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康 《文教资料》2009,(19):29-30
<英国病人>的结构性不仅体现在小说主题之上,更体现在它独特的后结构主义叙事--小叙事.本文从小叙事的角度,解读小说主人公之一的Almasy的二战个体经历,并由此论述小说是如何解构二战历史宏大叙事的二元论.  相似文献   

2.
获得"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2008)微山湖奖"的《太阳来的十秒钟》是英国著名作家拉塞尔·塞林·琼斯的中篇小说,小说的亮点是通过非线性叙事手法,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与现实生活相穿插,包括命运对主人公的不公,令读者有阅读侦探小说的快感,读完后豁然开朗。本文从后现代叙事学理论入手,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究小说如何利用后现代叙事手法中的非线性叙事实现对小说的整合排序。  相似文献   

3.
在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中,曼斯菲尔德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叙述了主人公薇拉面对昔日恋人六年后再相遇时的心境和情景,最后小说以薇拉再次告别结束。薇拉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水乳交融的相爱,男主人公的自私自利让她彻底放弃了与他重修旧好的愿意。作品中,女主人公薇拉的思想活动和男主人公的直接话语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本身没有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作者通过那种从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从拒绝与接受之间、从象征与叙事之间的来回移动的钟摆式的叙事手段,同样取得那种只有宏大叙事才能取得的一波三折、回味无穷韵味,展现了作者驾驭小说叙事的高超艺术和能力,不愧为一个世界级文学大师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清代长篇世情小说《林兰香》中有多处死亡叙事,这些死亡叙事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据布局来看,死亡叙事多发生在下半部分,焦点人物正是小说主人公燕梦卿。在作用方面,死亡叙事在刻画人物形象、丰富审美意蕴、增强文化蕴含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林兰香》在世情小说中非常独特,有着突出的感伤色彩,这也得益于小说中的死亡叙事。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部衡量人物心理记忆的作品。尽管小说叙事起步于一个青涩少年的懵懂内心,但随着故事进程的发展,少年对于哲学和生活关系的思考却开始悄然退隐,取而代之的,则是小说女主人公内心风景的不断绽放。几乎可以肯定,那些马基雅弗利式的哲学片段,不过是作家虚晃一枪的叙事伎俩。而小说真正的叙事方向,实与女主人公“她”复杂暧昧的内心之旅有关。  相似文献   

6.
当下的网络玄幻小说写主人公从凡界一个少年达到仙界或神界的一位至尊人物的成长历程,可视为另类的成长小说叙事。与传统成长小说的"献身伦理"和"反成长"主人公不同,网络玄幻小说主人公采用"肉灵共修"式,有着一个不断上升的人生历程。其中,主人公的自身因素、他者因素和机缘巧合成为他们修真路上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构成了一个"反讽的英雄"形象。在故事叙事中,作者往往以玄理来构筑时空背景和情节,但又融合了鲜明的时代文化因素,使小说成为融合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因素的超现实文本。网络玄幻小说叙事在小说的类型意义上推动了"尚虚"类小说在当代的发展,又在文化意义上有利于当代文化人格的生态性建构,具有重要的文学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探讨《船讯》是如何运用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展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根据成长小说的叙事结构原型,论证《船讯》这一个体中存在着规范的成长小说叙事结构,从而指出该小说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8.
成长小说《巴德,不是巴迪》以其鲜明的黑人文学特色、独特的叙事策略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美国黑人文学乃至20世纪美国青少年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利用黑人独特的叙事策略达到建构主人公文化身份的目的。通过研究小说的语言特征和其中的非语言因素可以发现,小说通过利用美国黑人英语构成"讲述者文本"并再现特定的文化现象来构建主人公的黑人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9.
金庸的武侠小说广泛传播,与小说叙事中包含特定的文化心理原型有密切的关系。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洞穴意象实质是个体和传统文化结合的文化心理原型。主人公出入洞穴具有"再生仪式"的特征,它负载着主人公成长中克服困境的叙事功能,读者在阅读中也体验着这种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自恋人格使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主体意识中彰显自我和张扬创造性,在小说创作中塑造理想化和完美化的男主人公,其中抒情主人公具备道德和智商优越感,叙事主人公成为幻想中心、神话中心和情爱中心,他们是菲茨杰拉德自恋人格在小说创作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彭学军的少年小说创作植根于一种独特的南方映象。独特的儿童叙事视角、全知式的叙述人称、舒缓的情感叙事以及穿插式的乡土解说,构成了彭学军少年小说的叙事方式。彭学军在生活中总是带着敏锐的眼睛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她充满智慧的笔下总是能将童年日常琐细的事情化腐朽为神奇,让质朴的文化情感和气息悄悄地流入每位读者的心田。  相似文献   

