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舆论,在中国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词,《晋书》上曾有“自古圣贤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的说法,《辞海》上把“舆论”一词解释为众人的议论。英文中“舆论(publicopinion)作“公共的意见”解。现代新闻学则认为舆论“是社会生活中一部分群众或一定的集团对某种事态发展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是一种社会思潮,具有支配人们行为道德的一定的权威性和无形的约束力。”(摘自《新闻学简明词典》)舆论又可分为社会舆论、阶  相似文献   

2.
舆论,从作用过程的传受层面来说,是一种“公众意见”。其源头,舆论的制造者、主体,通常是社会大众。但是,这个社会大众是有条件的.不是所有的社会大众的观点意见都可以成为舆论。事实上,舆论只是那些身处决策圈之外的人们对某些重大问题的意见和看法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公众舆论”一词,在法国从无到有,从卢梭著作中意指社会成员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的集体表达这样纯粹的理论概念到被人们视为裁决现实政治的法官;从最初单纯的社会含义转向包容了复杂现实的话语。除反映18世纪后半期后法国社会政治正经历急剧变动的历史现实,也昭示着旧制度末年法国社会思想和政治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公众舆论”一词,在法国从无到有,从卢梭著作中意指社会成员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的集体表达这样纯粹的理论概念到被人们视为裁决现实政治的法官;从最初单纯的社会含义转向包容了复杂现实的话语。除反映18世纪后半期后法国社会政治正经历急剧变动的历史现实,也昭示着旧制度末年法国社会思想和政治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卢梭——马克思”是一条联系紧密的思想脉络。由于对如何实现市民社会中人的自由这一根本问题的共同关注,卢梭和青年马克思深刻批判了现实中市民社会的种种痼疾,并走向了克服市民社会问题的不同道路。这表明:一方面,卢梭和青年马克思思想之间存在深刻的精神共契。卢梭和青年马克思在异化、私有财产、人的自由、共同体等方面的思想碰撞,是他们精神共契的具体展现。另一方面,卢梭和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具有精神传承关系的同时,也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卢梭并没有身处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中,但他天才般地预见了市民社会的发展脉络,马克思则站在最前沿接受并深化了卢梭的思想。随着理论上的不断成熟,青年马克思后来同卢梭对市民社会的道德批判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6.
舆论,从作用过程的传受层面来说,是一种公众意见。其源头,舆论的制造者、主体,通常是社会大众。但是,这个社会大众是有条件的,不是所有的社会大众的观点意见都可以成为舆论。事实上,舆论只是那些身处决策圈之外的人们对某些重大问题的意见和看法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舆论作为多数人的共同意见,作为一种观念的集合,是社会思潮的言语表达,是意识形态的特定表现形式。舆论可以诱导社会思潮、影响意识形态。舆论工作十分重要,事关大是大非。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安定团结和社会进步。对舆论要掌握和引导,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8.
在微博舆论场中,一些社会精英逐渐站在这个舞台的中心,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地位,成为微博的意见领袖,俗称“大V”.微博意见领袖会因为对某些问题的不同意见而产生分歧,进而演变为激辩等行为,这引发了传媒界的广泛关注.激辩中微博意见领袖应承担合理地使用话语权、树立公众人物伦理道德模范、起到“把关人”作用等责任.  相似文献   

9.
卢梭通过“公意”理论发展出了一套从“自然自由”到“道德自由”的理论,最终得出了当人们不服从社会规则所代表的“公意”时,就可以强迫他们服从的结论.以赛亚·伯林对卢梭的“强迫他人自由”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这是由于卢梭将自由绝对性和社会规则的绝对性相等同而得出的结果.本文认为,卢梭使用的自由概念和伯林的自由概念是不同的,卢梭的自由理论不会导致奴役制度,在卢梭的理论中,“强迫他人自由”并不构成悖论.  相似文献   

10.
两百多年以前,浪漫主义作家赞美了人类的想象力,认识到世界的理想状态——崇高的爱、完美的德行和美好的社会。今天,当我们给某人冠之以“浪漫主义”称号时,这意味着他是一位空想家、理想主义者或“乌托邦”。然而,在教育哲学上,“浪漫主义”一词则是指某些人持有卢梭的如下一些教育观点。  相似文献   

