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探讨夸张的真实性,人们将面临着这样一个悖论,即夸张的特点就是不真实,“怒发冲冠”、“雁过拔毛”这些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夸张为一定的规律所制约,它又确乎不同同于说大话、说假话。因此讨论这个问题,所要解决的是一个建立在不真实基础上的真实性问题。笔者认为,对此只有从夸张的内在构成入手,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其中的“怒发上冲冠”,中学语文课本注为:“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冲动了帽子。这是夸张的说法。”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云:“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极其愤怒。”安徽大学等十三所院校合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曰:“内心  相似文献   

4.
5.
2000年高考结束不久,据报纸披露,就发现了好几篇涉嫌“抄袭”的高考满分作文。一般来说,有出题就会有猜题、押题,历届高考作文不能说没有被猜中的情况,但从没有像今年这样突出、集中、明显,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大家知道,近两年来高考作文引进了“话题作文”。由于话题作文具有宽松、开放、灵活的特点,一出现,立即引起语文界的一片喝采,认为有利于加强素质教育等等。笔者无意对此再作评论,只是想指出,任何事物都会有两个方面,考场作文总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历来的考场作文都不约而同地作了诸多限制,限定了行文的…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知道,夸张就是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表达某种强烈情感的一种辞格。它包括扩大夸张,如“离天只有三尺三”;缩小夸张,如“五岭透迤腾细浪”;超前夸张,如“他酒没沾唇,脸就红了”。可是,人们很少知道还有一种特殊的夸  相似文献   

7.
【案例】某日课前小演讲,小A同学激动地拿着U盘来问我:"老师,今天我的演讲需要用投影仪,可以吗?"我应允。一切就绪,"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啼笑皆非的答卷》,请看大屏幕——1.左忠毅公叫什么名字?答:左冷禅。2.鸡的消化类型是什么型?答:鸡型。3.中国的‘煤都’是____,中国的‘铁都’是____。答:‘黑的,硬的’"……小A展示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答卷,看得出她下了不少工夫。她绘声绘色地读着这些试题与答案,时不时还卖个关子,与下面的学生互动一番,学生们个个笑得东倒西歪,有的学生直呼"太有才了!"展示  相似文献   

8.
【案例】 某日课前小演讲,小A同学激动地拿着U盘来问我:“老师,今天我的演讲需要用投影仪,可以吗?”我应允。一切就绪,“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啼笑皆非的答卷》,请看大屏幕——1.左忠毅公叫什么名字?答:左冷禅。2.鸡的消化类型是什么型?答:鸡型。3.中国的‘煤都’是,中国的‘铁都’是。答:‘黑的,硬的”’……小A展示了...  相似文献   

9.
贵刊2000年总第23期第26页的例59980009989991 9992 0012 0012 0001 998 X 2 0001 999只2 001X一XX一X112 112设A一一 C一一(A)A)>B〕>C(C)B>A二>C,则有(). (B)A<〔B月(C (D)B二>C>A 该题作者利用“比商法”,由要<1得到A0时结论才成立;而B<0时,该结论就不能成立. 例如当禅<:时,结论显然是一:>一:,不能得到一3 ’“一一一5-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5…  相似文献   

10.
刘钝文先生在《语文学习》2005年第6期所发表的《鲁迅笔下的看客及其他》这篇文章中,针对小说《药》提出这样一个观点:“鲁迅先生并未‘反思、质疑'于‘启蒙者夏瑜们自身的弱点',而是通过夏瑜们的悲剧命运,通过他们的寂寞和悲哀,来深切地表现出‘那时革命有怎样的艰难'.”这和以往常见的教学资料中的看法迥异.我们常见的看法是:“《药》揭示了辛亥时期革命者和群众的关系,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而在新近推出的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阐述此文题意时也仍有类似这样的提法:“革命者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克服脱离群众的弱点,发动群众起来共同斗争,这样才能推翻黑暗社会,这对于革命者是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1.
略论夸张的修辞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夸张是修辞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辞格。它不属守客观真实的束缚,用艺术思维中看似模糊的语言方式准确地表现了审美主体原初的情感体验;在文本和现实之间拉开的心理距离的空间内,使阅读者获得审美再创造的乐趣;在有限的语言单位内通过深层语义容纳尽可能多的情感信息,提高了审美信息传递的效率。文章将对夸张在修辞活动中形成的这些审美效应进行阐述,以求对夸张辞格的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1964年《中国画报》封面刊登了一张照片。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宽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的身后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  相似文献   

13.
~~由课本中的“试一试”谈起!江苏@渠英  相似文献   

14.
日前,偶听一曲“挨打歌”:“首次挨打战兢兢,再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千次挨打功夫到,孩子酣然对你笑。”作为家长,我听后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15.
谈“夸张”     
人们常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桂花是很香,但再浓的香味也飘不到十里之外去。这里是把小的说大了,夸大了桂花香的程度。当然,把大的说小了的例子。在我们说话和作文时也很常见。例如:  相似文献   

16.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怒发上冲冠",在包括《教师教学用书》在内的许多译注资料上,都被翻译为"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来,冲动了帽子","由于愤怒而头发竖起,简直要把帽子顶了起来"一  相似文献   

17.
复习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展示知识内在联系的知识网络式复习,有对比相近知识区别异同点的复习,也有重点、难点知识的着重复习,还有一些知识串的复习。但是数学题目干变万化,有时一字之差题意全变,学习数学不是单纯的学解题而应是学智慧。引导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则是一种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夸张是一种较常用的修辞方法。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二册305页给夸张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为了强调事物的某一特征,作夸大的描述的修辞方法,叫做夸张。”并举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诗句加以说明:“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试问:夸张是否专指“夸大”的情况呢?请看下列两例。①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杜鹏程  相似文献   

19.
听课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情况的评价手段,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回归热中,目前越来越多地被一些学校所运用。“推门课、随堂课、考核课”常作为教学管理“创新”的手段,见诸于一些经验总结或理论研究成果中。笔者并非否定“听课评价法”在教育管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是对传统“听课评价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作一些反思,以求达到更好地运用“听课评价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最近,笔者读到过这么一则报道:A省S县教委对全县部分教师进行教师评价活动。事先没跟校长和教师打招呼,由教研员直接进入教室听课,并将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0.
发烧一词源于英语 fancier,意为“……选”,因其发音[faensai]与广东话的“发饶”极为相似,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发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厂家泛用“发烧”一词,不少媒体也不甚明了地刊登所谓“发烧”文章,误入歧途。本文揭示了近年来音响界的一种不良现象,从另一个侧面呼吁人们讲究“科学发烧”和“理性发烧”,值得一读。关于“发烧”,用北方人或音响圈外人的解释是“烧包”,或叫做“烧得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对某些人的突然而不寻常的举动或所做所为而称“发烧”的。例如同事突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