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游的《剑南诗稿》中约有七十首论诗诗,它们对研究陆游的诗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陆游源出江西诗派,但他对于江西诗派的理论不仅是继承,更有反思和突破。他提出了“诗外工夫”,认为文学是现实的反映,是和作家的生活经验分不开的。提倡加强作家的自我修养,要“养气”,尤其提倡悲愤之气。陆游诗论反对雕琢,委靡之风。对扭转诗坛风气有促进作用。他的这些诗论也影响了当时的诗人和后世的诗论家。  相似文献   

2.
陆游爱猫,作为流传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的咏猫诗数量也堪称魁首。文章将通过社会风气,猫的特性,陆游的性情来浅析陆游好作咏猫诗的原因,并在与其他诗人的咏猫诗以及陆游本人的其他咏物诗的比较中,浅析陆游咏猫诗的艺术特点、审美价值和独特的典范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诗人词客,常常只要有一二名篇佳作,有时甚至只要有一联或一句堪称佳妙,就能流传当时,传诵后世。随着这种“诗”的流传,诗人词客也往往被人赋以和“诗”相关的雅称美名,这就是“以诗名人”现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记梦诗。非陆游独创,前人李白、李煜均有杰作。然而记梦诗之多,纵览古诗人,却无人超过陆游。他不但深宵做梦,而且白昼也会做梦,不但醒后记梦,而且梦中也在作诗。“梦”是诗人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诗人人生理想的载体。据笔者统计,陆游记梦诗有122首,尚不算一个诗题下余出的28首。清赵翼《瓯北诗话》说:“核计全集,共99首。”但作者未存目,可能未包括诗中标明“梦中作”的15首。我们是把它归入记梦诗的,原因是:“梦中作诗”本来就是梦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评论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时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我国晚清的龚自珍,也恰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资本主义”最初”的一位继往开来、“翘然独秀”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他同屈原、杜甫、陆游、文天祥等受国诗人一样,诗中的字里行间倾注着他关心国计民生、欲使国强  相似文献   

6.
<正>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说起陆游名字的由来,其实还有一段趣事。陆游出生的前一天晚上,风雨大作,并且他的母亲梦到了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陆游的父母以为这是上天的安排,于是,就给他起名儿陆游。一、诗歌狂人作为中国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在他六十六岁的时候,他回忆道:“此予丙戌(当时陆游四十二岁)以前诗十之一也。  相似文献   

7.
被梁启超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的陆游,是南宋有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南宋以后,许多著名诗人都深爱陆游,把他和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杜甫相提并论,说实在的,他留给我们的九千三百多首诗,“言恢复者十之五六”,不仅在当时打击了敌人和投降派,而且也鼓舞了一代代爱国的人民。 陆游是一个具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在他的诗作中,像“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后犹能作鬼雄”,“雪上急追奔马迹,官军夜半入辽阳”这样大量的“金戈铁马”式的爱国诗篇外,还有许多别具…  相似文献   

8.
“九”在我国古代的术数中属阳数,九月九日是双阳重逢,故名“重阳”,它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是诗人的节日,历代诗人骚客以重阳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至今仍流传不衰。在重阳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当为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在诗中不是说自己重阳登高,而  相似文献   

9.
“九义”小语教材第12册第3课是由《示儿》和新增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古诗组成。《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时所作,通过“悲”表达了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第二首诗是唐代杜甫在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是通过“喜”表达为祖国重归统一...  相似文献   

10.
曾几是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曾经从他学诗;在南宋诗坛上,他是一个有影响的作家。他曾因力主抗金受奸相秦桧的排挤而退居农村,写了不少反映村居生活的好诗。这类诗多清俊而富于生活情趣,这种诗风给大诗人杨万里开辟了道路。《三衢道中》是代表他这种诗风的名篇。诗题中的“三衢”,即三衢山,在今浙江衢县境内;“道中”就是“路上”。诗写的是初  相似文献   

11.
“书愤”,乍一看 ,这个明显地带有政论性色彩的标题 ,促使我们不禁要问 :南宋诗人陆游为什么愤呢 ?书什么样的愤呢 ?又是如何地书呢 ?何况它是“以才学为诗 ,以讨论为诗”(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有别于“政论文”。一般评论者都会认为 ,诗人要表现“书愤”的主旨 (抒发爱国激情 ) ,使之渐臻佳境 (表达愤的感情 ) ,必须要有深刻的生活感受和炽烈的爱好热忱。我们以为 ,除此以外 ,还要有纯熟的抒情诗的写作章法和技巧 ,否则 ,这首流传古今的《书愤》诗是难以曲尽其妙 ,铭刻人心的。无庸讳言 ,古典诗歌暗含着一定的章法 ,自从元代文学…  相似文献   

