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幼儿的归属需要是指幼儿对同伴、教师及所在班集体的需要,是幼儿希望自己被同伴、被教师认同和接纳的一种心理需要。在情感上,每个幼儿都希望自己属于一定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如果幼儿能够和同伴、教师保持有意义的联系,自己的主  相似文献   

2.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15):48-49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愉快、振奋等;当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痛苦、失望等,如果人的合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受挫感、忧郁感和压抑感,进而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心理行为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幼儿的心理需要,并要努力满足他们合理的心理需要。一、热爱幼儿,关注幼儿,满足幼儿被关注和被爱的心理需要在我们的一项相…  相似文献   

3.
幼儿的自我表现需要是幼儿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价值,以求得他人的肯定与传扬的一种需要.自我表现需要的满足是幼儿自信心形成和成功应对各种情境的动力来源.人们通常将自我表现仅仅当作一种能力甚至是技能来培养,而忽视了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意义.幼儿园应创造条件,满足不同能力层次、不同性格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进而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归属感是指幼儿对同伴、教师及所在班集体的情感需要,是幼儿希望自己被同伴、被教师认同和接纳的一种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5.
莫源秋 《教育导刊》2009,(10):25-27
自由自主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其基本的心理需要。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应该努力为幼儿提供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以便能满足幼儿自由自主的需要.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它包括结构游戏、角色游戏和体育游戏。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结构游戏以其随意性更受幼儿欢迎。在结构游戏中,幼儿可以随心所欲,更能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的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幼儿的多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在结构游戏中幼儿有那些心理需要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需要环境进行了思考和阐述,与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8.
学前儿童对愿望与情绪之间关系的认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种不同性质的需要(心理和生理需要)出发,考察了90名3-5岁幼儿对愿望是否满足引发的情绪认知,结果表明:(1)90%以上的幼儿都能理解愿望满足将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2)他们对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引起的消极情绪反应的认知要显著差一些,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发展趋势,并且这一理解依赖于需要的性质;(3)在心理需要与生理需要相冲突的情况下,多数的3、4、5岁幼儿作出符合主人公心理需要的情绪判断.这些结果从愿望产生的根源上揭示出幼儿对基于愿望的情绪的认知发展,探测到其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需要优先效应",扩展了当前对幼儿朴素情绪理论发展的认识,对父母的育儿实践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顾丽亚 《山东教育》2002,(33):38-39
近年来,许多幼儿园都在尝试组织幼儿开展自主游戏。在此过程中,大家也都认识到,在自主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可以充分享受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它更能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的人格得到尊重,使幼儿的多种需要得到满足。作为大班幼儿,知识、情感、经验和能力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归纳起来,他们的心理需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有很强的动手操作和兴趣方面的心理需要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大都是借助动作进行的,年龄越小这一行动特征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幼儿都希望在同伴和老师心目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幼儿经常获得成就感,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就能自信地应对各种困难.在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成就需要,努力满足每个幼儿的成就需要,进而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刘丽 《幼儿教育》2012,(26):4-5
看到这个题目,许多家长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会。如为孩子买东西,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没错,需要的满足是幼儿快乐的源泉。但是,幼儿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有物质需要,更有心理需要。一味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只能使他们获得短暂的快乐,这还不算真正地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各种心理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出现行为偏差。比如,当孩子听到家长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我们家孩子只知道吃,什么都不喜欢学"时,他就会感到自尊心受  相似文献   

12.
严碧芳 《山东教育》2003,(15):47-49
幼儿心理压抑是一个较容易被忽视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幼儿心理压抑问题常见的外部表现,认为活动空间的减少,成人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和不正确的教养态度以及幼儿抗挫折能力普遍偏低是幼儿心理压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减轻幼儿心理压抑和增强幼儿心理强度的解决策略。在成人的眼里,幼儿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幼儿都有过压抑心理的不良情感体验。压抑是一种人类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它是个体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冲动,即使人感到困扰或痛苦的思想欲望或经验阻断在意识域之外,使其不为自己所觉知,以解除…  相似文献   

13.
幼儿期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否和满足方式将直接关系着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本文探讨了幼儿成长性需要和缺失性需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正确认识幼儿需要的重要意义,重点论述了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育策略,如充分满足基本生理和安全需要、延迟满足、给予无条件关爱、自由选择成长、保护好奇心等。  相似文献   

14.
幼儿期各种需要的满足与否和满足方式将直接关系着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本文探讨了幼儿成长性需要和缺失性需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正确认识幼儿需要的重要意义,重点论述了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育策略,如充分满足基本生理和安全需要、延迟满足、给予无条件关爱、自由选择成长、保护好奇心等。  相似文献   

15.
5~6岁幼儿是分床的最佳年龄,因为此年龄段,幼儿的独立性增强了,自理能力提高了,心理发展也日趋成熟,而又面临将进入小学学习,无论从他们的生理发展还是心理需要来看,都到了该分床独自睡觉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而角色游戏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很受孩子们的欢迎。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游戏中的角色可以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王丽琴 《宁夏教育》2011,(10):25-25
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如何更好地利用游戏来带给幼儿快乐,使其人格得到尊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呢?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主要采用临床谈话式问卷调查法,考查304名幼儿的需要发展,结果表明:1.幼儿需要的结构具有系统性、整体性;2.幼儿的优势需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结构;3.幼儿需要的发展具有集约性、扩散性和不同步性;4.五岁是幼儿生物需要向社会性需要、精神需要转化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9.
<正>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并且为此付出了很多:拼命工作,希望挣更多的钱为孩子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孩子真是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可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孩子并不买账,他们并没有因此快乐起来。原因何在?这要从幼儿快乐的源泉说起。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引起的主观体验。也就是说,幼儿的快乐来自外界事物对其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诚然,幼儿有一定的物质需要,但这个需要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心理需要。一味满足幼  相似文献   

20.
角色游戏是许多孩子喜爱的游戏,能满足幼儿喜欢模仿的心理需要.角色游戏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是促进幼儿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最好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角色游戏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适宜指导能够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