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我国媒介的变革:媒介功能多方面的拓展 二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新闻媒介(主要指报纸、广播、电视)自身进行了改革,并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媒介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1、媒介信息传播功能从单一的宣传功能向多种信息传播功能拓展。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媒介仅仅被当作单纯的政治宜传工具,属于意识形态媒介,在当时政治挂帅的主旋律下,国家生活的一切以政治为中心,传媒的功能被压缩到狭小的政治宣传领域,而对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传播是极其有限的。改革开放以后,信息流特别是经济信息流的大规… 相似文献
3.
在一本名为《乐死咱》(Amousing ourselves todeath)的序言里,作者NeilPostman比较了乔治·奥维尔《1984》和阿尔多斯·赫胥利《勇敢的新世界》分别对未来的预言:奥维尔担心未来的世界会禁书;赫胥利担心未来的世界没有理由禁书,因为未来的世界没有人读书了;奥维尔担心未来的世界会剥夺人们的信息,赫胥利则担心未来的世界带给人的信息太多 相似文献
4.
这个时代的新闻观是“妄下断言”而不是“探求真实”.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瓦克(BillKovach)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罗森斯特(Tom Rosenstiel),在他们合写的新书《极速》(WarpSpeed)中提出了这个触目惊心的论断.该书于1998年由世纪基金(The Century Foundation)出版.……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长期以来,自然灾害和各种事故一直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让人类如临大敌,防不胜防。即便是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人类也无法完全规避各种灾难(特别是人为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面对媒介能力日益增强,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表示出极大的忧虑: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适当的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则更大。一直以来,暴力新闻频频亮相媒体或媒体抓住某暴力新闻大肆炒作,已经见怪不怪。受众对新异、刺激的新闻有一种本能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新闻,这一概念的要义之一就是忠实的反应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动的面貌。让人们了解他们得以生存的外部世界的真实情况,以便遇到重大情况时能及时作出符合实际的应对措施,从而让问题得到恰当解决,由此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然而人们赖以 相似文献
8.
2002年11月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将制定什么样的方针政策 ,决定着中国今后的命运和前途 ,决定着中国的经济走向。它对中国、对世界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对这个万众瞩目的事件 ,国内外媒体都以空前的规模进行了策划、报道。从南京媒体对“十六大”所作的报道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一、报纸与重大事件紧密结合 ,把热点、焦点变成卖点重大事件里往往包含着提升媒体自身影响力的契机。地球村里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密不可分。一个跨国公司的破产 ,纽约股市的大幅波动 ,战争的爆发 ,都会产生世界型的影… 相似文献
9.
作为舆论先导,西部大开发的报道,目前已陆续见诸各大新闻传媒,然而,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前一阶段铺天盖地的,大多是介绍西部风情,这些介绍和报道,对内地人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特有的大自然风光,了解西部丰富的物产资源及历史和现状,是极有帮助的,但这样的介绍还只是初级阶段的,仅是面上的,还没有深入触及到西部的“经济开发”这个焦点上,倘要说有“经济”成分,最多只是提醒人们那里的旅游资源值得开发而已,然而如何进行全方位的经济大开发,还未未涉及。 相似文献
10.
当 “黑哨”的一些记者同仁和受众的情绪渐渐趋于平静时 ,笔者把一些零星想法略作整理 ,形成了《舆论监督应防幼稚病———对“黑哨”报道的冷思考》一文。①由于考虑欠严谨 ,文中个别词句有欠妥之处 ,比如关于“黑哨”报道“偃旗息鼓”的说法就不准确 ;另外由于学识浅薄 ,拙作所作的某些判断也有失误之处 ,比如 ,笔者在拙文中预测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 ,‘两高’就‘黑哨’问题作出定罪处罚司法解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事实是 ,“两高”虽然没有颁发这样的司法解释 ,但最高人民检察院却以前所未有的“通知”方式 ,要求下级检察机关批捕“…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中的民众知情权--由《南方周末》两则报道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 年《南方周末》头版两次刊登了由于信息公布不及时引发社会恐慌的社会安全事件的报道。前者是京津地区艾滋病病人“扎针”传闻 (见于2002年1月24日《南方周末》) ,后者是九江市民对连续“投毒”的恐慌 (见于2002年5月9日《南方周末》)。这两起危害公共安全的恶性事件发生后 ,当地政府、媒体和警方为了维护民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迟迟没有公布事情真相。但事与愿违 ,就是由于信息公布的不及时 ,引起了当地市民的极度恐慌 ,甚至是社会的震荡。信息不畅通引发社会的恐慌信息论的传播过程告诉我们 ,信息传播的途径是一个动态… 相似文献
12.
13.
14.
关于嘉禾高考舞弊案报道的争论,归根结底,其实是对记者角色定位的理解问题。在今天,过于笼统地声称“记者不能忘记自身的社会责任”,或者过于偏激地强调报道是“记者的天职” (参见 2000年 7月 19日 )《中国青年报》的一组争论文章《在职业精神和道义责任之间》 ),对人们深入思考问题已没有太大意义。记者在社会中应该承担的是什么样的角色,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其实纠缠着复杂的关系。记者 (乃至媒体 )在社会责任和职业精神之间应该如何平衡抉择,记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本文试图以嘉禾高考舞弊报道为案… 相似文献
15.
16.
“客里空”历来是新闻报道的大忌,不管是新闻单位、报道中的当事人还是受众都对虚假报道深恶痛绝。以往对于虚假报道的批评多从强调新闻职业道德和对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等的保护这一角度出发;而去年4月,读者桂运波则以《知音》刊登虚假报道,损害了他作为消费者的权益为由,将这份武汉出版的国内知名杂志推上被告席。法律界有关人士认为:“这次发生普通读者起诉《知音》杂志社,表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从单纯的物质产品领域进入精神产品领域”①。《知音》杂志社在答辩中强调,“商品和服务才是《消法》保护的范畴,而报刊的内容是文…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00年2月 25 H 《中国青年报》第一版以显著位置报道了《两种教育观的冲突》,反映湖南省重点中学株洲二中高级教师罗达雄两年来多次反映基层的“三乱”(乱补课、乱收费、乱发资料)问题而受单位排挤的遭遇。这件事就其发生时间而言,显然已不是新闻。但在教育部的“减负”通知发出之后,《中国青年报》将该事作为新闻刊发,显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但即使在教育部的通知下发之前,“三乱”问题也是屡被禁止的。在当时,罗达雄的遭遇也堪称是新闻,为何那时我们的报纸没有披露呢?是我们的记者没有捕捉到该信息吗?从文中来看,显… 相似文献
20.
会议报道是新闻"金矿"之一,政府诸多惠民政策、决策、部署和行动等大都通过大小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这些关系到民生的信息,就是新闻记者要捕捉的重要新闻。然而,许多新闻记者并未遵循新闻规律,在报道会议新闻时,千个会议,一张脸孔,形成了固定模式,如×月×日召开××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