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社新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讲到清初赋役制度的改革——“摊丁入亩”。由于教材叙述简略,不少学生常问起“摊丁入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首先,“摊丁入亩”是清初统治者在明“一条鞭法”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实际变化情况而进行的赋役制度的调整。清初赋役制度沿袭明朝的“一条鞭法”,按照地丁双重标准征收赋役,地有地税,丁有丁银。丁税的征收虽有部分已摊入田亩之中,但按丁纳银仍是无地少地农民的一大负担。因此农民常常隐瞒户口,甚至不敢落户垦荒。康熙帝即位后的四五十年间,全国人口数始终停滞在1920万~2000多万的水平上,导致“有…  相似文献   

2.
秦朝实行每夫百亩的授田制,按倾征收田税是真实的存在而非“假设”,西汉完全沿袭了秦朝的土地、赋税制度、依然按顷征田税,西汉农民实有土地数与纳税数额背离,就国家而言农民纳税有统一数量标准,而农民的实际交纳数则决定于地方官吏的执行状况,没有统一数量标准;其实际征收程序亦复杂多样,从剥削率的角度分析,井田制的“十一而藉”和十税一相等完全成立;原对凤凰山简牍解正确,而李则误读该简,导致统计错误。  相似文献   

3.
<正>校长心语去年上半年,刘国钧高职校的校园里建了一个三亩地的"开心农场"。植树节那天,还隆重举行了"春耕春播仪式",有许多学生自称是校园"小农民","开心农场有点甜(田)";还来了学校物业保安队伍里的许多"真农民",他们担任技术指导,成了学生"农民"的"师傅"。学生们挽起衣袖,挥动锄  相似文献   

4.
作为沿海地区最典型的省份,由于本地浓厚的化传统、发达的经济基础和士绅群体的推动,江苏近代义务教育形成了独特的模式:一方面,它始终保持着全国义务教育的先进位置;另一方面,其义务教育普及率并不高。在近代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江苏首开义务教育亩捐,注意保持与中等、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当比例,都是值得注意与研究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歧义与望文生义,一个是语法问题,一个是学习方法问题.不是一回事;但就语言运用的效果看,它们有一定的共性。印都有“歧”的特性,因而往往把他们当成了一回事。将它们加以对比澄清,把握歧义与望文生义的本质区别,可以提高语言修养。  相似文献   

6.
正一位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没钱供他继续上学,他就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他19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稚嫩的双肩上:他要照顾体弱的母亲和瘫痪在床的祖母。20世纪80年代,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块水洼地挖成池塘,想养鱼。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又把水塘填平。这件事成了一个笑话,在别人眼里,他是个想发财但又非常愚笨的人。听说养鸡能挣钱,他向亲戚借了500元钱,养起了鸡。但一场洪水过后,鸡得了鸡瘟,几天内全部死光了。500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只  相似文献   

7.
农田作为养育人们的土地,是古诗文中常用的意象。在古诗文中却很少直接称其为农田,而代之以“南亩”。我们对于“亩”很容易理解,就是田地的意思,那么“南”字作何解释呢?下面结合古诗文中的例子,作以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这种变革集中表现在生产关系的变革。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产品的分配形式土地税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实物地租转化为劳役地租,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关于实物地租的起源问题,过去人们一般认为最早起源于公元前594年鲁国开始实行的“初说亩”。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尤其是对当时齐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管仲改革情况的分析,认为实物税最早起源于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即根据土地质量的好坏征收一定量的实物税收。  相似文献   

9.
10.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科学地把握语文课堂节律,艺术地调动语文课堂气氛,全面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这些都将为中学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摊丁入亩"制度对清朝人口的急剧增长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这是史学界比较普遍的看法.笔者从徽州现存的族谱资料入手,通过对该制度实施前后徽州家庭平均每户生育子女数的统计,得出两者数字接近的结果;并从医学史发现18世纪以前,我国并没有普遍实行行之有效的节育措施.从而认为对"摊丁入亩"促进人口增长的看法要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2.
2003年3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湖北代表团讨论会上说: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像唐朝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等。每次税费改革后,农民的负担不降反而升,走向了改革的反面,于是温家宝总理指出共产党人一定要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明代张居正实行的赋税改革。一、张居正实行赋税改革的社会背景;二、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三、张居正赋税改革的意义及其在中国赋税史上的地位。唐代杨炎作“两税法”.开创了在我国赋税史上“以产为本”代替“人丁为本”的先河,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是在“两税法”的基础上,开始改变了赋役分征的办法,使二者合而为一,产生了“摊丁入亩”的趋势,为清代的“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奠定了基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次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平等、多元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课文的潜在因素和学生的内在潜力,引领学生从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抓切入点,纵横想象,有效地进行拓展小练笔。  相似文献   

15.
小朋友,你已经学过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等单位,对“米”“平方米”“千克”等都很熟悉,这些多是国际统一计量单位.那你听说过“公里”“斤”“两”“丈”“尺”“亩”等单位吗?虽然在现在的数学课本上很少见到,但在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在“火冒三丈”“半斤八两”“一亩三分地”等词语中也常常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认识并了解这些单位,对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都有很大帮助.下面,我就从数学角度给你简要介绍几个.  相似文献   

16.
顾小雨 《新读写》2011,(11):49-49
天边万物静谧,云静静地飘,和煦的风吹得草丛中的叶片轻轻飞扬,天边火红的云彩如泼墨一般层层渗透,有一个女孩,静静地站在花丛的中央,她明澈地笑了,她说:“生命是跌撞的曲折,死亡是宁静的星。”  相似文献   

17.
从地域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石林县亩竹箐乡撒尼人思想文化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找出撒尼人贫穷落后的根源,进而得出解放思想.发展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孟子》译文,评论其得失,其中张以文著《四书全译》中的译文最好。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披着宗教外衣,但它是一次农民阶级的革命。中国农民阶级的理想和愿望通过《天朝田亩制度》得到了比较完备的表现,也通过《资政新篇》预示了中国社会由小农业向大工业迈进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摊丁入亩”是清代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口在清朝出现了激增现旬,大多数学认为“摊丁入亩”是清代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摊丁入亩”对清代人口发展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摊丁入亩”固然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摊丁入亩”政策亦有其局限性,“摊丁入亩”政策是封建的赋税制度,是为封建统治服务服务的,因此,有其阶级局限性与欺骗性,有的学之所以认为“摊丁入亩”是导致清代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未认识到它的比较隐蔽的欺骗性,未弄清人头税以及人口与因亩税之间的关系,就是说只看到剖的表面现象,而未看到问题的实质。如果说“摊丁入亩”对人口发展有影响的话,那就是说只看到问题的表现象,而未看到问题的实质,如果说“摊丁入亩”对人口发展有影响的话,那就是开始时期的口号作用和取消丁税后大量隐匿人口的查出,使人口的表面数字猛增,清代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三点:中国人口增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相联;医学的发展使人口死亡率下降;农作物新品种的增加与人类食物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