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诗歌通过渲染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情,认为他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将他的失败归为天命塑造了智圣诸葛形象;通过描写诸葛亮和后主刘禅的关系,提炼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忠贞的品质,塑造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形象;通过描写诸葛亮志在恢复汉室,与天命抗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和在上天面前他注定失败这一不可调和矛盾,刻画了悲剧英雄的诸葛形象;采用比拟手法,以物喻人,塑造了神明般的诸葛形象。杜甫塑造出如此完美的诸葛亮形象,基于他晚年生活在成都、夔州两地,有机会探访相关诸葛亮遗迹,感受蜀人对诸葛亮热爱;诸葛亮北伐大业未成的功业"残缺美"又激起功业上同样不得意的杜甫强烈共鸣;杜甫不自主将诸葛亮作为自己形象代言人也需要将诸葛亮提升到一个高度。杜诗中的诸葛亮形象也定型化了诸葛亮形象后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陶行知中国向来是一个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而儒家文化非常注重"修身"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身正,其谁不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种种格言警语无不警戒着我们要注重自身修养。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校长,又该如何提高自身修身呢?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形象演变、成熟并广为传播的过程是一个南北文化融合的过程.从诸葛亮逝世直至西晋一代,肯定的重点多在其治国治军的才干.东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形象的发展,与正统思想有关,却并不仅基于正统思想.南北两方共同称颂他与刘备的鱼水关系,以及他对蜀汉的无限忠诚.此外,这一时期的诸葛亮形象,还有几点发展.一是智慧,二是风度,三是有了更多的神化成分.宋金时期是诸葛亮形象演变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抗金志士往往借诸葛亮形象自勉自励,而金人也对诸葛亮深表尊重.有关诸葛亮的通俗文艺创作也在发展之中.一个故事,常是宋人导之于前,金人演之于后,而由元人加以完成,这本身就是南北文化融合、世代积累、共同创造艺术形象的一个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历史人物诸葛亮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典型形象,而这正展示了作者及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与心理追求。同时,这个形象不仅凸现了儒家文化中知命、尽命的自觉精神,也显示了自身不可逾越的精神误区。  相似文献   

5.
一提到诸葛亮,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羽扇轻摇,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隆中对、空城计、赤壁之战等一个又一个的锦囊妙计,令多少世人拜倒在诸葛亮的聪明睿智下. 我也是听着诸葛亮故事长大的,可以说从小到大,我已经不能把诸葛亮当作历史中的人,而当作了无所不能的神.而如今作为教师的我,自然明白了诸葛亮只是文学作品创作中的"神",罗贯中用他那犀利的笔尖成功地将其插进了我们的灵魂.在设计小学语文《草船借箭》的教学拓展问题时,我徘徊过是否把诸葛亮还原成人:虽然神样的形象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也无形中拉远了文中人物与学生的距离,更主要的是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育》2008,(15)
中国向来是一个儒家文化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而儒家文化非常注重"修身"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身正,其谁不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种种格言警语无不提示我们要注重自身修养。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校长,又该如何养气修身呢?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谁?哈,他就是我们班上的袁宇凡!说句实话,他一点儿也不像诸葛亮那般气宇轩昂。瞧瞧,稀疏的眉毛,细细的眼睛,特别是瘦小的个头,怎么也不能跟那位叱咤风云的大军师联系起来。但是,人不可貌相啊!就因为他十分机灵,一眨眼一个点子,大家才奉送给他这个小小“诸葛亮”的雅号。他十分迷恋、崇拜诸葛亮。记得上学期的《思想品德》课本上,有一幅《草船借箭》的插图: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风生。周瑜则侧立一旁,像个斗败了的公鸡。袁宇凡见了,心花怒放,兴奋得手舞足蹈。他飞快地拿出一张纸,一笔不苟地偷偷描画起诸葛亮的形象来。从那以后,便一发…  相似文献   

8.
太阳 《中学生百科》2011,(21):30-31
无知者无畏,但有知者更无畏。这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作家、外交家、木牛流马专利的发明人诸葛亮先生在他的论文《我是如何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中告诉我们的。诸葛亮先生绝顶聪明的形象早己深入人心。但有一个现象让人奇怪,有些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都听说过《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吧:周瑜为难诸葛亮,向他提出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的无理要求。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晚上,诸葛亮用载有草人的船驶向曹军,生性多疑的曹操下令放箭,让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就从曹操手里获得十万支箭。诸葛亮之所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周瑜布置的难题,就是因为他能巧用一个"借"字,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其实,在解答有些数学题时,当题目的条件不明朗或是相对较为复杂的时候,我们不妨学一学诸葛亮,也去"借"一下,以便寻得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借"一个数字,让题目的条件更充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向来是一个儒家文化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而儒家文化非常注重"修身"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身正,其谁不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种种格言警语无不提示我们要注重自身修养。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校长,又该如何养气修身呢?  相似文献   

