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6—18世纪,天主教修会耶稣会在欧洲广泛开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这不仅对耶稣会本身产生复杂的影响,而且通过培养教士、政府官员和普通信徒,有力地促进了天主教的复兴;在古典文化、宗教教育、自然科学和戏剧方面对欧洲文化也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2.
早期耶稣会在教育制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资培养等诸多方面颇具特色,并为当时欧洲大陆的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科技革命,在西方科技史中占有里程碑性质的地位。这一成果不久被耶稣会士介绍并带入到明末中国,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历法变革、学术研究与军事战术等活动中也发挥了重大影响,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贡献卓著。  相似文献   

4.
属守安贫乐道中世纪各类基督教修会与耶会共有的特征,差别在于中世纪修会那里可看到一种由最初的严酷戒律后来的放荡生活所造成的巨大反差,而耶稣会表现出某种使理论尽可能接近变革中的社会实际,给戒律以灵活性的宽松精神;耶稣会不仅是反宗教改革的产物,同时也是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结果,16-17世纪欧洲社会的多元化无疑是赋予耶稣会的经济伦理一种时代精神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消除君主干预宗教事务的权力,耶稣会思想家通过对国家起源过程的详细考察,\"证明了\"宗教事务并不属于世俗君主的职责.虽然耶稣会思想家的良苦用心并没能阻止教会权力的急剧衰落及至完全瓦解,但他们却在不经意间为自然法概念在近代的复兴提供了契机,他们也因此而成为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耶稣会士在晚明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着"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他们在沟通中西文化的对话和深层次的交流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一成就的取得与耶稣会制订的"文化适应"政策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晚明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是完全可能的,但同时也凸显出两种异质文化对抗的强度和完全融合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介绍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与贡献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大黄在中西方都有着十分广泛而重要的用途.耶稣会士是明清时期来华西人的重要群体.耶稣会士对大黄的探索,是西方大黄认识史上的重要一环.记叙大黄的耶稣会士主要有利玛窦、庞迪我、曾德昭、卜弥格、南怀仁、利国安、巴多明、德西迪里、汤执中等人,来自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及法国等欧洲国家.耶稣会士能够关注大黄,并留下有关记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受时势的影响,也有教会方面的因素,还有耶稣会士个人的作用.相关记述推动了欧美对大黄的探索,促成大黄在西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为了达到传播基督福音之目的,翻译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科学书籍,希望中国人能由科学真理走向启示真理。他们所传入的科学,对当时的部分中国士大夫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传入了一些新科学或学科,还在于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理念带到了中国。中国的学术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强调的是人的道德层面,重身心,轻实用,并认为修身之类才是“实学”;而把具体的科技斥之为“器末”,则不“入流”。这是中国为什么有科技成就而没有系统的科学的原因。相比较而言,西方哲学从亚里士多德时代起在重视人的道德层面的同时,一开始就强调对事物对自然的究诘;这与西方科学明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这样,西方所强调的“实学”更是一种能带来物质明的“实学”。跟西方的“实学”相比,中国古代所强调的“实学”,倒更像是空疏之学。所以,本通过对双方“实学”的比较研究,试图从这个角度看中西化在这个方面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认识这两种化。  相似文献   

10.
耶稣会独特的制度设计有助于它的成功,这个修会从其创立初期开始就采取各种措施招募新成员。耶稣会学校有助于它建立绵密的社会网络,而社会网络的建立反过来有助于它招募较多成员。不过对于耶稣会在逆境中获得发展,学界鲜有论著提及,文章试图利用早期耶稣会的相关资料,探讨这个修会兴起背后的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与艺术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统哲学为了更好地说明现象世界而创造了一个理念的世界,认为现象世界是假,理念世界是真;人的理性是达到理念世界的途径。从这种哲学观出发,传统形而上学高扬科学而贬低艺术。但科学对事物的把握是机械的、数字化的,不能把握事物的生命感。处于现代社会的人也并非如哲学的初衷所设想的和谐完善,相反,现代人被沦为机器的奴隶,现代人的精神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原因是传统哲学独尊科学、贬低艺术所致。因此,我们应倡导科学与艺术的和谐,既要用科学的眼光去认识世界,使之能达到清晰、精确,同时也要用艺术的“眼”和“心”去把握事物,体验事物的情调和生命,用艺术去引导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开展科学的本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正确的科学本质观建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基础之上。通过实施新的科学教育理念,改革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转变教师教学策略,使学习科学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必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Lifelong science literacy begins with attitudes and interests established early in childhood. The use of trade books (i.e., a literary work intended for sale to the general public) in North American school classroom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literacy invit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cience content disseminated to students. A total of 116 trade books were examined to: (a) determine the degree to which science trade books complement expected science knowledge outcomes outlined in school curricula, and (b) compare trade book content to the goals of scientific literacy. Analysis across four science topics, Dinosaurs, Space, Inheritance, and Growth and Life Properties, revealed that this body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s inconsistent in its coverage of curricular goals and elements of scientific literacy. Because trade books represent children’s first exposure to science, these shortcomings should be addressed if these books are to be maximally effective in promoting science literacy. Implications for using trade books in the classroom are discussed.
Hayli StockEmail:
  相似文献   

14.
中美基础科学教育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赴关考察和比较研究发现,中美两国学校在科学教育的观念及其体制、科学课堂教学方式、科学课程与教学资源、科学教科书及其使用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认识和理解中关两国科学教育上存在的这些差异,并通过科学教育改革力求达到和而不同,对普及和发展我国基础科学教育、提高科学教育质量不无启发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哲学中研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是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反思科学的社会功能之需要。对科学进行哲学反思时,不应忽视科学与其他文化样式的关系,尤其是与宗教的关系。在研究科学哲学中,应当避免一种轻率的态度,即轻言科学将完全战胜宗教甚至取代宗教以及轻言宗教将消亡。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eachers’ attitudes, values, and beliefs about inquiry.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were 275 middle grade and secondary science teachers from four districts in North Carolina. Issues such as class size, accountability, curricular demands, and administrative support are perceived as constraints, impeding the use of inquiry. These are the issues that must be effectively dealt with in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ll science teachers.  相似文献   

17.
科技的负效应与科技观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负效应产生的后果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本文认为科技负效应的根源在于人,在于人类以科技应用的不恰当,消除科技应用的盲目性,把它的发展限定在有利于人类、有利于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轨道上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向科学技术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必须改变传统价值观念树立起人与自然直辖市发展为核心的新的科技观。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课程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与反思,从新的课程理论视角和价值观念来理解课程,构建了一个有价值和启发意义的课程体系.文章对后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借用它所提供的视角,重新从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重新审视了幼儿科学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9.
就近入学与择校是一对矛盾,当前,一是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布;二是要在择校操作过程中公开,公平,公正,以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