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之间有间隙"的实验中,100ml的水和100ml酒精混合,现象很不明显.而且,液体在两个量筒之间倾倒,难免会有少量液体沾在量筒内壁,不能全部倒入另一个量筒,学生会误认为总体积略少于200ml是因为一部分液体沾在量筒内壁的缘故.为此,我对该演示实验做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2.
“分子之间有间隙”的实验中,100ml的水和100ml酒精混合,现象很不明显.而且,液体在两个量筒之间倾倒,难免会有少量液体沾在量筒内壁,不能全部倒入另一个量筒,学生会误认为总体积略少于200ml是因为一部分液体沾在量筒内壁的缘故.为此,我对该演示实验做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3.
全班统一了取用吸管、处理塑料外套的办法:把吸管弯曲一端剥离饮料盒,而不要将吸管连同塑料外套整个从饮料盒上扯下来。再从弯曲一端把塑料外套撕破一小口,用手捏住吸管弯曲的部分取出吸管,把吸管插入饮料或者奶中开始饮用。这样饮完后扔饮料盒时,吸管、吸管外的塑料套就一起被扔掉了。  相似文献   

4.
量筒的使用     
1.怎样选择量简?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规格以所能量度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外壁刻度都是以ml为单位,10ml量筒每小格表示0.2ml,而50ml量筒每小格表示1m1.可见量筒越大,管径越粗,其精确度越小,由视线的偏差所造成的读数误差也越大.所以,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  相似文献   

5.
一、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单位和取号1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确切含义物理公式是由表示一定物理量的符号组成的等式,因此首先应注意公式中各个符号代表的确切含义。如浮力的公式F=Vρg,此公式中V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不是物体的体积,ρ是液体的密...  相似文献   

6.
以核桃仁,苹果,牛奶为原料配制出新型核桃乳饮料--苹果核桃乳饮料,结果表明:原料的与处理过程中,核桃仁在100℃下浓度为1.0%NaOH的溶液中处理3分钟可获得最佳去皮效果,核桃仁在110℃下烘烤20mins可较好的去除生腥味,而饮料的最佳配方是:核桃汁150ml,牛奶40ml,蔗糖20%,苹果汁100ml.饮料的最好乳化荆是单甘酯和蔗糖酯(60:40),添加量为0.2%.  相似文献   

7.
周菁 《四川教育》2009,(4):37-37
【案例】“9加几”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并交流图中的情景,根据图中提出的问题(盒子里剩9盒饮料,盒子外剩4盒饮料,一共剩多少盒饮料),  相似文献   

8.
今年江苏化学预选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下列常用仪器中,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是 A.试管 B.胶头滴管 C.滴定管 D.烧杯”(标准答案为C。) 我认为题中“测量”一词用得不确切。因为“测量液体体积”是指通过量具来确定一种未知体积的液体的体积,液体在量具内所占的体积必须能通过具体刻度反映出来。胶头滴管没有具体刻度,烧杯、试管表示的容积很不准确,这三种仪器都不能用作精确测量液体的体积。滴定管只有中间一段有刻度,在0刻度以上和终刻度以下都无刻度,刻度线以外的部分是不能用作测量液体体积的。如向50ml  相似文献   

9.
量筒是中学阶段常用的一种粗略量取液体的量器,有关其最小刻度、起始刻度、准确度、量液体的体积时如何正确读数以及量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量筒的选取等方面都是学生非常模糊且难以把握的。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些探讨,总结如下:a.量筒的起始刻度为量筒量程的1/10,量筒无“0”刻度。b.量筒的最小刻度与量程有关,如:5ml量筒的最小刻度为0.1ml,10ml量筒的最小刻度为0.2ml,50ml量筒的最小刻度为1ml,500ml量筒的最小刻度为5ml。c.量筒的准确度由量筒的最小刻度决定,量筒的准确度因量程不同而不同。量筒为粗量器,读…  相似文献   

