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拥有5报(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数字报、手机报)2刊(领跑生活、淮海传媒)2网(中国徐州网、彭客网)和10个经营实体的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是城市文化产业建设主力军之一,也是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城市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文化产业是否能够跨越式发展,是否能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拥有五报(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数字报、手机报)两刊(领跑生活、淮海传媒)两网(中国徐州网、彭客网)和十个经营实体的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充分发挥时效高、覆盖广、动员能力强的优势,植根徐州城市文化特色资源,挖掘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通过  相似文献   

3.
传媒链接     
河南中原出版集团成立两个专业子集团 河南省最大的文化产业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公司1月8日挂牌成立了两个专业子集团——河南新华营销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新华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拉开了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深化出版改革、产业升级和战略重组的序幕。新组建的河南新华营销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拥有《销售与市场》、《营销界》、《北大商业评论》等四报一刊,《第一营销》、《我在行》等电子多媒体刊以及第一营销网、营销人才网、万脑共享网等网站,  相似文献   

4.
蒋尧  吴观澜 《新闻前哨》2012,(10):28-29
近年来,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实施战略转型,国内许多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报团)纷纷挂牌改名报业传媒集团,几乎蔚然成风。那么,报业集团改名报业传媒集团,是必然的吗?二者之间,是否根本不同;作为现代报业集中的组织形态,二者之间有无共存的可能呢?一、报业集团纷纷改名传媒集团以江苏本省为例。2008年,徐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改名为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此后,各家报社纷纷跟进,到2011年底。江苏13个地级市日报已有泰州、宿迁、镇江、苏州、淮安等日报都改名为报业传媒集团。2011年10月23日,江苏省的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也聚合旗下23家子媒体(17报6刊2网1手机报),正式更名“升格”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成为当年江苏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5.
城市传媒集团是城市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是整合文化产业资源的有效平台,是培育国有文化市场主体的孵化器。建立和完善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对于城市传媒集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创新城市传媒集团的经营模式,就是要拓宽发展思路,构建创意主导、传媒特色、多元化开发的现代市场经营体系,做大文化、大传媒。  相似文献   

6.
9月7日至9月10日,"第六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在西安隆重召开。陕西日报传媒集团经过精心筹备,携旗下《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农村报》、《当代女报》、《新闻知识》等报刊重装亮相。展区以鲜明的特色、现代的技术、丰富的内容及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7.
田勇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职务,除了报业集团副总编、中国宁波网总编辑之外,他还被委以集团数字新传媒版块“版主”,这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将旗下业务分为报纸杂志版块、出版发行版块、数字新传媒版块和文化产业版块四大矩阵的业务形态。报业集团把中国宁波网、《新侨报》、宁报传媒公司、悦报传媒公司、新文化广告公司等八家单位资产一起打包,并贴上“宁波新传媒公司”的标签,作为统一的独立核算单位。  相似文献   

8.
周亚晖  刘仲黎 《传媒》2019,(9):37-38
为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步伐,十堰日报传媒集团坚持按照“集团式运作、多元化经营、全媒体发展”的总思路,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基础,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路,转型融合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十堰日报传媒集团旗下拥有“3报8网3端12微1刊1栏”等28个媒体和16家企业。《十堰日报》曾被授予“中国地市党报10强”称号;《十堰晚报》被授予“中国地方都市类报纸最具品牌价值10强”;十堰政府网荣获“全国政务新媒体最具影响力品牌50强”;秦楚网荣获“全国地方10强网站”。  相似文献   

9.
2001年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以来,通过8年的锐意进取,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新女报》、《今日重庆》杂志、华龙网等15报1刊5网以及集团广告、发行、印务、地产、旅游等15家公司在内的我国西部地区实力雄厚的一家大型传媒集团,初步形成书报刊印刷、电子传媒及信息产品开发、广告经营、物流配送、旅游文化、地产开发等6大经营体系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0.
兰培 《传媒观察》2013,(2):27-29
并购重组是优化传媒产业资源配置。提升传媒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有力途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推动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进一步强调。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2010年以来,作为文化产业核心产业层的传媒产业并购重组呈现加速推进态势。  相似文献   

