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临海国华珠算博物馆全程参与了珠算项目申报文本的编著工作及宣传片的制作。”馆长雷国华说,申遗过程中的不少实物和文字资料以及现时传承状况,来源于台州,拍摄自该馆。  相似文献   

2.
黎明 《生态文化》2013,(2):24-24
辽宁省抚顺市一个民间家庭蛾蝶博物馆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这在全国也不多见。2012年的一天,辽宁抚顺北关锁阳社区的住宅小区楼群里,响起阵阵掌声和鞭炮声。辽宁省林业厅、文化厅、教育厅、共青团辽宁省委、辽宁省精神文明办及抚顺市政府代表,共同为一对父女创办的满族民间蛾蝶博物馆举行省级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满族民间蛾蝶博物馆是由抚顺县林业局森防站退休职工黎明  相似文献   

3.
2月1日,位于杭州天城路的"万事利丝绸文化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由万事利集团主办的"首届丝绸文化艺术节"同时启动。这家民间丝绸博物馆收藏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上千件丝绸精品,有明清宫廷、民间的刺绣服饰和绣品,也有万事利制作的如A PEC会议上的礼品围巾、北京奥运会上的青花瓷颁奖礼服等佳作,令前来观展的中外宾客、参观者叹为观止。同日,万事利集团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签署了合作协  相似文献   

4.
《文化交流》2010,(8):80-80
安吉龙舞文化博物馆最近正式开馆。中国首个民间龙舞文化博物馆的建成,不仅为浙江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提供了表演平台和鲜活样本,更是对发展当地文化产业和充实文化内涵带来了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是展示和储存文物的专场,而文物作为记录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博物馆这个平台来实现与历史的沟通,与时代的交流。博物馆文物管理作为保存历史文物的重要手段,对于历史文明的宣导,满足人们对历史探索的精神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下博物馆文物管理中出现的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改革策略:建全文物管理体制,细化文物管理的措施,提高文物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6.
游览文化博物馆已经成为现代人了解历史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为了使参观者能够清晰了解某段历史与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博物馆需要展现其特有的文化创作以及特色,利用多种方式提高参观者的观赏体验。采取动画展示以及人员讲解等展览方式讲好文物历史以及背后的故事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展示,这样能够为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基于此,本文就文化博物馆如何讲好文物故事进行探究分析,并阐述一些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刘慧 《文化交流》2004,(2):37-40
民间收藏——传承历史文化的高雅活动1月11日,由浙江省博物馆等举办的“家有宝藏——浙江民间收藏十大珍品”在杭州揭晓。由青铜器鉴定专家马承源、瓷器鉴定专家耿宝昌、玉器鉴定专家杨伯达、书画鉴定专家杨臣彬、杂项器物鉴定专家李久芳5位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以及苏富比香港分公司中国书画部资深顾问黄君实组成的鉴定小组,在对众多的民间藏品进行认真的筛选后,评选出了“十大珍品”。这“十大珍品”是:元《王渊喜鹊鹌鹑图轴》、沙孟海行书《书谱》册、晚商《兽面纹铜鼎》、东汉《重列神人车马画像镜》、清中期《白玉光素碗》、清乾隆…  相似文献   

