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 ,是一般创造力发展与科学教育的结晶。研究青少年的科学创造力 ,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创造力理论 ,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在科学教育中落实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本文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内涵、表现和发展以及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培养 ,旨在引起全社会对培养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国民创造力的开发,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纵观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对自身潜能的开发,而在所有潜能中,最宝贵的当属创造的潜力。目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培养和开发这种潜力,如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已经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关注。然而,目前在我国,这方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中国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刘吉曾明确指出:"当前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从我国的中学科技教育实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何使中学科技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势必阻碍中学科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是中学科技教育工作者目前应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创造力问题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创造力概念与学说1.什么是创造力什么是创造力 ,这是一个理论界长期研究的问题。创造力一词 ,来源于拉丁语CREARE ,意即创造、生产和造就。在英语中 ,创造力意为创造的能力 ,才艺智力的开发。创造与创新两个概念本质上是相同的。从词义上分析 ,“创”都是开始和初次的意思 ,而且都与“做”联系在一起。创造是想出新办法 ,建立新理论 ,做出新东西的意思。创新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意思。可见两者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创新这个概念现在使用频率高 ,因为创新是应对知识经济的新概念 ,但同样体现创造的特性 ,创造力问题的心理学研究实际上…  相似文献   

5.
创造力是思想的能力和行动的能力的结合,是探索精神和发明欲望的成果,因而创造力的激发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表明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该特别重视学习素质、思维能力、创新人格、问题意识以及科学素质与文化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推行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每位教师都应树立的观念,形成“为创造而教”的信念。一、创造力的内涵创造力是指运用固有或已知信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或新东西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人类的进步,历史的前进正是人类特有创造力的结果。可见没有了创造力,也就没有了历史的前进,没有了人类的存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大力发展以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  相似文献   

7.
宋明玉 《教师》2010,(4):102-1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呈现出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即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是每个人包括每个健康儿童都拥有的潜能,并表现在每个幼儿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只有把握住幼儿创造力的本质特征,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美育与创造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理论界较为重视智育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而美育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事实上,美育在促进个体审美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着创造力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还会有助于整个精神创造力的成长。一、美育与创造力的发展马斯洛认为,创造力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如发现与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能力,发明与制作新事物的实践能力等;另一个层面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即不断实现和更新着的生命活力。后者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也是前者的基础和源泉。个体创造力发展关键期在童年。儿童时代是生命力勃发的时期,也是创造力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哈特劳布说:“任何儿童,不管他的出身和天赋多么不同,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9.
幼儿科学创造力的结构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是当今各级各类教育共同肩负的最大和最根本的任务。历史发展表明,社会进步更多来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古今中外大量的科学发现、科技创新和科技工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科技型人才最关键的特征是具有科学创造力,科学创造力是创造力的核心内容。基于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0.
在创新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这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与对创造力实质的认识偏颇有关。应该说产生和形成各种新观念也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创新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实践中,创新教育应全体参与,应面向所有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11.
教育提倡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创造力是个体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可能产生某种新颖、独特及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的能力。创造力是教育兴旺的推动力。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满堂灌”,教师授多少,学生就受多少,极大地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可以进行一些改革,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21世纪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紧密相关.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创造力的开发,发挥其在创造力开发中的功能和效用.  相似文献   

13.
如今企业对人才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创造力的内涵、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树立科学创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创设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时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重视加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本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应从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个性心理品质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投资”本是商业金融方面的术语,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投入资金。学生身上存在的创造力犹如一种未投入的资本,如果在教育活动中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就如同投资一样,会产生可观的回报。 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高创造力者好比是好的投资商,他们低价买进高价抛出,只不过投资商是在世界的金融界这样做,而高创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教育作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如何结合教学实际,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正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创造力的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创造力的结构是由科学创造的过程、科学创造的品质和科学创造的产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构成的一个多侧面、多水平、多联系的三维立体结构。在建构科学创造力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中学生科学创造力的表现测量,并提出中学生科学创造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关于创造力的定义,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如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它不同于记忆力、注意力、概括力、想象力等心理能力。还有人认为,创造力是打破固定习惯的能力,是运用独创精神击败思维方式的能力。笔者认为,就表现形式来说,创造力就是发明和发现,就是人类创造性的操作化。人的创造行为离不开创新思维,人们对创造力的定义虽然众说纷纭,但对“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这一观点却是看法一致的。创造力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它的流畅性。所谓流畅性是指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毫不受阻地、非常迅速地解决特定问…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主席说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英国科学家霍尹尔指出 :“今日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国家 ,则明天将沦为落后国家而羞愧。”尽管目前对创造力的界定存在分歧 ,但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却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早在60年代 ,前苏联就提出创造性教学体系 ;科技发达的日本 ,在80年代初就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引入创造教育 ;美国80年代的教育改革把教育与教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涌现出一系列创造教育和教学的模型和策略。中国是一个传统教育占优势的国家 ,重知识、轻创造。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藉华人朱棣…  相似文献   

20.
谈促进创造力的美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事情;第二个目标是形成有批判精神,能够检验真理而不是简单接受所提供的每件事情的头脑。”在知识经济时代,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创造力作为一个人的重要素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