12.
郑玲 《教育艺术》2009,(10):56-58
南宋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作文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没有生活的积蓄.没有语言的积累.没有文化的积淀.就没有倾吐的质朴无华.没有表达的真挚独特.没有情感的韵昧隽永。我尝试着把学生带到“诗外”.让他们博观,让他们厚积。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诗人群体中 ,李白当属最杰出的一位。他的诗如天马行空 ,不可羁勒 ;似银河泻地 ,气烁古今。即使是表达个人怀才不遇、命运多舛之作 ,也往往悲歌慷慨 ,狂放豪雄。所以 ,他被称为一代“诗仙” ,名动天下 ,饮誉后世。李白的诗用字比较平常 ,少有怪字、僻字。如像“床前明月光”、“白发三千丈”之类 ,简直明白如话。分开来看 ,每个词语多是平常语 ,少见深奥艰涩 ;合起来看 ,这些语言单位都是一个个有生命的细胞 ,包含着诗人的特殊感觉。这就是说 ,在李白笔下 ,平常语中出神奇 ,自然写来也精致。从平常到精致 ,从单一到神奇 ,李白调动…  相似文献   

14.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说过: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其含义是说,即使有写诗的基础,也不一定会写诗;诗言志,只有有了诗外的功夫,才有源头活水,才有永不枯竭的灵感,诗的意境才会脱颖而出,才能写出好诗。在家庭教育中也包含着相同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48回写黛玉教香菱学诗,谈及以什么诗作教材时,香菱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黛玉当即说:“断不可看这样的诗”,“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黛玉是崇敬陆游的(见62、76回),但她认为不能以陆诗中这种“浅近”诗作教材。为什么?一、香菱有诗人气质,基础好,悟性好,陆游这类诗对她来说已嫌太浅陋,若以此为教材,起点太低,若陷入这种格局,被其缚住,就难以进入高层次了。二、名人的诗并非都是名作,而教材必须是名人名作。三、名人名作也不是都要进入教材的,教材必须…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诗眼”?“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魏庆之《诗人玉屑》)。历代诗人在作诗填词时,都要反复锤炼,推敲字词的生动、形象、贴切、华丽。所以杜甫曾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写道:“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悉。”贾岛的“推敲”故事,更是成为诗人铸字炼句的佳话。 在教学诗同时,我们也应细心体味诗人炼字的用意所在,要结合诗词形象思维的艺术创作规律,咀嚼“诗眼”。有些字看上去倒也平常,但一经诗人洗炼的安排,就有特殊而深刻地表现力;有的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有的字创造了浓郁的意境;有的字点染了艳丽的色彩;有的字勾画了动人的形象;有的字具有重迭映衬或反复递进的关系;有的字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教师应抓住这些富有特殊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关(今四川剑阁县境内),是入蜀孔道,又是历史名胜,历代诗人题咏甚多。这是一首广泛传诵的名作,诗情画意,十分动人。然而,也不是人人都懂其深意,特别是第四句写得太美,容易使人“释句忘篇”。如果不联系作者平生思想、当时境遇,不通观全诗并结合作者其他作品来看,便容易误解。此诗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冬,当时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写了此诗。陆游在南郑,处于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中,参预军事机密。“大散关头北望秦,自期谈笑扫胡…  相似文献   

18.
陆游诗歌中“梦”意象出现的频率在宋代文坛上是首屈一指的。梦作为一种从白昼延续到黑夜的精神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需求。“梦”意象无疑为研究者探寻诗人溶注在意象中的情感流程、内心隐衷提供了—个独特的视角。陆游的记梦诗历来都是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研究者大多缺乏全面统计和观照。文章主要考察了陆游诗词中记梦诗的具体篇目,钩沉了全部“梦”意象,统计并分析诗人人生旅途上不同时期梦意象的分布情况及其展现出的诗人对其生存境况和精神追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成功的写作应当是一种创新。因此,写作能力首先是一种创新能力。古今中外的作家对此都十分强调。陆游在回忆自己初学写诗情况时曾说:“他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气。”①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更是直截了当地提醒道:“依傍和模仿决不能产生真艺术。”②英国作家爱德华·扬格则把独创性喻为“最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20.
诗是历史文化的象征。诗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俄国的艺术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得好:“诗是心灵之火。这火能点燃、温暖、照亮人心”。法国卓越的诗人、作家雨果也说过:“心灵中的诗启发人的高尚情操,高尚行动及高尚著作”。大凡一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曹雪芹、鲁迅、郭沫若和莎士比亚、普希金、雨果等差不多少年时代都是喜爱诗歌的,是诗使他们的心灵聪慧,情趣高洁,立志不凡. 比如我国中唐着名诗人李贺,幼年常常因读诗而忘记吃饭,六、七岁时就诗名轰动当时的国都长安城,乃至于当时誉满全国的文坛钜公韩愈读到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