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元清  徐海波 《海外英语》2012,(22):272-273
以"熔炉"著称的美国主要由来自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移民形成。他们带来的不同语言、信仰、技术等极大地丰富了美国主流文化。在与本族人交往的过程中,经过持续不断的斗争和努力,文化也经历了同化和异化的过程,并形成了独特的美国移民文化。多元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是美国移民文化最典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迎来了又一个移民潮,大量移民涌向美国大城市.如何把大量的移民变成真正的美国人,特别是如何把移民孩子变成美国人,成为当时美国城市公立学校的重要任务,因此,美国城市公立学校通过改革,开设语言班级、教授公民知识等措施在不同的时期扮演了移民孩子美国化的"熔炉"角色.对于城市公立学校"移民熔炉"角色,不同的移民群体和不同的移民在成为教育者后的态度和看法是不相同的,他们中有人反对有人赞成,有人认为这是移民成功的机会和途径,有人认为是对他们文化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马隽巍 《考试周刊》2010,(50):237-238
从历史角度看,美国人是受早期移民后裔所控制的。然而在本土人与外来者之间一直存在一个问题,他们的冲突主要是基于移民的去留因素。本文旨在关注不同阶层的人对移民的反映。同时也证明,从历史、经济、文化和政治等角度来看,大部分移民都是有益于国家并为美国社会所不可或缺。正是由于他们的巨大努力,美国才能长期处于一个经济繁荣昌盛和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时期。因此,如何构建移民和当地居民之间的桥梁就涉及到一个非常谨慎的策略。此外,如何延伸美国的自由观和公平观对美国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4.
北美印第安人对美国英语与文化的形成功不可没。他们对早期的欧洲移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曾教他们种植农作物,开发森林,捕捉猎物,发展生产等。北美印第安人在帮助欧洲移民度过难关的同时,将自己的土著语汇传授给了他们。从美国英语中的很多地名、农作物及用具、动植物等语汇及其他文化现象,如图腾文化中可以体现出印第安人对美国英语和文化的巨大影响,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美国语言与文化,为美国英语与文化的形成注入了土著民族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温州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移民带来了温州经济的发展。温州移民文化呈现多种形态,其中包括温州侨乡的移民文化、旅居地的移民文化和新温州人的移民文化。温州移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温州移民社会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其历史上共有两次持续时间较长的移民运动,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移民不仅带来他们的技术,而且也将其文化带入美国社会,这对美国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追求平等自由独立和自我是美国人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些价值观的渊源既可上溯到清教文化,同时,独立战争中发表的美国《独立宣言》对其形成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早在200多年前就开始向美国大陆移民,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移民浪潮。电影《喜福会》和美剧《初来乍到》都选取移民家庭在美国的生活为题材,表达了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历程。它展现了第二代华裔子女如何艰难挣扎在父母传授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成长环境熏陶的西方思维方式中。一方面他们很难融入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另一方面又难以真正领悟故土传统价值观念的真谛,成为两种文化间的"夹缝人"。但在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大融合的今天,二代移民在经历文化身份的迷茫之后,往往会重新审视本族文化,对传统中国文化有新的认识和了解,从中汲取力量,实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文化窘境中觅得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8.
纽约也许是世界上多种族,文化最多元的地方。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人不远千里来到纽约追寻他们的美国梦,尽管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的生活习惯,但是他们生活在同一个价值体系之下,都无可避免地被打上美国精神的烙印。尽管美国是一个以移民立国的国家,但是由于种族差异和语言的困难,许多新移民在新大陆倍受歧视。有意思的是,除了印第安人之外,谁也不是真正的美国原著民。从这种意义上讲,也许大家都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9.
1965年以来美国华人新移民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美国华人新移民人口、经济、政治特征以及文化适应的分析,旨在说明新移民与老移民有很大的不同,进而阐述中国移民对当代美国所起的重要作用。许多新移民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他们中的许多人受过高等教育或受过专业训练。不像早年移居美国的老移民,新移民更愿意去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新移民也是1965年移民法的受惠者。在社交上,新移民比老移民在唐人街以外有更多的接触,一些人作为同事生活在白人中间并与白人共事。政治上,新移民比老移民更关心他们的权利,他们逐步地参与美国政治生活。华人新移民在跳出美国种族樊篱的同时,在有活力的主流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是美国文明的支柱之一,影响着美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大部分的美国人都认为上帝在他们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美国人的这种宗教意识与美国殖民地开始时期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移民的强烈的宗教动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当时移民尤其是迁往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移居的最大推动力来自宗教,并以他们的成功给美国社会打上了永久的宗教印迹,使得美利坚至今仍是一个笃信基督教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群移民,华人既由于时空的疏离而与祖国有着隔膜的尴尬状态,又无法得到移入国——美国的认同,他们应当如何找寻自身的身份就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拟将通过对白先勇的小说《安乐乡的一日》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来探析华人移民在美国这样一个异质的文化环境中如何维系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民为美国带来了众多的民族传统节日。我所任教(作为交换教师,2000年我到美国任教)的美国弗吉尼亚州大瀑布城(theGreatFalls)私立幼儿园、绿色乡村学校(VillageGreenDaySchool),经常可见一些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在一起嬉戏学习,同时也发现他们带来了各自特殊的文化。因此,美国的幼儿园很注重围绕各国的节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促使移民中的儿童美国化,并在尊重他们原来的文化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同时也培养儿童对各种文化的尊重和宽容的态度。围绕…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由移民及其后裔所组成的国家。自17世纪早期至今,大批移民纷纷不断涌入这个国度,带来了丰富的民族、宗教、文化生活,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使得美国语言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为了适应这种局势,双语教育应运而生,不同类型的双语教育模式在美国各州广泛推广,然而美国双语教育过渡的本质决定了其"惟英语"的特征,其目的是通过过渡的方式同化少数民族语言,以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英语主流社会,最终达到使英语成为美国官方语言。  相似文献   