12.
心灵深处的迷惘--新历史小说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创作是本世纪体八十年代末与九十年代初文坛的一个亮点,其作者主往同时被归入几个流如新写实,先锋派等等,但其创伤体系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英雄平民化,野史视角和虚构性叙事特征;历史神秘主义和历史偶然论;注重故事性,对叙事内容的追求;历史意境与文化氛围的营造,注重审美和人生观照,不刻意负载政治意义,其创作出路或许在于通过对历史的当代重释,对当下的生存语境加以话语寓言式的折射,走出心灵深处充满着的对历史的迷惘。  相似文献   

13.
散文的叙述问题历来被研究者忽视,这种狭隘偏执的文学观念应予改变.文章首先指出叙述学的“话语”分析与文体学的“文体”分析有不少重合之处.其次,分析小说和散文在叙述上的异同.第三,强调现代散文应改变单一、僵硬、狭隘的叙述观念,建立与现代人的心理和思想感情相匹配的现代叙事方式.在此基础上,文章细致而清晰地梳理现代散文叙述模式的演变:一是叙述方式从一元到多元,二是呈现型叙述取替概括型叙述,此外,还有隐喻性叙述、跳跃断裂式叙述,以及反讽戏谑叙述,等等.这些叙述模式的演变,拓展了散文的艺术空间,不仅给了我们某种艺术革命的新启示,而且有可能使散文获得与小说和诗歌平起平坐的自信  相似文献   

14.
在十七年经典小说中,革命叙事话语的夹缝里赫然地镶嵌着情爱叙事。一方面,革命叙事压抑了情爱叙事,情爱叙事打上了政治烙印,呈现出被简化的屈从地位;另一方面,革命叙事借助情爱叙事完成对宏大主题的书写,情爱叙事使人物形象丰满、细腻、真实,使小说结构紧凑、有悬念,也使小说变得生动、耐读、有人情味。情爱叙事在革命话语缝隙中的存在,既来自于作家从现实出发的创作态度,也是对民族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叙事经验的吸收融会,它使十七年经典小说具有超时代的价值,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政治化文本。  相似文献   

15.
新历史小说迥异于传统的以还原历史为目的的小说,在历史观上体现出偶然性对历史决定论的解构,在叙述方式方面,常出现一个叙述者"我",而且,新历史小说对历史进行"世俗化书写","史诗情结"在个人私欲中被消解.  相似文献   

16.
寿生是一位有个性的乡土小说家。他的小说描写的总是家乡黔北务川的各色人物和由他们演绎的一幕幕动人的活剧 ,具有浓烈的平民色彩。作者站在底层人民的位置上 ,并热情观照着他们 ,使作品透露出苍凉的美学气质 ;不仅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方言土语 ,就是作家交待叙述性的文字也带有浓烈的地域色彩 ,方言俚语的运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模糊叙事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和《海上花列传》等长篇小说的一种表现形式。模糊叙事达到的效果是:人物性格失去了清晰的类别属性;人物行为的性质也无法简单判定,特别是道德评判难以进行;由于视角的限制,人物生活世界的真相变得含混不清或不可知。模糊叙事的这些形态体现了小说艺术对复杂世界的独特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方方对小人物的命运一向给予了深切的关怀,她善于在简明而流畅的叙述中表达深邃的人生思考,以亮色抚慰黑暗的日常生活,并在日常生活的悲剧性中注入了偶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王朔“新京味小说”的叙述方式彻底摆脱了以往“京味”小说的建构程式和审美规范 ,建构出一种迥异于旧“京味小说”的叙述模式。这一点在其小说文本对叙述者的设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其小说大量设置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我”是一种“另类”形象 ,从根本上颠覆和否定了传统的正面价值。同时 ,其小说叙事具有强烈的“倾诉性”特征 ,叙述者“我”本身反映出作家强烈的反讽倾向。这些叙事特征都从某些侧面拆解了王朔小说文本的深度  相似文献   

20.
金庸小说在武侠叙事之外,还有一个言情叙事的存在。其作品通过言情叙事来彰显人的生命价值,从情爱本质的拷问中展示人性的复杂与深刻,情侣们携手江湖还表现了金庸小说对诗意生存理想的追寻。小说中丰富的言情话语已经构成情爱诗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