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典藏馆·我亲爱的甜橙树托托卡领着泽泽走在大街上。就是这里。喜欢吗?托托卡停下脚步,指着一栋房子,问。那是一栋普通的房子,又旧又小,有着白色的墙、蓝色的窗户,还有一个围着篱笆的小院子。喜欢,可是我们为什么要搬到这儿来?泽泽问。  相似文献   

2.
前些天,我的一位日本朋友中村浩田向我讲述了一件发生在他儿子身上的事情。他儿子泽秀今年10岁,收到一封来自东京的同学的信。同学在信里要求泽秀帮他买一个“便便卡”———一种儿童玩具,并随信寄了60日元。因为是以前的同桌,所以泽秀欣然应允了。泽秀很快就买到了“便便卡”,  相似文献   

3.
柯云路 《教育》2006,(11):44-45
许多思维的错误就在于社会生活给你提出了一个问题之后,你被套在问题里面,不知道超越它。禅宗有一个公案:一位禅师悬在树上,树很高很高,他手里拿着东西,只好用嘴咬住树枝才能不掉下来。这时底下过来一个人问:“佛祖西来,旨意如何?”对这个问题,禅师不能不回答,否则他就不是禅师。可是如果他回答,嘴一张开,肯定会从树上摔下来。  相似文献   

4.
杨学静 《学子》2014,(8):47-47
多萝茜·洛·诺特尔在《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一文中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相似文献   

5.
<正>【剧情简介】铭泽是一位学习成绩中等,不肯踏实努力,想靠运气获得好成绩的初中生。同时,他羡慕其他同学的家庭关系和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变成他们就好了。没想到有一天醒来,自己真的与班级“学霸”进行了灵魂交换,体验了一天当“学霸”的感觉。他也因此体会到了他人的不容易,开始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脚踏实地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广东高考作文一直都要求考生“联系(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和感受,比如2009年“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2010年“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2011年“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比起此前要求考生联系“社会实际”,只专注于对他人、他事、他物评头品足而弃“内省”于不顾的提法,更体现了清醒地“关注自身”“审视自我”“解剖自己”,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他事、他物的关系的价值取向。这就告诉考生,作文应注重叙说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三重门     
《内蒙古教育》2007,(6X):23-23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问他的老师——一位年长的智者:“我的生活之路将是什么样的呢?”智者回答说:“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将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8.
<正>我特别羡慕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我家三岁半的小女儿的日常生活。我羡慕她,不仅因为她目前还不用承担那么多压力和责任,暂未被“卷”,还因为她始终与这个世界保持着一种奇妙的联结。她会突然驻足,跟路上的毛毛虫打招呼说:“你好呀,小虫,你也想去我家吗?”她会放一只七星瓢虫在手上,看它“爬喜马拉雅山”,半个下午就过去了,还不忘给它加油。花园里那些看起来没什么不同的树,她都给起了名字,“灯塔”“小马酪乳”“小绿”……再看时,就真觉得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9.
悠闲的午后,“竹屋”喝杯茶;在绿荫道上逛累了,躲在“空气树”下休憩……炎热的夏天。让我们去感受一下世博会内“一栋屋,一棵树”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城市生活吧!  相似文献   

10.
“知心姐姐”卢勤在南京演讲时曾提到“今天孩子最发愁的是写作文。一写作文就头疼。有一个老师跟我说.他给小学生留了一个作文题——《我做的一件好事》,全班70%的孩子都是捡钱包,捡了37万!”可见,学生的作文不再是心灵的表达,而成为了一种负担.一种束缚。究其原因,孩子们缺乏生活的体验.缺乏生活的感悟.一写作文就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11.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把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物理。  相似文献   

12.
画画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婷婷画了一棵树。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不对。”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粗呢?”婷婷说:“树枝怎么就不能比树干粗呢?”他说:“那就不是树了。”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他无话可说了。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有见过的就没有吗?”他说:…  相似文献   