15.
感恩节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后,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  相似文献   

16.
感恩节     
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  相似文献   

17.
《沉溺》是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朱诺特·迪亚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这部作品反映了多米尼加裔移民艰难地寻求身份认同的历程,移民文化面临着在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中沉溺的危机,而处于社会边缘的移民则可能会在美国白人主流社会中沉溺。以尤尼尔及其父亲拉蒙为例,从三方面探讨多米尼加裔移民的身份认同历程,介绍美国当今的移民现状及多米尼加人移民状况,在文本细读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尤尼尔的成长及其父亲打工的艰辛历程,反思他们的身份认同历程。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普利策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性》是美国希腊裔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第二部小说。作品以希腊移民三代长达80年的家族史诗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拥有双性器官的"女孩"变成一个"男人"的故事。小说将"流散"的移民、底特律的历史发展和美国的文化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两性人卡尔在性别认同上的崎岖之旅引发了学界对人的主体性的重新思考。笔者从后现代主义翘楚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视角,尝试去理解作品中的主体重构、消解二元对立、抵制类型化、回归伦理等后现代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李佳玲  孙建中 《培训与研究》2007,24(11):25-26,8
华裔作家任碧莲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莫娜在希望之乡》描述了在美的第二代华人移民后裔的成长生活。本文试图从文化批评中文化身份及多元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该小说,通过研究任碧莲向读者呈现的人物身份的流变性,来揭示她在华人移民建构文化身份问题上的新思路,即在注重保持母国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做"文化多栖"型的新型美国人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从文化身份的角度入手,分析薇拉·凯瑟小说《我的安东妮亚》中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一方面,移民与本土文化的深刻联系使他们对美国主流文化的认同充满惶惑与困扰;另一方面,移民对美国主流文化的一往情深又使他们在回归本土文化时感到陌生与不安。移民身份认同危机隐现了母国文化在遭遇美国强势文化时的困境,同时也表现出凯瑟对处在边缘状态下的移民及其文化身份的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