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萨特的人学是与马克思主义相对应而提出来的具体的理论形态,并经历了从人学本体论到人学的困惑与转折再到历史人学三大步骤。萨特的历史人学缘起于填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空场”,构建方法是其所谓的“人学辩证法”,体系包含着双重结构与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2.
庄子和萨特,他们都把自由作为哲学思想的基本问题。但因两人所处历史、文化、地域等多方面的差异,因而在对自由的具体规定和把握上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萨特:自由的神话到自由的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萨特的自由观一直存在着两种误解:一种来自正统的理论家们,他们认定萨特鼓吹不负责任的绝对自由,是道德虚无主义者;另一种来自激进的青年们,他们视萨特为精神导师,奉其自由观为人生指南。其实,萨特的“自由”既不象后者所想象的那般宽广和美妙,又不象前者所臆断的那般放任和恶劣。它并不意味着行动上的任性随欲、无法无天,而是意味着意志上的无条件自主选择。它要受到处境的各种限制。它总是与责任形影相随,而责任常常重大得使人陷入焦虑中。萨特自由观的要旨是鼓励人们尽职尽责地充分发挥实践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境遇剧是萨特哲学的特殊载体,他善于通过境遇剧的形式表述其深刻的哲学思考。萨特的境遇剧有着独特的境遇,《禁闭》反映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又富于哲理意蕴的境遇,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5.
翁瑜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3):24-25,34
境遇剧是萨特哲学的特殊载体,他善于通过境遇剧的形式表述其深刻的哲学思考。萨特的境遇剧有着独特的境遇,《禁闭》反映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又富于哲理意蕴的境遇,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不同的文体在渗透交融之中展现着更为丰富的艺术魅力,所以,运用跨文体思维来设计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扩大教学视野,强化课堂教学影响力,无疑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思维方法和实践方法.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三首叙事诗《氓》《孔雀东南飞》《琵琶行》,都具有戏剧化叙事、戏剧性场景和大量运用戏剧化人物动作语言等特点,就可以围绕叙事诗的戏剧性特点,运用跨文体思维,简明解说文体分界与文体交融现象,并以叙事的戏剧性为核心解析文本,以课堂教学为基点进行教学延伸与可能性链接.运用跨文体思维来设计教学,也不只局限于叙事诗这一种文体,在许多文体的教学中都可以适当运用.  相似文献   

7.
在尼采和萨特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总体上的一致性,尼采和萨特都是激烈的无神论,他们直面宇宙没有内在意义或目的的事实,而不像其他一些思想家试图用谈论绝对精神或绝对存在来代替基督教神学死了的上帝。然而,萨特与尼采相比却是一位既不那么彻底也对生活更少肯定的思想家;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是那么地强调自由。却拒绝给予意识以能力去克服成为自在自为这一不能满足的渴望,并不对自己反对自然和生成的柏拉图武的偏见提出疑问。当萨特说意识是虚无或一种缺失,是存在中不能填满的黑洞时,尼采却把人的存在与积极性和富足联系在一起,并且他完全抛弃了柏拉图的世界观和一切形而上学形武的悲观主义。  相似文献   

8.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大师和学大师,其作品包涵 的思想及其艺观对20世纪的世界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作为哲学家和学家总是永远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淡化文体"但不能"淡"没了文体意识,要消除因"淡化文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正确认识"淡化文体"的真正内涵和"淡化文体"与文体意识的关系;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增强文体意识,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在阅读中了解和掌握文体特征,在写作中进行严格的文体基本功训练,规范文体要求;在低年级的作文考试中,体现出阶段性的学习训练重点,体现出不同年级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0.
"淡化文体"但不能"淡"没了文体意识,要消除因"淡化文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正确认识"淡化文体"的真正内涵和"淡化文体"与文体意识的关系;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增强文体意识,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在阅读中了解和掌握文体特征,在写作中进行严格的文体基本功训练,规范文体要求;在低年级的作文考试中,体现出阶段性的学习训练重点,体现出不同年级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1.
阎伟 《培训与研究》2009,26(3):1-5,72
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萨特的文艺理论对现当代中国文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建国以来国内接受萨特的文论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本文将国内研究萨特文论的状况划分为几个问题域,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小说理论、戏剧理论、存在主义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关系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国内的接受状况作了一种历时性描述。  相似文献   

12.
由《说苑》上溯历史故事在先秦古籍中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一个由核心到边缘再到核心的发展过程。第一次转变是从“史”到“文学”的转变,第二次转变是从“文学”到“史”的回归。两次转变的质素不同,其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刘向采用历史故事著书有多方面的原因,在《说苑》一书中,对历史材料的处理也有多种方式。尽管《说苑》的文体归属至今仍无定论,但它在中国小说文体形成之链上具有重要作用,是小说观念发展变化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为考察线索,检讨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领域中“历史”话语的纠结以及文学史反思的向度。文中暗示,文学史反思的某些困难来自现代性话语的内在结构,文学史的可能性和知识有效性也只能来自现代性反思基础上的“局部批判”。  相似文献   

14.
苦吟诗风源于中晚唐的孟郊、贾岛,历唐末五代、两宋,至明季而至于湮没;诗人们穷搜苦求,着意雕琢,形成幽僻孤峭、凄怆寒苦的艺术风格;然较之同时代诗歌创作的主流,其成就要逊色得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半个世纪以来的语文教材史,考察不同历史时期文体意识的衍变。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反思:应强化文体意识,加深对文学文体功能的多层面认识;寻找相关上位学术领域生产学科新知识;细化文体知识与能力的分级描述并优化终极评价。  相似文献   

16.
刘强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5):16-19,25
传体具有以故事、史实发明经义的性质。传体著作内容上解释经文所涉及的历史本事,可视为“内传”,而“外传”体则主要是非历史本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成果。在萨特哲学中,异化同样是一个重要概念。二者关于异化的本质、根源及其超越三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划清二者之间的界线对于分清萨特异化理论的实质,进一步深化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根本要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学艺术的材料”,作为形式研究,语言之维在文体史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文体史视野中的文本语言研究,是文学研究与语言学研究结盟。语言、结构、叙述等文本语言的变迁还有那些破体之作的语言趋向,是其研究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9.
存在(being)的本体论问题一直以来是哲学界发展中如影随形的一个鬼魅,充满魔力、难以征服却无法回避。一代代的哲学伟人们建构一个又一个的理论框架以期捕获它,却终未能如愿。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在现象学基础上也提出了一种新的诠释存在的方式。《存在与虚无》一书的导言部分隐含了萨特关于存在与意识的层次划分和两者关系的观点,这有助于阐明萨特的存在观。  相似文献   

20.
纪传体正史《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所记录的隋唐题材历史故事,为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依史以演义",存在六种情形:抄缀史籍,稍加润色;依史演义,扩充成章;剪裁合并,连缀成篇;据其一点,生发想象;偷梁换柱,背离史实;随意虚拟,自由创造。正史为历史演义小说的题材渊源和艺术源泉,但历史记录与小说叙事不可等同,史籍遵循实录原则,小说创作凭依想象、创造,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