新、锁国与开国、保存国粹还是文明开化,乃至代议制还是军国化、战争还是和平……旧的明治精神已经死去,新的大正信仰并未诞生。这个分裂的、碎片化的观念世界,正是关东大地震的表情来源。  相似文献   

15.
王丕谊 《时代教育》2006,(12):84-84,92
日本古代是在中国文化发展两千年之后起步的,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善施与滋养。但是,当经历了明治维新这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之后,它却于中国文化之前,跨人了近代文化的行列。正如维新本身一样,虽然它仍以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治理论“尊王攘夷”作为其精神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6.
孔子盛赞管仲 ,因为管子具有恢宏之志的大仁 :立志兴齐 ,佐桓公成霸业 ;以民为国本 ,藏富于民 ;富国强兵 ,巩固社稷 ;尊王攘夷 ,一匡天下 ;“官山海”,资源国有 ;重农业 ,广产粟 ,带百业。其政策合宜时势 ,使齐国常强于诸候 ,斯述均源于文献  相似文献   

17.
刘锡鸿坚持尊王攘夷,重本抑末的儒家学说,受到清流派李鸿藻等人的赏识,使他得为驻英副使,驻德正使。排斥洋务派李鸿章、郭嵩焘等,一再加以弹劾。不懂得文化可以交流,共同进步。他的观念,落后于不断前进的时代潮流,终被时代所淘汰。  相似文献   

18.
赵舒翘等深受儒家经典熏陶,堪称循吏。但对国际局势并不了解,不懂得文化可以交流,共同进步,认为学习外国长处,就是离经叛道,将亡国灭种。坚持尊王攘夷。认为与教民为难的就是义民,将义民编成团练,洋人即不敢登岸。把正义的反侵略的爱国主义,变成了盲目排外。思想落后于时代,终被淘汰。  相似文献   

19.
尹洙是宋初古文家,同时是一位深于《春秋》的学者,然尹洙并没有关于《春秋》的专门著作。本文以其文集《河南集》和史书《五代春秋》为基础资料,从尊王攘夷、解经方式、正统观三方面来谈尹洙的《春秋》观,并分析成因。  相似文献   

20.
反对自我封闭主张思想开放──庄子思想探析李回,曹军中国历史上,早在商周之际,由于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奴隶主专制和宗法制的确立,因而产生了思想文化上的唯我独尊的自我中心观念。所谓“博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春秋大一统”,“尊王攘夷”,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