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总理儒雅的诗人风度和满腔的深情,使在座的记者们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无不为之动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古诗文经典具有的那种能穿越时空、震古烁金的强大魅力以及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古诗文堪称璀璨之珠。它饱含着中华文化5000年的历史,传承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刻。因此,让广大少年儿童广泛诵读古诗文,对于孩子们扩大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修养,弘扬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都具有深远意义。正是本着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古诗文堪称璀璨之珠。它饱含着中华文化5000年的历史,传承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刻。因此,让广大少年儿童广泛诵读古诗文,对于孩子们扩大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修养,弘扬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都具有深远意义。正是本着这一点,诵读古诗文作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之一已走过了四个春秋,由脚步蹒跚到稳健,由探索到了成熟。一、立足本校实际,开展诵读古诗文当初,我校将诵读古诗文纳入校本课程时,与其他课程一样,有教学任务,有诵读要求,有常规检查,有阶段…  相似文献   

4.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对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素养的形成、语言能力的培养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面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初中学生,语文教师应具有使命感,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深深地植根于他们心中,使他们成为高素养的中华人。  相似文献   

5.
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但是,在以往的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就是按照教参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单一的知识灌输,对学生进行单一的基础知识教授,很少会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进去,根本不利于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深入挖掘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并通过恰当活动的组织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熊骥锋 《教师》2012,(11):69-70
近年来职业化教育过分重视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重视不够。这其中固然有技能易于提高,而文化内涵则需长期积累的缘故,但是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我们还是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典的诗词歌赋更是浩如星海,数不胜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古诗文方面的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内涵。本文就古诗文学习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能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古典诗文教学中,吟诵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吟诵不仅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而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历史的原因,吟诵一度被忽略,至今几乎成为绝学,给诗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目前语文教学界存在的教学误区,已让人们认识到了吟诵教学回归小学语文课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知识水平层次的不同,将小学诗文吟诵教学的三种模式的侧重点依次分为"吟诵规则"、"吟好节奏"和"因情行调",旨在探寻吟诵教学的有效方法,推进诗文吟诵教学的回归,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吟诵艺术。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是宝贵财富,与古诗文教学有诸多接轨 点。教师要有融合和对接意识,对文本展开深度发掘、利用多 种信息渠道整合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展开全面渗透,确立古诗 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整合的对接点、融合点、成长点,无疑能够为 古诗文教学注入丰富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数千年来的文化、知识,更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内容。合理利用古诗文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加学生语文素养,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我们在作文指导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古诗文,增强作文的文化底蕴,真正让作文厚实起来。本文联系教学实践,分析初中古诗文迁移到写作方面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考改革如火如荼,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等词汇成为每个中学语文老师口中的高频词。然而,历年的中高考数据证明古诗文教学板块依然是一个短板。对于这个板块,有的学生闻之色变。如何突破这个困境,成为中学语文教师共同思考探究的问题。文章通过充分探讨特定地域的传统文化如方言对古诗文课堂教学的作用,以期找到改善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胡存勇 《学语文》2010,(3):23-23
在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诗词是其中最亮丽的奇葩。千百年来。古诗文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有许多是超越特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下五千年,古文化源远流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而古代经典诗文更是古文化中的奇葩,历久弥新,不断地滋养着现代人、激励着现代人。新课程不论怎样改革,课程内容不论怎样选编,古代经典诗文在语文教材中始终保持着一席之地,而且一直深受广大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欢迎。作为教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搞好古代经典诗文的教学,责无旁贷。俗话说:"言之精者为文,文之精者为诗。"经典古诗文大多都以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深远的意境。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呢?我尝试了如下做法,效果颇佳。一、二十分钟早读精打细算  相似文献   

13.
丛日艳 《今日教育》2014,(11):23-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存高远。传承古诗文经典,不能局限于语文课堂,而应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高度,营造国学教育的整体氛围,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人文精神对学生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可以总结出,在语文教学中,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  相似文献   

15.
古诗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优美,音调和谐,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传唱不衰。在诵读中品味优美词句,感悟真情,领略诗的神韵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古诗文,离不开一个"读"字,读可以品出诗的音韵、情韵和意韵。一、声情并茂,反复吟诵,感受音韵美诵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之一。"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韵味是从读中得来,兴趣是在读中产生,语感是在读中积累,素养是在读中培养的。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在网上阅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著名的历史学家庞朴曾经说过:“历史使人聪明,因为历史是前人的失败和成功的记录,是成功到失败或由失败到成功的经验积累。”听了这段话,你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历史了呢?那么,请跟我一起畅游弥漫着历史文化气息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吧!  相似文献   

17.
林凤 《新教师》2020,(1):30-31
灿烂的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中国古诗文,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一个浸润中国文化、习染中国文化的过程。在统编版古诗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填鸭式"教学依然是不少教师采用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挫伤了学生自主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教学》2019,(24):13-15
通过挖掘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中"科学·技术·生活"栏目的素材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相关学科核心素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利用科技服务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树立科技改善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正一直以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我国文化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这样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一些道德观念——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有哪些呢?一、责任西方把人看作单个的个体,因此其价值观强调权利;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指出,该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儿童"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因此,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修订后特别凸显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关注亲情、集体归属感、爱国情怀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在原有活动中补充相关内容、新增加活动等方式,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以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呈现。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2014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