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制建设离不开法学教育。在许多国家法学教育既是其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该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法学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法律执业资格的取得决定着法律职业者队伍的素质和知识构成进而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水准。那么在党中央厉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我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法律人才?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如何衔接?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1986年以后我国设立了律师资格考试实行律师职业(执业)的资格的认定和市场准入制度来检验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为了…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人才培养问题己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众多对未来的展望、研究、分析中,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塑造未来法学教育模式?这是中国法学教育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法律人才类型的基础上,对11世纪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问题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3.
法律变革与法学专业人才需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正在进行 2 1世纪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法律人才。于是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 :未来社会法律发展变革的图景是什么 ?这种变革图景对法学人才培养会提出什么样的需求 ?只有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才能把握好法学人才培养改革方向。一、法律的变革(一 )现代法治精神的确立1997年 9月 ,党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载入了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十五大报告中 ,标志着我国已摆脱政策上和理论上的混沌 ,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迈进的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 ,…  相似文献   

4.
完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发展迅速,却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要解决好当前法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方式。促进法律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法律人才职业道德素质,完善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推动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同时也使高校法律人才培养面临着如何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创新法学教学方式,推进法学教育跨学科多元化学习以及法学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度融合的问题。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法律人才的培养应科学确定培养目标,着力于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丰富法学课程的内容设计。  相似文献   

6.
"卓越法律人才"是教育部与中央政法委共同拟定的培养高素质、高质量法律与法学人才的目标和定位。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现行法律教育中对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认识,分析现有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存在的认识冲突和理念差异,指出了导致法学交易体制、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所存在的矛盾。文章在尝试提出对卓越法律人才的正确定位的基础上,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设定具体实现进路,以期在当前环境下共同探讨出一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法律人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法学教育是高等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法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职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构建高职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法学教育是高等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法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职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构建高职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以教为中心",削弱了法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推进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符合时代潮流、社会需求,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成为广大法学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之一.论文紧扣构建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题,论述了高校构建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构建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大众化的法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社会对法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因此,改革传统的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引导法学教育从大众化到法律职业精英化发展刻不容缓。本文试从调整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法律人才培养标准、强化法律职业技能教育、改革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四方面对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展开研究,以期对我国的法学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法学教育模式决定了法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一不足,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方面具有优势.明确法学教育改革的内容、目标和关键问题,引入法律诊所教育模式,构建法律诊所教育模式体系是这一模式选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召开,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对于当下法学教育改革转型、推动法学教育的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依法治国的提出促进了法学界对法学教育问题的反思,而对法律人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则成为法学教育问题的最终落点。本文从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对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分析传统法学教育弊端,提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途径,以期在法律实用主义视角下对法学实践教学进行探索,对培养法律人才的批判性思维起到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法学教育,特别是法学学位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着全面而急迫的挑战。深入研究法学教育发达国家的制度实践,总结其多年累积起来的宝贵经验,剖析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是提升中国法学教育质量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本文系统分析了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法学教育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提出并反思"培养什么样的法律人才"、"怎样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这两个重大问题,为讨论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依据是从法律人才的质量反观法学教育的质量的认识结果。这项计划是为弥补不足而为的补救。从法律人才队伍现状发现的法学教育的不足主要有三,即:①教育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不足;②教育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不足;③教育培养西部基层需要的法律人才不足。教育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不足、教育培养西部基层需要的法律人才不足和教育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不足,可以归结为"供求关系"上的不足,而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不足是我国法学教育普遍存在的不足,是我国法学教学质量上的欠缺。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是所有法学教学单位共同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是新时期引领和指导法学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方针。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基础和前提,认真思考法律伦理道德素质教育定位,将法律职业道德课程纳入教学内容,全面拓展法律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具备法律心性和人文精神的未来法律职业者是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这既为高校法学教育指明了方向,也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2012年,湖南大学法学院成功获批国家级卓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下面这组文章是该基地老师不断探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全国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期待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中国目前的法学教育远远不能满足法律人才的国际化需求,培养厚基础、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的涉外法律人才成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立足于现实,克服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困境,提出合理和科学的对策,以应对日趋增强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是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