13.
过“法门”     
生活本身是一个大的诱惑。许多的欲望、期望和理想,往往像一扇扇金碧辉煌的大门,谁都渴望一步就跨进去,抬腿之间,就造化了一个漫长的人生。但是:谁能引渡我们进入? 卡夫卡来了。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从前在“法”的门前站着一个门卫,一个男人来到“法”的门前,他要求进去。但门卫说:“现在不能让你进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都在研究、践行他的教育事业,他的教育理论核心即为“生活即教育”。他说过:“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陶行知先生认为人自出生来便开始了教育,教育与生活是融于一体的。幼儿出生后,在日常生活即是在接受“教育”,而待幼儿进入幼儿园以后更是在幼儿教师的教诲下接受教育。幼儿尚没有考试成绩的压力,需要学习掌握的更多的是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与人交往之道,那么“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与幼儿园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能更好的建立幼儿的生活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从他在崇一学堂立下“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起,就注定他将不平凡于人世,而他的学业最终定格于教育使得他成为了教育界的开拓者: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推崇“第一流的教育家”,掀起“教学”改革,倡行“新教育”;在中华教育改进社投入平民教育运动,又扛起“乡村教育”与“科学教育”大旗,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办“晓庄”,向“最不幸之农人”烧心香,通过“行以求知知更行”的摸索,逐步阐述“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理论,同时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已”等理念,打造出他的“生活教育”行知路……从此,诚如“晓庄”与“育才”成了陶行知所创办的学校品牌一样,“爱满天下”与“骆驼精神”成了陶行知师德印记一样,“生活教育理论”、“行知路”就成了陶行知的事业标识。  相似文献   

16.
转变     
今天早上,当泽泽的妈妈笑眯眯地将带来的两个瓶子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我倍感欣慰。两个月来,我与泽泽的妈妈交往的一幕幕又浮上心头。我是这学期才走进这个班的,泽泽是这个班上最调皮的孩子,是那种如果老师的视线一刻不注视他,保不准他就会做出什么坏事来的孩子。因此,每天告他状的小朋友总络绎不绝。第一次与泽泽的妈妈接触是因为他用玩具将龙龙打伤了,我将泽泽批评了一顿,并在离园时将此事告诉了他的妈妈,只见他妈妈表情木纳,看也不看我一眼,好像我不是在跟她说话似的,而她那充满着不屑与轻视的眼神,将我的自尊心击了个粉碎,一种受伤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乐观的态度     
有一位盲人,他小时候因为自己的缺陷而烦恼沮丧,认为这是上帝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就生活在黑暗中,永不见光明,永远看不到希望。后来有一位教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听到这话后,受到了鼓舞,  相似文献   

18.
美点赏析荀子曰:“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此言不虚,这篇文章就是例证。临别,“我”赠给“残疾”朋友的一句“即使所有的青藤树都倒了,你也要站着,即使全世界都沉睡了,你也要醒着”,使他在日后的生活中战胜各种痛苦与不幸而初衷不改;当六年后重聚,他告诉我那几句留言对他比金石珠玉还重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而我们读者读过此文,更是深受启发,“乐于钟鼓琴瑟”。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有选择就会有错误,有错误就会…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6,(3)
古希腊哲学家戴俄泽尼曾经是一个奴隶。当奴隶主拍卖他时,他对买主说:“如果你不是想买一个奴隶而是想买一个主人,就买我吧!”获得自由后,他平日就住在一个破酒桶中,自称“宇宙的公民”。因为他认为找不到他所看得起的人,故白日里常点灯而  相似文献   

20.
他像一颗被不幸遗落在贫瘠土地里的种子:父亲在他未满一岁就病逝,母亲离家,他被奶奶抱回家,三个人靠着爷爷微薄的工资生活…… 而他却长成树林里一棵引人注目的树:四川师范附属实验中学初2009级2班的班长。学校评选出的2007年的十大孝子之一。次次考试年级排名第一,年年获得学习一等奖学金。数学、英语、作文比赛,他拿到的奖状可以装满一个抽屉。开朗,乐观,宽容,孝顺,让身边的人忍不住喜欢他。 从一颗不幸的种子到引人注目的挺拔的树,因为这颗种子珍惜每一滴露水、每一缕阳光、每一份爱,懂得在风雨中学会坚强,汲取养分。 在他成长的年轮里,在他对生活的三个比喻里,有坚强勇敢,有乐观豁达,有感恩爱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