11.
王强 《中国教师》2015,(1):15-18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特点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研究新成果。社会  相似文献   

12.
刘备作为一个贤明的封建仁君,他的"三顾茅庐"侧重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至诚精神。"三顾茅庐"里的诸葛亮,是作者罗贯中所仰慕和歌颂的知识分子形象,他熔铸着作者的理想与抱负。"三顾茅庐"不仅在全书的情节发展中具有关键意义的篇章,而且在艺术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彩文字。  相似文献   

13.
凌琳 《文教资料》2007,(34):23-27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有其真实的地方,也有艺术上的加工,本文通过历代文人、史学家对诸葛亮的不同评价来考证诸葛亮的真实形象,从中也可以看出罗贯中在诸葛亮身上所寄托的个人愿望,也可以反映出时代精神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整体把握的前提下,结合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着重分析小说中人物诸葛亮的性格、行为、能力,探讨诸葛亮所谓的"智慧"给蜀汉集团带来的影响。提出诸葛亮"小智大愚"的观点,指出诸葛亮的智慧只是停留在微观的层面上,其人物本身并不具备站在宏观层面上审时度势的气魄和能力,他并没有那么"神"。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形象是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与内容。襄阳市把三国文化当作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曾经隐居襄阳古隆中并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历史人物诸葛亮自然就成了塑造襄阳现代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应围绕"诸葛亮文化"展开襄阳文化战略规划建设;延伸"诸葛亮文化"而进行襄阳亮点的宣传;塑造"诸葛亮文化"而进行襄阳城市个性建设。襄阳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诸葛亮形象的作用,就需要在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环境设计、公益广告设计诸多方面,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规划性的安排,便于在城市形象的宣传与塑造中,突显诸葛亮形象与襄阳城市形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罗贯中塑造的诸葛亮是一个军事、政治、外交方面的全才,有着超人的智慧。他神机妙算,用兵如神,是一个理想中的完人,笼罩着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诸葛亮形象是集历朝历代人民大众的智慧而成,他是历代人民理想、愿望、希望的凝聚,也是罗贯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问题,历来基本上是肯定的.但在一些具体问题方面,尚有分歧之处.有论者认为:诸葛亮在拓土开疆上远逊于曹操,此种观点实以北宋苏轼所论最具代表性.受其影响,今之论者也往往单纯从军事才能及其成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认为诸葛亮不如曹操.必须看到,诸葛亮与曹操的身份不同,他们发挥作用时所处的年代、环境也不尽相同,因而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的不可比性.同时,评价诸葛亮,更应从其治国安民的政治才能以及德望人品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衡量.即从军事方面来看,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就是他的军事智慧和军事才华相结合的典范.他谋划了联吴抗曹,平定了南中叛乱,这既闪耀着他的政治智慧,也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至于诸葛亮五次北伐,出师未捷,因有诸多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制约,事实上殆无成功的可能.北伐未成,却反映出诸葛亮置艰危于不顾,矢志不渝、北定中原的意志.诸葛亮深具文韬武略,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是集器量、将略、用人等方面的复合悲剧的历史形象.他的悲剧既是个性悲剧、人格悲剧,也是社会、时代悲剧和贤人政治悲剧.其"一生唯谨慎"、"事必躬亲"、"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些既是诸葛亮自我实现的成功因素,也是其在治蜀期间的个人悲剧以及由此长期演聚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和民间智慧文化人士的偶像与世俗人格化身的表现.这种大成悲剧形象,不仅有其贤人政治文化的局限性和危害性,也深具经久不衰的影响力和人格悲剧魅力.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去世后,他的形象被后人不停地多重解读,但是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时期的人,从不同接受视野接受诸葛亮,诸葛亮的形象呈现不同的色彩。宋元时,程朱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使其"忠臣"地位不可动摇。宋元时期的讲史和杂剧,把诸葛亮的谋略与智慧夸大了,逐步地把他推到了神仙的座位上,列入道家仙人的行列,至此诸葛亮的神异形象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穷尽人间一切褒誉之词塑造的完美形象。他无所不知,战无不胜,令人钦佩赞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肃然起敬。但是,这样一个忠智两全、近乎神人的诸葛亮,终其一生也没能实现匡复汉室的理想,而且蜀汉政权还是三国中最先败亡的一个,这个事实真让人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