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文论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经历了自人性到神性的转向。神性文论或文艺神性论是西方文论的独特之处,指西方学界神性视野下关于文学艺术的探讨和阐述,其殊异之处是推崇上帝或神的艺术才能、文艺特性,全部文学艺术必须把上帝或神作为指归。文艺神性论肇源于古希腊,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发展于古罗马,代表人物是斐洛和普罗提诺;繁荣于中世纪,以奥古斯丁、阿奎那为代表;衰落于文艺复兴。斐洛、普罗提诺在西方文论转向途中,扮演了非常关键而重要的角色,他们层层推进,步步进逼,先后将西方文论逐渐推向神性。最终将西方文论推至神性巅峰者,乃奥古斯丁。奥古斯丁在借鉴先人,尤其是普罗提诺文艺神性论的前提下,在文艺本质、文艺创作、文艺鉴赏、文艺功用、美的看法等层面,彻底将西方古代文论推向神性巅峰。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文学革命运动以来,现代汉语文论话语与古代汉语文论话语之间,发生了严重的断裂。如何应对这种断裂,如何建构新的文论话语体系,近年来,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与三种策略。第一种倾向是力图使传统文论重新言说,包括"转换论"与"重建论"两种策略;第二种倾向是不论话语的来源,一切以"应用"为指归,即"实用论"策略。"转换论"、"重建论"更多地站在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场上,"实用论"似乎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但隐含其中的却是比较厚重的功利意识。  相似文献   

3.
古文论的使用价值是指古文论对于现代文论及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而其价值则是指在古文论本身理论样式和文化形态中凝结的历代先贤的人生智慧与生命体验.在价值领域实现转向即是由强调古代文论之于现代的意义等使用价值转向如何发掘古代文论本身的人生智慧与独特的生存体验;在方法论方面则要在具体的阐释过程中将先行的阐释视野内化为植根于阐释过程中的具体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的特质与中国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中国文论需要认真反思。其致命缺陷是“西化”导致的自我消解。实际上.中国文学的特质是情采——言志缘情的情本体和讲究文采的辞本体;中国文论的主要特征是体验感悟的人文性;诗性呈现是中国文论的言说方式,具有整体性、意象性和暗示性的特点;创作论是中国文论的核心;未来的中国文论由文道论、文体论和文术论组成。文道论是中国文论的基础理论,主要从学理上回答中国文学的来源、特质等“道”的问题;文体论是中国文论的分支理论,重点研究中国文体的要素、嬗变等“学”的问题;文术论包括创作论和批评论.着重探讨“术”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安时代文学理论批评得到了长足发展,出现了一些专门论文,仅《文心雕龙·序志》提到的就有“魏文述《典》,陈思序《书》,应玚《文论》”三种.应玚《文论》今仅存《文质论》一篇,内容似与文论无关,姑置不论,其余两种则对后世的创作和评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长期来人们对魏文述典,谈论甚多评价甚高,陈思序《书》却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的文学理论,“道”和“美”一直是文论隐含的两个层面。所谓“文以载道”中的“道”,在古代文论中主要指的是儒道,在五四文论中主要指的是民主自由精神,当代“文以载道”表现出多元化倾向,在当代文论中“道”的渲染功能也在不断减弱。所谓“美”,主要是审美精神。这种审美精神无论在古代文论还是在现当代文论中都是存在的,因为不管是不同时期还是同一时期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空之下的审美体验都不同,所以要对审美进行分类是很难也是不可能的。主要就中国文论中“道”和“美”这两个方面关系的流变来谈文学理论对人文精神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是文论他国化规律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文化严重西化甚至失语的危机时刻,如何利用他国化的规律,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是中国当代文化、当代文论的重要任务。借鉴王国维、钱钟书等前辈以中融西、激发文论新质的宝贵经验,当下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路径可以概括为:清晰地认识中西文论的异质性;根据需要将西方文论与中国当下的文学实践相结合;文化过滤和创造性误读;以我为主对西方文论加以创造性地吸收。  相似文献   