1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走品牌化建设之路,而成功地打造一个品牌离不开传媒影响力。传媒影响力对于文化品牌建设和发展是把双刃剑。在文化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很好地整合媒介资源,有效地利用传媒,充分发挥传媒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走品牌化建设之路,而成功地打造一个品牌离不开传媒影响力。传媒影响力对于文化品牌建设和发展是把双刃剑。在文化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很好地整合媒介资源,有效地利用传媒,充分发挥传媒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潜力巨大的体育传媒产业大国,开发体育传媒产业链、有效吸纳境内外资本市场资金成为新时期体育传媒产业的重要任务之一。继2009年9月国务院讨论并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之后,2010年3月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出台的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体育传媒产业可以借机完善投融资体系,迎接新的发  相似文献   

14.
《新闻窗》2010,(2):5-6
记者:遵义日报社发展现状如何?出现了什么新特点?戴林:遵义日报社现拥有三报(《遵义日报》、《遵义晚报》、《遵义广播电视报》)三刊(《遵义》、《遵义通讯》、《遵义旅游》)一网(《遵义在线》)七公司(遵义天泰广告传媒有限贵任公司、遵义浮嘉报刊发行物流有限公司、遵义日报社印务总公司、遵义水木文化传播公司、遵义港澳大酒店、港澳食府、  相似文献   

15.
自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2000年)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以来,迄今为止,我国文化产业和传媒产业已经经过了11年的高速发展,传媒产业的格局在区域、市场、媒体、技术、政策、金融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新闻观察     
近年来,腾讯与地方传统媒体合作创办了一系列网站,引人关注。其中暗含着哪些媒体发展的路径?业内外专家又是怎样解读的?请看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曾革楠的《体制外报网融合:报业转型的探索》。自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7.
《传媒》2006,(4):F0003-F0003
“扳倒井杯”第六届记者论坛,2006年4月上旬在山东济南举行。本届论坛由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主办。《青年记者》杂志承办,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合办,大众报业集团的属媒体(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报、齐鲁晚报、鲁中晨报、半岛都市报、生活日报、经济导报、城市信报等)协办。大众网、人民网传媒频道提供网络支持。  相似文献   

18.
范国祥  远山 《新闻前哨》2013,(7):116-118
报业(传媒)集团的产生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传媒企业的基本标志和产业实力的象征,是整个文化产业的基础产业和主要传播行业。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报刊之友》2010,(12):F0003-F0003
《今传媒》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今传媒杂志社主办的一份传媒行业的综合性理论期刊。《今传媒》前身《报刊之友》创刊于1992年,2003年更名为《今传媒》,杂志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龙源期刊网数据库、人民日报网络中心中文电子期刊、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等全文收录,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在当今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业已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态势。媒介融合引领传媒转型,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传统媒体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媒体融合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十八大以来,国家倡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链高效整合,人才汇聚,这无疑将对我国传媒产业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受当今媒体环境影响,传统媒体人才流动转向新媒体,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人才作为重要的竞争优势,对媒体的经营与发展影响重大,培养懂新媒体以及创意传媒人才将对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期“传媒大讲坛”首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宏撰文《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人才需求研究》,文章系统论述了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用人机制及用人策略,详细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人才需求状况,对传统媒体的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地方党报新媒体的发展路径》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CGXW004YBX)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该文以《杭州日报》为例,梳理了《杭州日报》结合新媒体发展的路径与成效,并提出“报、网、屏”互动是地方党报新媒体发展的一条正确道路。本期“传媒大讲坛”栏目选刊的学术成果有望为产业视角下的媒介融合、媒介融合与文化产业价值构建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