8.
具有独特教育资源的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展示地方文化,研究历史变迁的重要载体,是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在信息多元、快捷的社会背景下,博物馆如何更好的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普及博物馆文化教育,构建服务大众的博物馆公众形象,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一方田园,半边山水。一瓦一砾,诉说着临安的历史;一器一物,勾勒出吴越的往事。掩映在功臣山下的临安博物馆,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这座坐落于杭州临安区天目路800号、建筑面积达10500平方米的临安博物馆,是临安目前规模最大的文化项目,它承载了临安历史、吴越往事。三大展厅讲述临安往事远远看去,整个建筑群如同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这让不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2月,世纪之交,一项牵动海内外的工程浮出水面——中国三峡博物馆近期将在重庆市破土动工。 这个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博物馆,拥有30万件文物的保存空间,将把三峡文物抢救与保护的成果完整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人们评价,三峡博物馆的兴建,标志着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物抢救发掘工作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陈志明 《文化学刊》2023,(12):127-130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博物馆对新兴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由此出现了数字博物馆。随着博物馆建设理念的进一步提升,由数字博物馆向智慧博物馆转型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和建设方向。本文简述了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从加强对文物信息的标准化采集、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应用、完善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三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新趋势,并介绍了智慧博物馆的使用价值,包括游客行为分析与智慧化管理两个方面。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数字博物馆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全球发展话语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绝大多数国家和行业都在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博物馆行业也不例外。而且,博物馆的新定义也增添了“可持续性”这一重要内容,可见博物馆将在可持续发展议题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未进行深入研究,缺少全球实践案例的探析。澳大利亚的博物馆部门关注可持续发展已有近20年历史,是最早关注该议题的地区之一。因此,分析澳大利亚案例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可持续性对我国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具有现实意义。探讨近年来澳大利亚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将为对这项工作感兴趣的机构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模型,并鼓励更多的机构参与到这个重大的议题中。  相似文献   

13.
巫少飞 《文化交流》2013,(12):20-23
衢州市博物馆说衢州历史6000年,新近经过龙游荷花山选址考古,专家推算衢州历史距今约9000年。  相似文献   

14.
在澳门就要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澳门人在妈阁庙前葡萄牙人当年登岸的地方,建起了讲述海的故事的博物馆。海事博物馆所采用的主题不但反映了澳门,还系统地讲述了中国与葡萄牙的海事方面的历史,及大海对人类文化的影响。馆内充满着大海的气息,门厅的浮雕像,讲述着澳门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在地下展厅,介绍了中国南部渔民群体的生活及澳门渔民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历史的必然;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免费开放后对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在阐释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的意义基础上,探讨了免费开放形势下,青岛博物馆事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南民间泥塑是生长于江南土地上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特色浓郁,不仅是江南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地域历史发展的物证。本文从历史积淀和地域环境两方面入手,对江南民间泥塑脉络进行梳理,对促进其发展的地域环境资源予以分析。可以看出,江南民间泥塑根植于江南地域环境,伴随着地域历史演进、流传、发展、演化。其间,江南特有的自然资源与风俗习尚,优越的地理条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江南民间泥塑,不仅是江南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术,更是研究江南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文博的天地、学术的殿堂,中国丝绸博物馆刚刚度过25周年馆庆. 记得有哲人说过,要想阅读历史,就走进博物馆;无论它是综合的,还是专业的.受这样的影响,笔者与赵丰馆长相约,就围绕"一带一路"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作深度交谈.在小桥流水、传统时尚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我们聊丝绸之路,也聊丝路之绸的过去、现在、未来……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期诸多含有民间信仰叙事的小说中,渐次形成了一系列的或真或幻、或恍或惚、人鬼不分的离奇故事,使得这种小说平添了一种摄人心魄的怪异色彩、荒诞效果。这些作品把审美的目光关注到"民间信仰"这一精神领地,透过它来探究人生的真知、真谛,以及一种"民间—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9.
李爱红 《文化学刊》2015,(3):226-228
青铜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价值。在博物馆中,青铜器也是陈列展示的重要内容。为了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青铜文化,提高社会大众的文化素养,通过对青铜器的陈列展示,博物馆在普及和传播青铜器知识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博物馆青铜器陈列展示的重要性,探讨了博物馆青铜器陈列展示的各种元素,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古代青铜器得到有效的保存和全面的展示。  相似文献   

20.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着战略的推进,各地的乡村博物馆增加并发展起来。山东省的乡村博物馆发展在全国位居前列。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乡村博物馆的发展尤其值得关注。该文首先提出了乡村博物馆的概念,简介其在全国及山东的发展状况;其次从类型、规模、藏品、开放状态、观众等方面概括了济南市乡村博物馆的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乡村博物馆在管理机制、藏品、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功能发挥、资金与人才、与各方交流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并进行了总结。该文对推动济南市乡村博物馆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