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国家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的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科学的教育理念、本土化的学术理论、有效的管理机构、优化的课程体系、专业的师资队伍以及完善的服务体系,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健康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于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教育活动,即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解决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内外因素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心理健康的学校社会工作对学生具有预防、补救与发展的功能,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借鉴国外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展望我国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总体上强调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运作上提倡国际化、协作化、本土化和人性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服务的实效性;策略方法更加系统化、整合化,更具创造性;从业者要求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始于80年代中期。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展较快、成绩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概念不清、归属不明,沟通不畅;地区间、学校间发展极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员极度匮乏;操作缺乏规范;理论研究水平较低,指导实践不力;本土化步伐缓慢等。对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工作取向;抓好理论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活动建设;促进本土化与职业化;发展自主性教育;完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体系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应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服务方法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体系的发展性、引进与开发测量工具等方面入手建立中国本土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体系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应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服务方法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体系的发展性、引进与开发测量工具等方面入手,建立中国本土化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内地开始之初,由于缺乏本土专业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学校心理学理论.到目前为止这种现象仍在一些地区普遍存在.由于文化和地域等差异,引进的理论和方法难免会与本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不兼容".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内涵及意义,并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标准是数十年来心理健康研究领域中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概念界定模糊、混乱;理论派别多,标准不统一;重理论、轻实证;重西方理论的移植,轻本土化研究等。要使心理健康标准“殊途同归”,应该以系统发展观作为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组织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积极整合多学科及各理论流派的研究成果,争取“视域融合”;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反复结合,最终逐渐推进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标准的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并重,并逐渐从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两者关系的梳理与分析,表明积极的心理健康品质可以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创造力培养提供前提与保障,而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活动也会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这两者的辨证关系,再次证明在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的重要价值。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编制中国特色本土化的心理健康评价工具,开发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与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危机预防与干预服务系统,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工程,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制高点,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提供新理念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心理健康本土化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了当今中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 ,认为目前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理论派别多 ,标准不统一”、“理论探讨强 ,实证研究弱”、“照搬西方的多 ,本土化研究少”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 ,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本土化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研究从借鉴国外的经验和直接引进理论到走上本土化的道路,无论是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方法,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研究工作总体水平不高,缺乏规范性,我们有必要回顾和反思以前的研究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以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21世纪社会、教育和个人发展的更高要求,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显得比较落后。当前,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表现出新的趋势:工作者资格认定的职业化、高学历化取向;工作者培养的专业化、研究化与实践化取向;内容的综合化、途径的多样化与整合化取向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取向。借鉴欧美国家的有益经验,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实内容,整合模式;加速现代化,推进本土化。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心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认识到文化对人们心理与行为的影响,熟悉中国的文化背景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在实践中,要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现本土化的特征,要把西方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巧与中国的特有文化因素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美、英、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并率先在英、法等国家中发展起来,美、英、法等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与服务。研究美、英、法等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大有裨益的。借鉴美、英、法国家的有益经验,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加速现代化,推进本土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心理健康观念的研究:分析的框架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观念有不少争议,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差异的影响。笔者通过跨文化的安全分析,说明心理健康观念进行文化对借鉴欧美心理健康理论、建设我国本土化心理健康理论、促进少数民族心理健康专门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三个维度-文化区域群体、文化族群和文化个体间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心理和行为的精髓反映,蕴含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6.
以1989-2009年中国本土理论心理学、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实证研究为理论基础,以中国本土文化话语体系为心理教育学概念建构目标,以西方心理学问卷量表编制方法为参照格式,赋予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以中国本土定义和内涵。通过健康与素质、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概念的本土化定义,基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本土化标准,基于自评问卷量表的信度限制,区分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城市、乡村,中学生、小学生,自评、师评、家评,依2223维度编制1套问卷20个分问卷。2009-2019年初步实验证明,这种设计更加简便和有效,有利于提高甘肃省域中小学生心理测评与教育的实效。2020年开始再推广、再实践,初步构建出中国本土、甘肃区域、分类型、别年级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自评、家评、师评组合互证的测量评价与咨询辅导甘肃模式。  相似文献   

17.
福建师范大学叶一舵教授的新著《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书 ,最近由开明出版社出版。书中首先探讨了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理论问题 ,从中引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紧接着又探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主要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系统及其支持系统作了深入的论述。最后 ,讨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趋势。书中对许多讨论乃至争论问题的阐述富有新意 ,如心理健康及其标准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问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结合”问题、本土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两大重要渠道,两者具有共同的理论渊源和一致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具有相容性,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进行本土化的探索,对解决大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两大重要渠道,两者具有共同的理论渊源和一致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具有相容性,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进行本土化的探索,对解决大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实务性强的专业,它的理念、理论基础和结果导向与"服务—学习"教学模式具有一致性。借鉴美国"服务-学习"教学模式运行经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者应该立足于资源整合视角,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构建"服务-学习"教学模式,实现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的归置与改革,进而挖掘其本土化应用路径,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为服务社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