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欣 《青海教育》2008,(1):51-52
传统中西译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信”或“忠实”,即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译文既要忠于原作之美,也要忠于它的不足,也就是说,原作是什么样就尽可能把它译成什么样。不忠的译文或译者招来的往往是责难,因为“信”可以说是翻译的天经地义,‘不信’的翻译不是翻译,不以‘信’为理想的人可以不必翻译。虽说大家都明白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但“译者故意添加、删节而导致走样,  相似文献   

2.
论翻译“忠实”标准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标准问题是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译界一般都认为“忠实”应为翻译的标准之一,但在对“忠实”标准内容的理解上,却不完全一致。笔认为,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应当指的是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化特色,忠实于原作的体裁、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但不是逐字逐词的死译。  相似文献   

3.
在翻译目的论的观照下,翻译中的诸多因素,如译者的作用,接受者的角色以及原语文本的地位等都在这一新的理论视角中出现了新的意义,这些理论参数为我们重新思考、评价严复的"把翻译当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冰释我们心中诸多的疑团。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忠实可分为源语文本派忠实、源语语境派忠实和译者认知派忠实。文章揭示了这三种忠实其实都只是忠实的一个方面而已,对翻译中的忠实与叛逆应有不同的理解。三种忠实标准的兼容并蓄,以及翻译中忠实和叛逆的辩证统一,或许才能还忠实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典籍翻译的目的是传播中华文化.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关照西方读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同时,保留汉语的文化特质.典籍翻译的发起者应该注意典籍文本的选择,使典籍翻译系统化.  相似文献   

6.
从目的论看戏剧翻译的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指出戏剧双重性引发的“二元”对立戏剧翻译评价标准“可表演性”和“可读性”的局限性所在,并将翻译目的论引入戏剧翻译评价,试图建立一个“多元”动态戏剧翻译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翻译目的论的渊源、形成、基本原则及目的论指导下评价译文的标准是符合翻译目的的合适性标准,重点阐述此标准是针对翻译动态过程的标准,在此基础上阐明口译的动态交际本质,并梳理了著名的口译标准。同时,尝试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列举口译标准突破的四个方面,即得体的服装语言、恰当的语调、平稳的语速、准确的语句。  相似文献   

8.
翻译的标准问题是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译界一般都认为"忠实"应为翻译的标准之一,但在对"忠实"标准内容的理解上,却不完全一致.笔者认为,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应当指的是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文化特色,忠实于原作的体裁、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但不是逐字逐词的死译.  相似文献   

9.
“忠实”标准一直是翻译界不懈的追求目标和争论的焦点。传统“忠实”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但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不断受到现代翻译理论的冲击。但这同时也给传统“忠实”标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忠实”,认识到其动态发展和相对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忠实作为传统的翻译原则被解构了。人们认识到由于个人认知、经验等的不同,再加上文化学派提出的操控因素,做到忠实已不可能或不必要了。然而笔者认为,翻译的本质在于忠实地传达信息。对忠实的追求是维系原文和译文的纽带和桥梁,不能放弃。忠实对文化生态也有积极作用。至于那些为着某些目的使忠实度降低的宽泛意义上的翻译,本着对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负责的态度,须明确标出。  相似文献   

11.
叶立国 《考试周刊》2008,(8):148-149
翻译标准的问题在翻译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翻译理论问题.尽管各种关于翻译标准的观点和主张层出不穷,其核心是要达到对原文的忠实.翻译在忠实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忠实于原作的语言风格、语言环境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它的主要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儿童文学针对的是儿童这一特殊目标群体,因此儿童文学的翻译过程、翻译的目的与其他文学的翻译有所不同。翻译目的论正因其在儿童文学翻译中起的作用,更能推动儿童文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辜正坤先生提出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的产生背景、思想渊源、研究层面、历史意义、论点特征及其对建设翻译学的贡献。该译论颇具特点,有中国学派气概,代表着我国译论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一种哲学认识方法论,适用于各种文体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对"忠实"标准的理解多停留在内容和形式的层面上,然而,翻译中的"忠实"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忠实。从翻译的"忠实"对象这个角度重新思考翻译的"忠实"标准。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需要"忠实"的对象有原文形式、原文内容、原文作者、译文读者、读者文化、客观事实和翻译目的(效果)。在翻译活动中,译员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做到忠实,而这种忠实应当有合理的适度性的把握。但这种忠实也必然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和内涵及译者自身因素上。  相似文献   

15.
提翻译必言最大限度地忠实原文。但是大量名译者的著作看证明这一原则并非贯穿翻译实践始终。笔者对传统的忠于原文原则的权威性提出质疑,提出翻译要忠于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6.
法国当代翻译理论家阿尔比所提出的衡量译文忠实性的有关原则。翻译的“主体性”是“忠实”限制下的主体性,翻译的“忠实”亦是“主体性”的忠实。  相似文献   

17.
信即忠实,是合格翻译的第一大标准,但绝对忠实乃不可能之事,任何翻译都会与原文存在着一些差距。因此,译者需要发挥再创造。忠实是再创造的基础。“再”就表明翻译毕竞不是独立创作,原文本是翻译的出发点和基础。再创造是为了能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创造出美的文章,是实现忠实译文的手段和技巧。  相似文献   

18.
以功能翻译的主导理论——翻译的"目的论"为依据,从文学翻译、时政翻译、应用翻译三个方面,通过大量实例的分析探讨,证明翻译的策略和方法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从目的论谈广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的核心理论.本文以目的论理论为依据,从广告翻译的特征和它的目的性入手,探讨其对广告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哲罗姆模式和贺拉斯模式是西方古典译论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两种翻译模式,对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两者的特点并比较其异同,试图验证:"忠实"标准是特定文化和意识形态下,相对的、动态的和历史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