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舒婷作为“朦胧诗”的主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朦胧诗”论争中,并且被推至论争舞台的中心,对舒婷诗歌的批评集合了当时“朦胧诗”论争中双方关注的焦点和议题。论争双方在关于“朦胧诗”的“懂与不懂”、基调与格调、自我表现等议题中涉及到的对舒婷诗歌的既有所借重也有所排拒或避讳的态度,体现了双方对“朦胧诗”批评的艰难和尴尬的境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比较文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将我国新时期朦胧诗与西方象征派诗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做了比照分析:一、两者的生成背景;二、两者的主题意蕴;三、两者的审美观点。本文认为,朦胧诗虽然积极借鉴了西方现代文艺的表现形式,但在主题意蕴方面却渗透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英雄主义情份,基调基本上是积极向上的,因此难以将它归入现代主义的艺术流派,它可以说是我国“五四”新诗传统的自觉接续,并为后来的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新生代诗作了准备和铺垫。  相似文献   

3.
朦胧诗潮汇聚着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等文学思潮的种种因素,其中尤以现代主义的强光炫人眼目.主流意识形态宏大叙事的历史观念在朦胧诗中被疏离,取而代之的主要是现代主义倾向的怀疑主义、虚无主义、相对主义、非理性主义等多向度的历史反思和历史重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比较文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将我国新时期朦胧诗与西方象征派诗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做了比照分析:一、两者的生成背景;二、两者的主题意蕴;三、两者的审美观点。本文认为,朦胧诗虽然积极借鉴了西方现代文艺的表现形式,但在主题意蕴方面却渗透着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英雄主义情愫,基调基本上是积极向上的,因此难以将它归入现代主义的艺术流派,它可以说是我国“五四”新诗传统的自觉接续,并为后来的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新生代诗作了准备和铺垫。  相似文献   

5.
“朦胧诗”是“传统诗学精神的复苏”而非“新美学原则的崛起”。“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是超越“朦胧诗”的不同途径并真正萌生了“新的审美原则”。这两种写作倾向不仅在理论上显出了创新意义,也为具体的诗歌写作开辟了新的领域和可能。遗憾的是,“知识分子写作”在作“形而上”的攀升中,诗意关注和价值立场越来越空疏,语言越来越神秘化;在“关注当下”时,“民间写作”反而被“当下”淹没进而消弭了精神向度和价值立场,语言也越来越嬉戏化。辨析两种写作倾向所昭示的新路和陷阱,有助于把握未来诗歌写作的路途。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中,"朦胧诗"变换着不同的角色,变更着不同的地位,显示着不同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朦胧诗"越来越为大众读者、学者、文学评论家所接受。"朦胧诗"经典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学界对于"朦胧诗"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冷漠保守,90年代逐渐热情,直到21世纪对其研究才呈欣欣向荣之势。文学史是"朦胧诗"经典化过程的关键环节,在"朦胧诗"经典化的过程中,文学史的叙述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艾青在"朦胧诗论争"中的姿态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解读。这里有人事关系的某些误会,也存在着诗学趣味某种的分别。不过,从更深的角度分析,艾青的批评又主要是基于一种历史的观察,或者说是出于对中国诗歌曾经有过的创作问题的觉悟。艾青的诗歌观念中包含了自己独特的关于中国新诗"形态"的理想,正是从这一理想形态出发,他对新时期诗歌的发展充满了预见性的隐忧,其诗学价值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8.
易传礼 《考试周刊》2009,(30):18-20
朦胧诗在论证中迅速经典化,其经典化特征主要表现在诗歌内容上鲜明的指向性,诗歌意象的现代构建,以及诗歌对内在节奏和韵律的注重。而在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新生代”就在诗歌审美精神的变构,诗歌语言散文化、口语化的倾向及诗歌抒写方式的客观化等方面对先前的经典进行了反叛与超越。本文作者从“新生代”对朦胧诗歌的反叛与超越这一现象得出启示,认为当代诗歌要坚决地反对诗思的一元化。警惕语言对诗歌发展的束缚,注重对当前场景述说能力的建构,进一步研究和发掘散文化、口语化的诗意生成。  相似文献   

