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根据教育部 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东北大学将原来的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三个专业整合为宽口径的冶金工程专业 ,并制订了新的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克服了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而忽视创新  相似文献   

2.
一、转变观念 ,拓宽专业 ,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是国内唯一具有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全部三个冶金类专业的学校。铁、钢、电、轻、重、稀以及冶金物化专业始建于 50年代 ,是国内最早设立这些专业的大学。 80年代合并为钢铁冶金专业、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我校这三个专业分别是国家、省、部重点学科 ,都具有硕士、博士授予权 ,还是冶金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多年来已为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三个专业同属化学冶金范畴 ,课程体系有相当大的相似性。以往在攻克攀…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对冶金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冶金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使冶金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自如地运用冶金专业英语知识,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又是冶金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分析了目前市场上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对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更好地提高高职冶金专业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钢铁冶金工艺及设备涵盖了炼铁、炼钢及连铸工艺流程及设备等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了冶金工艺及设备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现代社会发展及冶金能源及资源结构的变化,迫使当代冶金工艺流程和设备结构发生变化,因而需要对冶金工艺及设备课程在内容上进行调整,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以期培养符合社会及工业发展需求的冶金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5.
陈新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冶金物理化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长期从事冶金物理化学理论、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并把物理化学应用于冶金、材料等学科,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冶金物理化学专业。1952年陈新民先生受命筹建中南矿冶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是中国冶金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对火法冶金、湿法冶金、氯化冶金及熔体热力学理论有深入的研究。他的“金属—氧系热力学和动力学”“高温熔体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有色金属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建校初期的困难条件下,他遵照中南教育部的要求,以“革命的精神、革命的办法,艰苦奋斗,团结建校”作为建校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招生》2009,(5):61-61
冶金工程 学科:工学 门类:材料类 专业名称:冶金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7.
根据培养适应冶金行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要求,在分析冶金行业软件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了软件工程(冶金方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五个方面,探索软件工程(冶金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型大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站在高校和冶金行业未来发展及人才需求的高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进行了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实践。通过理论学习、思考以及人才培养实践,本文提出了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导思想以及培养途径。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我国冶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探索了一条有意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何汉兵 《教师》2012,(29):49-49
实习是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点实践环节,针对中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已有的实习模式与特点、实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已实施的举措,作者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冶金行业对创新型冶金工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一、冶金学科的一个新梯级任何提取冶金或物理冶金过程,都是由某些单元操作组合而成,而绝大多数单元操作的共同本质又可归纳为动量、热量与物质的传递过程(简称“三传”)。关于冶金传递方面的著作,过去尚未见到。中南工业大学梅炽教授,在多年的研究与教学的基础上,写成的《冶金传递过程原理》一书,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冶金中“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分析新形势下冶金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并结合冶金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冶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进而提出冶金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土法"冶金"严重威胁周边环境的生态安全,给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选择陇南土法"冶金"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土法"冶金"的原理,总结土法"冶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对生态的严重破坏等,并提出了减小危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湿法冶金设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阐明了湿法冶金设备课程在冶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湿法冶金设备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分析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阐述了保证湿法冶金设备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适当采用互动教学方式,运用实例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广东工学院的前身为广东矿冶学院,原设有钢铁冶金、有色冶金及稀有金属冶金等专业。1980年调整停办,但图书馆仍有大量中外文冶金专业图书及检索工具书,并继续订购一定数量的冶金专业书刊。广东工学院复办后,又有部分冶金专业教师转到图书馆,成为从事号业情报服务的人才基础。他们利用这一优势,及时加强了冶金文献情报资料的管理和基础工作,积圾为学院及社会开展冶金情报服务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们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  相似文献   

15.
孙丽娜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1):4+105-F0002,F0003
《炼钢学》是冶金工程专业的主干课。主要讲授炼钢的基本理论、炼钢方法、主体冶炼设备、炼钢工艺和基本操作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冶金工程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转炉炼钢、电炉炼钢及特种冶炼方法,生产工艺流程及相应的冶金设备操作,为从事冶金工程生产、管理、设计、科研、教学的专业人员奠定基础。该课程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该专业教学优势和特色,为辽宁科技学院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环境科学是一门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本文结合冶金工程的专业特点及《环境科学概论》的课程特点,教学中提出在简要讲解环境科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按冶金过程中有色冶金污染源、冶炼烟气与粉尘污染控制技术、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重金属废渣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过程中物理污染与控制、清洁冶金及有色冶金污染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等专题进行模块式备课,根据专业特色精选、补充、调整与重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以冶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动态,以案例研究为核心,融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于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高效集成与优化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模块式教学等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创新与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表明此教学改革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国内外传统冶金高校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冶金传输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以知识结构为主旨的冶金传输原理教学体系。建立了"课程内容设计→课堂知识讲授→重要知识体验→知识升华演绎→学习效果反馈"的完备教学循环体系;创造性地开展了冶金传输原理诗词大赛,深化知识体验;建立了开放教学实验平台,强化了知识运用。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环境科学是一门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本文结合冶金工程的专业特点及《环境科学概论》的课程特点,教学中提出在简要讲解环境科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技术与方法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按冶金过程中有色冶金污染源、冶炼烟气与粉尘污染控制技术、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重金属废渣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过程中物理污染与控制、清洁冶金及有色冶金污染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等专题进行模块式备课,根据专业特色精选、补充、调整与重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以冶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动态,以案例研究为核心,融科研成果及工程实践于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高效集成与优化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模块式教学等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创新与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表明此教学改革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冶金工程本科生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是北京市精品课程"冶金工程实验技术"的实验课教学部分。针对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培养研究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对冶金工程本科生实验教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职业技校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从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努力,推进职业技校冶金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