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经济增长问题始终牵制着我国的经济主体,农民问题即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增加农民的经济必须从两方面入手即: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好以上两点最主要的即是需要迫切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问题。农村职业教育对于农村人口素质增长,农业发展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素质现代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农民素质的低下,就仅制约着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的掌握程度,而且还影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流进程,致命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难以实现。中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抑制发展农业经济的一大问题。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发展中的最大矛盾和问题就是人均占有资源少,农民人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一笔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降低了农业经济效益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严重制约了农民的收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仍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环境,虽然在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上有一定的松动,但是城乡居民在生存质量、文化素质、基本技能等各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依然十分艰巨。本文分析指出了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些因素,并做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8亿多农民。因诸多原因,我国农村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这是摆在我国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本立足于我国农村现状,提出五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即:调整非农产业发展方式,增强非农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加强农业深层开发,提出其自吸纳劳动力的水平;发展劳务出口,开拓国际劳工市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实施沿海大城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畅不仅影响了农民的就业和收入,而且成为制约我国城乡发展的"瓶颈",深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探讨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对加快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存在着显著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人口、劳动力与资源的配比不合理,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空间过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和农村居民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要求,农村还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之所以面临重重困难和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超过农村产业需求的那部分劳动力,其实质是许多农民正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不…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民在由农业转向非农业产业、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独特问题.伴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特别是教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日显突出.本文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着重对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在家儿童的个性作个案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以农业为依托,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发挥着显著而独特的作用。肇庆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在推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应注意发挥好农业、农民、农村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的特点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04年4月由农业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共同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来,全国兴起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热潮。这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其重大意义,正确把握转移培训教育的特点,促进其健康发展。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战略意义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民的职业素质,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有效地转移,而且有助于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教育体系。(一)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与创业的能力。随着农业市…  相似文献   

10.
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方向、层次以及转移的成败、转移的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民素质总体较低的状况,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劳务市场的开放,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或向非农业产业转移,或跨地区流动,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急剧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无疑是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但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目前的情况下,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使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人。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东营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农民素质为前提,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快实现农村工业化步伐,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充分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东营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加强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农民素质为前提,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快实现农村工业化步伐,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充分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又是制约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瓶颈,那么,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科学地实现转移,也就是农业实现现代化和农民富裕问题的核心。因此,在转移模式的选择上,应该对别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所借鉴,以便科学地研究与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方向、层次以及转移的成败、转移的社会影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民素质总体较低的状况,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6.
农村职中如何走出困境我国有9亿农民,如何妥善处理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使其充分就业,将是中国整个建设中的关键之一。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但我国和国外相比,职教事业发展还较慢,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期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河南人口总数由过去位居全国第二位跃居首位,其中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农民人均收入偏低和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这部分劳动力整体素质尤其是科技化素质不高,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对量不断增加,加之劳动力各种结构性分布的不平衡,形成了劳动力的“结构性剩余”和“绝对性剩余”并存的局面,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数量和速率上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劳动力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必须实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成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必然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制约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成人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力保证。为此,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村全体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积极开展已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的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产业化的最终实现要依赖中国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除正规学历教育外,更需依赖农村继续教育体系的完善。为此,需要从推广农业科技的继续教育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协作的继续教育体系、农村治理机制的科学引导体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及以"农民大学"为代表的普及型继续教育体系几个方面来实现对农村继续教育体系的整体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农业劳动力过剩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普遍的现象。我国12亿人口,80%以上分布在农村。我国劳动力的分布与人口分布也基本一致。现在农村劳动力每年新增1300多万人,累计大约有2.3亿剩余劳动力。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严重限制农业劳动生产的提高,阻碍农业生产手段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