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语言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是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标志。王希杰先生批判地继承了传统语言观,逐步形成了自己对语言本质的全新认识,提出了语言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语言具有缺漏性和交际不自足性并建立了语言的显性和潜性理论。本文力图比较全面地论述王希杰先生全新的科学的语言观,并结合王先生的具体研究理清其语言观更新的来龙去脉,在中国语言学发展史的背景下对王先生的语言观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这就是汉语》是由若干单篇组成,但它是作者在一两个月里一口气写出来的,似乎隐含了一个比较严密的体系,体现了新的语言观、汉语观。这种新的语言观又是同一定的科学方法紧密联系着,又都是为构拟作者的现代汉语理论框架服务的。王先生是最迷恋语言学的,表现在他一方面努力把语言学变成群众的良师益友,重新塑造语言学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主张语言论著表达形式应该多样,以使语言学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观。  相似文献   

3.
提起著名语言学家岑麒祥教授,不能不让人想起他出任全国唯一的语言学系首届系主任的业绩。这个系于1946年创办,设在中山大学,主要创办人是岑先生挚友王力先生。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先生所在的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解体,王先生本想回到北京清华大学创办人类语言学系,后因清华不设文科而未果。因为中山大学有可以合作的语言学家岑麒祥等教授(岑先生1933年留法回国后一直在中大任教),王先生觉得中大有条件成为培养语言学人才的基地。王先生、岑先生是说粤方言的两广同乡,在巴黎留学时一起听过傅舍等著名语言学家的课,学位论文都是写粤方言语音的。两人志趣相投,感情融洽,一拍即合。1946年,中山大学王星拱校长聘王先生任文学院院长时,王先生提出要王校长支持他创办语言学系。那年王先生是中文系主任、文科研究所所长。他积极参与语言学系的筹办工作。该系于1947年获准招生。王先生任院长,岑先生任系主任。聘请老师给系里先后开出许多传统的和新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学习英语中要从一些貌似相同的语言现象中弄清其细微差别,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下面看一些实例: 1.This is a photo of Mr Wang./This is a photo ofMr Wang's.前句意为“这是王先生的照片。”表示照片里是王先生本人而非他人。后句“这张照片是(属于)王先生的。”意指该照片为王先生所有,而照片上的人可能是王先生,也可能是别人。  相似文献   

5.
外语教学实践离不开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的指导 ,科学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的形成对外语教学影响深远。本文分析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对外语教学的具体影响 ,探讨外语教师如何通过加强学习研究 ,形成科学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 ,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第七、八届政协全国委员,国家语委原副主任。王均先生1922年3月1日生于江苏南通。今年是王先生八十华诞。为祝贺王先生的华诞,宏扬王先生的学术思想,北京语言学界于3月1日举行“王均先生学术思想座谈会”。座谈会是由中国语言学会、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出版社、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中心等十个单位发起的。出席会议的有教育部、国家民委、国家语委、民进北京市委的有关领导,各发起单位的负责人,首都语言学界的知…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学实践离不开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的指导,科学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的形成对外语教学影响深远。本分析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对外语教学的具体影响,探讨外语教师如何通过加强学习研究,形成科学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语境历来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时至今日依然是一个难以界定清楚的概念。本文从语言理论演进中透视不同语言观的语境理解。以语言研究为参照点,认为结构语言观视野下表征为内在语境观,功能语言观视野下表征为外在语境观,语言认知转向中语境表现为认知观。  相似文献   

9.
任何语言都跟创造、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形成、发展是同步的,这就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外语教学,而是具有汉民族特色的文化语言传授。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就应在教学实践中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语言教学观;通过语言观与语言教学观、文化语言观与对外汉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文化语言观的操作方法等几个方面的论述,来说明文化语言观在指导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方哲学的语言哲学转向,国内学者渐趋关注先秦诸子的语言观问题。儒家的语言观是一种"言必有中"的德性的语言观,其既符合中道又符合德性的要求。在德性语言观的关照下,儒家语言观必然涉及言与行、言与意、言与人三者的关系。儒家语言观得以彰显后,对儒家语言观的当代价值的探讨便有了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儒家语言观有助于当代人修为自身的德行;有助于当代人坚持慎言慎行之道;有助于当代人处理好言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各个学派争论的焦点.并由此发展出三大语言观:交际观、认知观及温和的认知观.三大语言观的代表人物都积极地为自己的理论辩护.本文予对这三大语言观进行介绍,并试图论证温和的认知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是最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布尔迪厄是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以实践理论作为方法论,提出了实践的社会语言观。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布尔迪厄语言观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指出布尔迪厄对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观的批判,对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的超越,进而形塑了实践的社会语言观。主张突破结构主义语言观的桎梏,将语言置于实践中考察其功用,注重语言的社会实践品格,尤其是语言和权力的亲密关系,将语言的社会哲学研究推进到当代思想前沿,具有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语言观蕴含丰富的哲学智慧。文章从三个向度阐释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意涵,在哲学层面探讨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哲学内涵,在语言力量层面阐明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实质力量,在语言哲学层面阐释马克思主义语言观的哲学复归。基于此,旨在更好地解蔽语言的力量,从而使语言完成本真的复归。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是一种实践的语言观,是一种“言”与“行”辩证统一的语言观。这种语言观反对将语言作为一个抽象的符号王国来看待,主张语言是建立在整个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一种现实的交际活动。与“语言决定论”和“思维决定论”不同,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认为:实践决定了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维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语言是人们借助于特定的意指符号系统进行社会交往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以语言基因观与语言模因观为基础对外语教学的本质进行了理论阐释:以语言基因观为经线,探讨外语教学背后所蕴藏的认知机制;以语言模因观为纬线,探讨外语教学是如何以模因形式进行复制与传播的功能机制。认为成功的外语教学是在语言基因观与模因观两个层面之间获取最佳的平衡点或融合点。  相似文献   

16.
由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等提出的“全语言教学”分别在语言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与教师观上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全语言教学是由上而下的语言观、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以兴趣为中心的整体课程观。经过二十多年,全语言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全语言教学受到教育功利主义的冲击,全语言教学与自然拼音法正由相互争议走向融合阶段。全语言教学的发展让我们认识到,在英语教学中千万别教“英语”,千万别教“学生”,千万别教“失败”。让学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7.
语言教学实践离不开语言观的指导。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高职外语教师的语言观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影响,提出高职英语教师应树立全面的整合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讨论中,缺乏整体的课程观意识,重建现代汉语课程观需综合利用教育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现代汉语课程观的具体内容包括: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价值观,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研究能力相结合的目标观,语言理论和语言应用相结合的内容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观以及知识评价和人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讨论中,缺乏整体的课程观意识,重建现代汉语课程观需综合利用教育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现代汉语课程观的具体内容包括: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价值观,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研究能力相结合的目标观,语言理论和语言应用相结合的内容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观以及知识评价和人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20.
王均,这是3我60年代就读东北师大中文系时就知道的语言学家的名字.王先生曾作过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和王力的助手,得过真传,是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领域公认的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