10.
量筒的妙用     
量筒是实验室常用测量体积的仪器,但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量筒还有其它的妙用。1“量”数量例1有一盒体积相同的大头针,利用量筒你能快速量出它的数量吗?方法:(1)向量筒加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1;(2)从盒中取出100枚大头针轻轻浸没水中,水和100枚大头针的总体积为V2;(3)将盒中剩余大头针轻轻浸没水中,水和大头针的总体积为V;(4)大头针的数量为:n=100(V-V1)/(V2-V1)。2“量”长度例2有一小团粗细均匀的细铜导线(能放入量筒中),在不把导线全部拉开和截断的情况下,只用刻度尺、水和量筒,如何测出其长度?方法:(1)拉出一段导线,在铅笔上紧密地…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纳豆菌培养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纳豆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旋转摇床对比实验,碳源含量和培养时间对比实验,及不同碳源、不同时间下pH测定。结果显示,进行纳豆菌培养时以摇床恒温(32℃)液体培养,接种量3ml/100ml,碳源含量3g/100ml,液体培养18h进行接种到大豆发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一切浸入液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流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即只与V和ρ有关,与其它一切因素无关。初中学生往往对这一知识点难以理解,而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又关系到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关系到对浮力本质的认识,意义十分重大。下面介绍两个简而有效的实验,可以增加学生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实验一:用气球演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a.实验器材。烧杯(1000ml)1只、气球1个、圆柱形铜块1个(实验室有)、胶管(长40cm)1根、…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分子”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物质结构知识的开始。为了使学生确认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特征: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的质量很小,我作了以下教学尝试。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分子的概念后,再补充两个演示实验和一道计算题: [实验一] 分别用50ml的量筒量取50ml水和50ml酒精,都倒入同一个100ml的量筒中,发现混和后的液体体积小于100ml。这是为什么? [实验二] 把装满水的U形管两端,分别倒插入两只盛水的烧杯中,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注入高锰酸  相似文献   

14.
一、消极现象凸现养成教育的缺失 2005年的国庆黄金周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披露了我国公民在国外一些不受欢迎的行为习惯开会休息时.韩国人和日本人主动捡拾大家丢弃的饮料盒.而中国人却在随手乱抛乱丢:中日儿童在北京组织联谊活动.划船时中国孩子喝完饮料就把饮料盒扔到湖中.而日本孩子赶紧划船过去把饮料盒捞上来:德国的孩子过马路亮红灯时.没有一个人穿行,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苯甲酸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饮料中的苯甲酸含量,建立了快速测定苯甲酸的方法.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体系为甲醇与乙酸铵溶液(0.02mol/L),体积比为5:95,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30 n m,柱温为25℃,进样体积为10μL.采用外标法定量,在5~100μg/ml范围内,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99999,检出限为0.38μg/mL.饮料中苯甲酸的加标回收率在97.80%~102.41%.按上述色谱条件平行测定样品5次,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357%.说明方法的精密度高,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教学片断一]出示运动会场景图:运动员们正在操场上进行跑步、跳绳、跳远等比赛,服务小组的同学在做什么?生:正准备给运动员送饮料。师:这儿一共有多少盒饮料?生:这一箱饮料中拿走了1盒,还剩下9盒,外面还有4盒。所以,一共有13盒饮料。师:你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小朋友们先想一想。师:把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说给四人小组里的同伴听听。师:谁愿意把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说给全班同学听?生1:我是数出来的。师:怎么数的?生1:一个一个数的。先数里面的,再数外面的。生2:我不是这样数的。箱子里有9盒,不用数了。数外面的就行了:10、11、12、13。生3:我是两个…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并会运用公制体积单位;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含义并会运用。 2.使学生观察、抽象、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训练。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放映幻灯片)  相似文献   

18.
你是否注意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几乎都是数学家,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经济活动少不了数学的参与.商场是进行经济活动的场所,在这里,你会发现数学知识被广泛地应用着. 大家可能都留意过,同一种饮料,大包装单位体积的价格比小包装的低.如1250ml装的饮料售  相似文献   

19.
教学准备 100ml圆底烧瓶、250ml烧杯、大水槽、铁架台、火柴以及水、酒精、酱油、固体膨胀演示器。教学过程一、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镜投影仪打出教材P_(33)图(1),提问:壶里的水为什么往外溢?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 1.观察实验。讲述:现在我们用100ml圆底烧瓶代表水壶,把烧瓶装满水后用带细玻璃管的胶木塞塞紧瓶口,用笔在玻管的液面处作一标记,然后把这个装置放入  相似文献   

20.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二)”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其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体积和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前测了解到,学生认识体积含义的障碍有两个:一是感受什么是“空间”,这比体积本身更难理解;二是表面积(或占地面积)和质量对体积含义认识的干扰。有近20%的学生明确表示“体积就是表面积(或占地面积)”。同时,有34.1%的学生认为“质量大的物体体积就大”。由此不难发现表面积和质量是干扰学生建立体积概念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教学中不能回避,需层层剥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