9.
在对新时期文学史的 叙述中,民间刊物《今天》被裹挟在“朦胧诗”的论争中,“朦胧诗”、“新诗潮”、“今天派”三个概念常被混为一体。其实,三者相关却并不相等,没有“今天派”就没有“新诗潮”,没有“新诗潮”就没有“朦胧诗”;而且,一方面经由“朦胧诗”的命名与论争,《今天》的诗人与诗作扩大了受众面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这场论争之后,主流文坛以局部的收编与吸纳的方式更深地压抑了《今天》杂志的存在。而这种压抑甚至深刻影响了今天的 文学走向。  相似文献   

10.
11.
朦胧诗潮的流变过程证明了诗歌与生命的亲缘关系;特定的人文环境让朦胧诗的创作印证了人类共有的生命经验;朦胧诗不只是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思潮;生命、思想、精神的解放也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分流与革命;文学与生命是同构的,源于生命、尊重生命才是一切写作的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12.
黄遵宪是清代的一位著名爱国诗人 ,他的一生是外交官、政治家兼诗人的一生。黄遵宪一生创作了 10 0 0多首诗 ,《人境庐诗草》是其代表作。该诗集取材广博 ,内涵丰富 ,格调高雅 ,凸现了诗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黄遵宪主张诗人要关注现实 ,强调诗歌的社会功利 ,并且极力倡导以口语入诗 ;其艺术见解和创新精神在晚清诗坛上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对于当代中国的诗歌创作来说 ,依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朦胧诗的终结问题,许多评论家都作过一定的探析,但大多停滞于诗歌的外部而失于客观.本文试图依托朦胧诗相关文本及创作主体的心态,以及西方文艺理论诸如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及海德格尔关于诗与思的论述去观照朦胧诗.朦胧诗人善于思索现实生存的虚幻性而表达对真实生存的向往,这是一代人精神的隐喻性的表达,也是其成就一批经典诗歌的诗学根据.但是朦胧诗人过多地为"生存"而构建诗歌,忽视了本真的诗意而被搁置于哲学的海滩.本文试图从思大于诗这一症结为切人口去分析朦胧诗,并力图为当下诗歌寻找一个可能性的发展出口.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分析冯至在四十年代发表的以《十四行集》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旨在揭示出浪漫主义这一重要诗学要义在其诗歌中潜移默化的嬗变,并以此来说明外国诗人及其诗学理论对冯至的影响。可以这样说,1920年代兴起的中国新诗中的浪漫主义在1940年代并没有消失,而是隐秘地被诗人们以现代主义的技巧和手法表达出来。诗人冯至的现代主义诗歌就是一个蕴含浪漫主义因子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5.
教学话语作为教师规范化的教学口头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同音异词、同词异音、言不尽意、言不由衷等情况导致教师教学话语的表述晦涩,致使学生理解偏颇。这种偏颇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教师教学话语中言内意义、言外意义和实得意义三部分的理解差异,致使话语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状况。针对教学话语的晦涩,可以从提升教师内在专业素养,强化教师话语转换能力以及落实课堂师生民主关系入手予以弥补,力求教师教学话语的畅明。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李商隐的无题诗无疑是最具异彩的一部分。就其表达感受的随意跳跃,寄托象征的朦胧泛化,以及那份难以忍受而又无可依托的孤独落寞和对空茫悲凉情爱的刻意唯美追求,这些若从今天的文学理论而言,可以说是带有了明显的现代派意韵。文学艺术由古代走向现代,从形式到内容都在不断深化对人类心灵的各种雕刻描绘,就此而言,现代派文学应该是一种独到的发展和进步。而在所创无题诗中就表现出鲜明现代派意韵的中国古典诗人李商隐,理应具有一种非常珍贵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文章把模糊理论及教育统计学理论应用到教学测量中,为科学地分析学生成绩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曹丕的赋,研究者甚少。这是因为多残编断简,志晦意隐,难以推断写作用意的缘故。笔者就此作了探讨,认为曹丕赋多残编断简的原因是屡经乱离、钩沉索隐、赋体嬗变。其赋内容有京殿苑囿、述行叙志、伤离恨别、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其写作用意在于炫耀帝国声威,抒发人间真情,叙写人生悲哀。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是相对于精确语言而客观存在的一种语言形态,它广泛应用于文章写作和口语交际中,并且发挥着精确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模糊语言在口语交际中、文学写作中和应用文写作中都有其独特的语用价值,我们对模糊语言应有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本溪市粮食产量的动态灰色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和本溪市1991-1999年粮食产量资料,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本溪市2000-2004年粮食产量进行动态灰色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