8.
不论未来将给刘再复何种历史评判,作为一个文论家,他已为新时期文坛提供了别具一格的人文美学则是事实。我所说的刘氏人文美学,主要是指其著名“三论”:即由“性格组合论”、“文学主体论”和“国魂反省论”所合成的学术建筑。 本文旨在剖析其“文学主体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文论成为文论的主要资源,中国文论走上了追随西方文论为中心的发展之路。在翻译引进西方文论的过程中,翻译主体发生了创造性叛逆和突变。这一时期中国文论话语的走向进入了两难境地,当前只有以自身的文论规则来创造性消化吸收西方文论话语,才能真正的做到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中国文论才能在和西方文论的交流碰撞中进行现代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文论的交流与对话中,如何“西方文论中国化”问题成为中国学者不能回避的话题,也是中国学者在解读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时应该选择中国文论还是西方文论的尴尬心境的真实写照。在“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学者应该与西方学者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以互识、互证、互补、互利为基础,以中国古代文论为根,以西方文论为叶,从而成功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为重构中国文论体系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西方文论蓬勃发展的时代,多元文论的碰撞、交融、转型等成为西方文论的发展趋势。本文梳理了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脉络,主要从社会发展与社会变革、哲学与美学思潮、语言学与语言哲学几个方面探究其对文论变革的影响,以期在当下中国文论话语转型的语境下,借鉴西方文论变革中富有意义的成分来发展本土文论,丰富我国文论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一 大家知道,师专没有分门别类的文论选修课,师专的文学理论以一门课程总摄文学基本原理、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古代文论、当代文论诸项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从这个角度说,师专文学理论教学的关键,乃是要在一门课程之内正确而科学地处理文学基本原理、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古代文论、当代文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可是,师专现行文学理论教材的核心构架和主体内容是文学基本原理。在教材中,马列文论、西方文论、古代文论、当代文论都不以体系形态分章分节交织,而只在具体的专题层次上关联。因此我  相似文献   

13.
曹丕的文学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原创性,因而在古代文论吏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原创性表现在自觉文学理论的创立、文学价值论、文气论、文体论、风格论等方面。曹丕的原创性文学思想促进了古代文论的发展,对后世文论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所谓研究型教学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的教学,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元典精神、质疑精神、创新精神,教会学生进行研究的方法。在西方文论的教学中,研究型教学应该以西方文论的经典原著为根据,梳理西方文论的关键问题,分析西方文论发展的问题转换,分清西方文论各种流派利弊得失,审视西方文论解决中国文艺问题的可行性和适应性,鼓励学生把西方文论作为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的参照系,做到"洋为中用",发展中国当代文论。  相似文献   

15.
所谓研究型教学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的教学,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元典精神、质疑精神、创新精神,教会学生进行研究的方法。在西方文论的教学中,研究型教学应该以西方文论的经典原著为根据,梳理西方文论的关键问题,分析西方文论发展的问题转换,分清西方文论各种流派利弊得失,审视西方文论解决中国文艺问题的可行性和适应性,鼓励学生把西方文论作为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的参照系,做到"洋为中用",发展中国当代文论。  相似文献   

16.
面对20世纪文论话语割断了与传统文论之间的血脉联系,文论话语与创作实践之间的疏离、脱节,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自然成为世纪之交文学理论界谈论一个热点话题.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这对重建文论话语过程中自觉抵御西方文化入侵和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文论话语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包括汉诗论、和歌论、连歌论、俳谐论、戏剧论、物语论在内的日本古代文论,从中国古典文论的引进、套用和初步消化,到中国文论的吸收、利用和主体性的确立,再到理论的成熟及对中国文论的跨越,经历了一千年的历史流变,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五大基本论题。一是"慰"论的文学功能论,将心理情感的慰藉作用作为文学的根本功能;二是"幽玄"的审美形态论,把超现实的幽深、神秘、暧昧模糊、间接,作为最高的审美形态;三是"物哀"及"知物哀"的审美感兴论,把激发与打动超越社会功利道德的纯粹人情,作为审美感兴之所在;四是"寂"的审美态度论,提倡观"寂色"、听"寂声"、修"寂心",以此作为诗人作家的审美境界;五是"物纷"创作方法论,提倡如实地、原生态地呈现人间生活的全部纷然复杂性。这些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日本古代文论既不同于中国、也不同于西方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论有其独特的概念、范畴和命题,有其独特的运思和表达方式并自成理论形态,还保有现代价值和影响西方文论的东西,是孕育当代文论在更高水平上突破和发展的母体。中国古代文论要以自己的优势进入当代文论要以自己的优势进入当代文论须要进行现代转换,须要融入世界,此中至为关键的是对西方文论既要取其精华,又要摆脱其支配,另立新论,中国文论的现代化存在于中国文论家的持续创造之中。  相似文献   

19.
纵观日本文学文化批评理论,如果说日本古代文论的起源和发展深深烙上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印记,那么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近代文论则是在西方文论的语境下产生发展,借用西方文论的话语完成演进和转换,并在"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文化精神中实现调整和回归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新时期的审美文论是对传统认识论文论的丰富和发展,是认识论文论的新阶段,但它没有脱离哲学认识论的基础,有着不可避免的缺憾。实践是感性的,在突出主体论和人类学本体论的文论语境中,实践论不是认识论的附庸,也可以不作为认识—实践关系的一维,而只作为本体论的存在。审美体验论的提出,为实践论文论的存在和发展拓开了新径。世界—作家—文本—读者是一个系统,对作为个体的作家和读者体验的强调,是实践文论发展的新的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