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想国》是古希腊大哲学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的主要代表作。在西方哲学史上,它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西方教育史上,它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艺、美学等内容,而对教育又论及得最多。因此,《理想国》既是一部重要的哲学和政治著作,又是一部重要的教育学著作。柏拉图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整个幼年和少年时代经历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40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希腊奴隶制开始崩溃,雅典奴隶制社会也危机四伏,每况愈下。新的生活方式正在  相似文献   

2.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后期政治抱负的集中体现,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基础,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主要表现的就是建立在其理念论的哲学基础之上建构的理想城邦。从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学观、伦理观、教育观、文艺观、政治观中都有所体现,都表现出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理念论根基。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的《理想国》对古今中外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站在时代的角度来考量《理想国》表达的教育管理思想,来看待当今中国的教育现象,对此作出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4.
正义观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核心主题,按照柏拉图正义观思想所追求的正义观是一种社会秩序观,其中包括个人内心秩序的平衡和城邦等级秩序。《理想国》中的正义观与柏拉图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倡导构建和谐世界过程中,柏拉图的正义观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家海明威曾亲历两次世界大战,他创作的关于战争主题的作品表明了他对战争有着深刻的理解。其早期的代表作品《永别了,武器》就是战争主题作品中的突出代表。《永别了,武器》是对战争罪恶的控诉,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的深切的渴望与热切的呼唤。环境描写在作品中很好地"映衬"了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6.
战争意识是柏拉图思考政治问题的重要出发点,但这一点常被柏拉图研究者忽视。实际上,战争意识影响着柏拉图对"理想国"的构建,"理想国"中的各项重大方案设计——比如城邦正义、哲学王统治、公共教育和公有制度,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战争意识支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欧洲资产阶级文学描绘的理想国分为二大类,一类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另一类是更有现实意义的“理想国”。后一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着重从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伏尔泰的《老实人》,歌德的《浮士德》入手,对这一类“理想国”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以及和人们现实生活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死亡是海明威小说的重要主题。而他的小说中无论是躯体的还是精神的死亡主题,绝大多数都与战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本文主要分析了《永别了,武器》中人物躯体的死亡和《太阳照样升起》中"迷惘的一代"战后精神或心理的死亡,以此揭示战争的毁灭性和海明威强烈的反战情绪。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公民教育思想实际上贯穿了他构建理想国的整个过程之中,理想国是他对日趋衰败的希腊城邦政治和公民教育状况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是西方著名哲学家,其代表作《理想国》更是誉为西方知识分子必读书。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要通过阐述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这个基本问题,建立起一个"健康的国家"以及如何维持国家安全合理有序的运行。柏拉图的正义理论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的正义理论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11.
柏拉图是西方文明的先哲和巨人,他的巨著《理想国》是西方政治哲学和教育理论的经典之作。书中强调实现国家正义与个人灵魂的正义,重视教育的积极作用。《理想国》中的国家观和教育观对西方世界的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力探究《理想国》的国家观和教育观及其对现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洞穴隐喻包含了启蒙主题文学文本的核心素材及编排法则。作为典型的启蒙主题文学文本,鲁迅的《野草》对启蒙者的剖析遵循了洞穴隐喻对启蒙者的解读。具体到文本内部,《野草》中对"看"的描摹呼应了洞穴隐喻中启蒙者灵魂转向的经历,对"走"的叙说呼应了洞穴隐喻中启蒙者离开洞穴的过程,对"战"的书写呼应了洞穴隐喻中启蒙者回归洞穴的遭际。  相似文献   

13.
让雅克·卢梭的《爱弥儿》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起被誉为——即使所有的教育著作都被毁,教育园地也能因它们而芬芳的传世名作。全书共五卷,其中第五卷以"苏菲或女人"为主题专门论述了他的女子教育观。与其先进的教育思想相反,卢梭在女子教育问题上带有很强的保守性,与其教育哲学的基本原则也是相互矛盾的。  相似文献   

14.
正义是什么     
《理想国》一书的经典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是一本哲学著作,更蕴含了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艺学等诸多内容。后人有“言必称希腊”之说,因为要了解和研究西方文化传统,一定需要追溯到希腊去寻找其渊源,《理想国》就提供了这样一种与先人对话的可能;同样的,西方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几乎都可以在《理想国》中找到一些最初的经典表达形式。阅读《理想国》既可以在提问与回答、定义与反驳的过程中锻炼哲学思维能力,又能得到一种语言的享受。我们高二、高三的政治教材中一再论述到正义和公平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去看一看柏拉图是怎样论述的吧——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奠尔的《乌托邦》虽然有近两千年之遥,但它们均可谓社会主义的早期学说。柏拉图的《理想国》形成了西方哲学的传统框架、奠定了世界学艺术评论的基础;莫尔的《乌托邦》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条件。柏拉图是站在维护和改良奴隶主专制的立场土构筑理想国的;莫尔却是站在揭露和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立场上构筑理想国的。《乌托邦》源于《理想国》又高于《理想国》。该论从两位作的个人历史、所处的时代背景、内部、外部作用、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的理论价值、作的学地位、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就其相同性、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逻各斯"(logos)与"秘索思"(mythos)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对核心概念。从"秘索思"与"逻各斯"这一维度对《理想国》进行考察,可知《理想国》旨在宣扬"逻各斯",实则隐含着丰富的"秘索思"思想。由《理想国》延伸至艺术,"逻各斯"与"秘索思"的启示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西方电影,特别是美国的战争题材电影都表达了他们对于战争特殊的思考。在短短百年历程中,西方出产了大量战争题材的电影,历史上几乎每次重要战争都成为了他们创作的源泉。我们从电影《战马》的解读入手,透析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反战情绪,并通过战争电影的演变和它们出现的意义分析,试图揭示这些影片中的和平主题。  相似文献   

18.
公民教育思想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个重要论述,贯穿了他构建理想国的整个过程。理想国是他对日趋衰败的希腊城邦政治和公民教育状况反思的结果,而在构建理想国时表露出来的公民教育思想以强大的理论魅力对我们今天的公民教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有着师生关系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他们在文艺思想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部分思想,同时在其文艺思想方面作了很大的修正.对柏拉图的理论进行了批判。本文正是基于此点,探讨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表现出的文艺观点。特别是对诗所作的辩护。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控诉了诗人的两大罪状:诗不表现真理;诗有伤风败俗的影响。他要将诗人逐出理想国,还说如果有人能帮诗人和诗作辩护,诗人仍可回到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对诗进行辩护的.针对柏拉图对文艺的两点看法进行批判,从而对诗作辩护。  相似文献   

20.
每个读书人心中都有一个书架,每个书架上都藏着一本叫做“经典”的书。或许你的是《红楼梦》,我的是《理想国》……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07级博士生王学东的书架上,珍藏着一套厚厚的《鲁迅全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