11.
厘清“聋人大学生的社会身份”一词的内涵及研究脉络,对准确定位聋教育实践中的研究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聋”和“社会身份”二词的概念背景进行梳理,及回顾社会建构视角意义上涉及“聋人身份”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得出“聋人大学生社会身份”的定义,同时简要讨论前人文献对于高等聋教育中社会身份研究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作为互联网发展的衍生品正在迅速蔓延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网络媒体舆论的民意性、隐匿性和互动性特点的影响下,网络媒体舆论与社会情绪之间产生了一种“共振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使网络舆论与社会情绪之间产生良性的循环也能产生恶性循环。所以要合理地引导与规划“共振机制”,使其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与写作》 1999年第 1期发表了宗春启同志的文章《“舆论监督”考》。读过之后 ,文中对“舆论”一词的考证使笔者倍生疑窦 ,久久未能自释。于是 ,翻来典籍 ,寻根究底 ,成就此篇 ,欲与作者商榷。文章说 :“说起‘舆论’和‘舆论监督’ ,不能不追溯到梁启超。因为在梁启超之前 ,尚无‘舆论’一词的组合。”作者言辞肯切 ,有不容置疑之感 ,然其考证未详 ,于史相悖也。事实上 ,早在三国时代 ,人们就出现了把“舆”字和“论”字连用组合成“舆论”一词加以运用的例子了。最早运用“舆论”一词的典籍该是《三国志·王朗传》 ,文中写道 :往者…  相似文献   

14.
正舆论作为多数人的共同意见,作为一种观念的集合,是社会思潮的言语表达,是意识形态的特定表现形式。舆论可以诱导社会思潮、影响意识形态。舆论工作十分重要,事关大是大非,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安定团结和社会进步。对舆论要掌握和引导,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党员干部有责任以鲜明的态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帮助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最大程度地消除分歧、凝聚共识。  相似文献   

15.
网络圈群已成为网络社会个体集群生活的新样态,映射出符号化、聚合式、参与性等镜像特征,衍化出“去中心化”“信息窄化”“群体极化”等负面现象。因此,应增强主流文化的吸引力、“意见典范”的舆论影响力、国家的舆情治理能力,促进网络圈群舆论与主流思想舆论间的互动和融合。  相似文献   

16.
以卢梭的著作为基础来考察卢梭的道德观可知:首先,卢梭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出自天然怜悯心的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并认为后者低于前者;其次,卢梭也触及了社会状态下出现的群体、群体的两种道德、群体之间的规则和群体道德问题。自然状态下的群体规则是自然法,社会状态下则依靠基于理性的法律和制度,即人为法。在各自的两种状态下,群体道德均低于个体道德,但群体社会道德高于群体自然道德。文章还尝试对作为群体的国家之间的规则,以及国家内一个个群体所处的状态和规则进行考察与反思,同时对卢梭提出一点批评.并对群体道德低下的原因作了一点思者.  相似文献   

17.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场革命。从他对旧的传统教育的批判中,使人们醒悟到,重视儿童的身心特点是多么重要。他所提出的许多问题,至今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自然人”和“自然教育”问题,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核心问题,笔者拟就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一、关于卢梭的“自然人”的问题卢梭认为应将培养“自然人”作为教育的目的。从《爱弥尔》问世起,关于“自然  相似文献   

18.
应雨辰  纪浩  梦非 《教育技术导刊》2017,16(11):163-167
意见领袖在社交网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准确识别和有效利用潜在的意见领袖对于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辅助政府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心性、影响力、活跃度出发,构建了网络意见领袖识别模型,提出了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对网络意见领袖进行测算的理论框架,并通过“章莹颖事件”进行实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网络意见领袖。通过观察法发现,粉丝数量是形成意见领袖的基础,原创帖和回复帖数量是巩固意见领袖地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卢梭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身处于法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历史时期,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是其生活环境所使然,更是时代赋予他的伟大使命。由此,社会政治思想必然成为卢梭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诸多美学观念,从而形成了卢梭的社会美思想。本文立足于社会美的普遍意义,结合卢梭的社会政治学著作和文学名著,从哲学和文学两个不同层面论述卢梭的理想社会,进而深入探究卢梭的社会美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拉丁语中,“Civilis”(文明)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公民所持有的素质和修养;二是指对公民有益的教育和影响。在西方,英国启蒙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写的《利维坦》一书,首先提出了“文明社会”的概念。他当时所说的“文明社会”,是指与战争状态相对立的和平状态。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把文明视为民主、自由和平等,与君主专制、等级特权对立起来。摩尔根的社会发展学说则将史前社会分为“蒙昧”、“野蛮”两个时期,与“文明”时期合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时期。人类从蒙昧、野蛮时期通过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