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柳宗元的传记、游记、寓言等三类散文中,都蕴含着的侠的意识,通过具有侠的意义的人和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具有正面意义的侠意识,也通过寓言表达了作者对侠的消极方面的警示。柳宗元对司马迁以来的侠的观念作了道德化、伦理化、政治化的选择和提升,他和许多唐代文人的共同努力,使中国侠文化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可能都有着这样的想法:“侠”不仅身怀绝技,而且义薄云天;不仅是异人,而且还是义士。实际上,不同时期的古代小说中,“侠”观念也是不同的。明代小说中的“侠”观念既与前代有着共通之处,也有着新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侠,应该有现实之侠与观念之侠的区别.大约唐代以后,由于观念中的侠符合人们的许多心理期待,从而日渐取代了现实生活中的侠,成为人们对侠的主体认识.在此过程中,侠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标志.把握侠的这种现实与观念的双重性特征,是解读中国侠文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侠行事遵奉的是与世俗不同的观念,本文认为原始正义观念是侠观念的源头,侠从诸子百家思想中吸纳了一些思想观念,由此形成了侠观念。本文重点论述侠观念与诸家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李白的咏侠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侠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汉魏六朝时期侠的形象开始出现在诗歌中,对侠的歌咏到了盛唐时期更是蔚为大观,其中以李白最为杰出,他的咏侠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个性鲜明,堪称盛唐咏侠诗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6.
侠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自兴起就一直影响着社会各阶层的观念和认知态度。随着封建王朝进入鼎盛期,侠义思想和侠文学的发展也在唐代步入高潮。众多文人士子在诗文中歌咏"侠",甚至在中晚唐时期出现了一批专门描写侠义形象的小说。作为一代诗圣,杜甫传世的1400多首诗歌中也有许多关于"侠"的作品,但诗人长期被认定"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其对侠义精神的认识往往被人忽视。以杜诗为研究基点,试对杜诗中所反映的侠义精神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西游记》所体现的潜在的崇武意识,认为这种意识弱化"尚侠"而强化"崇武",有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同时,它受到宗教文化、世俗文化、时代观念的三重制约,本身具有复杂性和时代进步性。  相似文献   

8.
侠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游侠"、"儒侠"、"豪侠"、"官侠"、"仙侠"、"红侠"已经在语文教材中别开生面,这些以作者、文学人物形象为载体的"侠气聚合体"使侠文化更具备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教育性,不是空洞的经书律例,而是鲜活的人格魅力.在语文教学的领域发掘"侠文化",遵循文本意识、生本意识和情本意...  相似文献   

9.
唐朝崇侠慕侠的心理倾向表现在文学上就是出现了大量描写侠义行为的作品,其中在有些侠义小说中宣扬封建的恩报观念,一方面是由于唐代侠义小说是在继承传统丈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与唐朝的科举取士有关。这种恩报观念是封建丈人迎合统治者的一种表现,带有极强的封建奴仆意识。  相似文献   

10.
曹植咏侠诗中的侠客形象既有对前代的继承,又深深打上了诗人个性化的烙印。他改造侠的人生价值观念,摒弃其好勇斗狠的一面而使之成为保家卫国的勇士,突出侠的精湛超群武艺,颂扬侠的勃发生命和张扬个性,使侠的形象呈现出理想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夷坚志》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部文言小说集,集中有许多侠义小说,这些小说多以宋金战争为背景演绎故事,塑造了女性侠、文人侠、士子侠、市井侠等类型众多的侠义之士,他们的侠举义行不局限于为市井细民打抱不平,有时涉及国家与民族利益,融入了他们的爱国之情,从中可以看到,宋人的侠观念更宽泛了,侠内涵更丰富了,侠文化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2.
侠经历了游侠时代、文侠时代和武侠时代三个前后相沿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侠的人格精神也各具特色.侠文化是对侠的人格精神的积淀和传承,其当代价值在于对中国传统人格的建设性重构.  相似文献   

13.
“侠”的形象塑造与人格建构是武侠小说创作的关键。金庸依据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文化观念,重新塑造了“侠”的人格形象,为“侠”的人格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文化内涵,满足了现代读者的精神渴望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4.
侠来自社会不同的阶级阶层.是具有特殊气质的社会人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侠曾经对政治、社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影响所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以侠客为题材的作品,"三言、二拍"作为明代短篇白话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其中也不乏以侠为题材的作品.这些描写侠的作品不仅在武侠传统上与以往的侠文化有着很深的继承关系,而且因时代的改变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5.
作品通过社会中的人侠、幻想中的剑侠及禽侠等艺术形象,表现了蒲松龄孤愤之中蕴含的具有平民色彩的任侠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传统士人几乎都有以笔为剑、尚气任侠的梦想。陈平原教授在《千古文人侠客梦》一书中梳理过"侠"的观念,认为"侠"是历史记载与文学想象的融合,是社会规定与心理需求的融合。目睹世间种种不平之事,"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典小说世界里,颇多侠者形象,而《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则别具光彩。他继承了前代侠者除暴安良、奋不顾身的精神,但在其侠义行为中却没有搀杂"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恩报德意识,显得真诚坦荡。他又有着后世小说中侠者所缺少的自由精神,同时突破《水浒传》中其他侠者偏激嗜血的局限,有着菩萨般的心肠。鲁智深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典小说里最具光彩,最完美而动人的侠者。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侠文学中,清代以前的咏侠诗和传奇、戏曲,侠都是作为一种特具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的文学形象而出现,但清代,侠的这种独立人格在武侠小说中已不复存在,而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具有“侠气”,另一方面又具有十足的“奴性”。本文结合清代侠义小说,参照中国侠文化和侠文学,从文化传统、思想背景和小说作者对武侠题材的体制改造等方面论述了这种蜕变的原因,指出由于清代侠义小说给侠客披上的一层“追随清官”的“公案”外衣,过分强调功名、忠义,消蚀了侠的高大独立的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9.
谈武侠小说     
谈武侠,先谈一下武侠小说这个“侠”字的传统。在《史记》中已讲到侠的观念。中国封建王朝对侠有限制,因为侠本身有很大反叛性,使用武力违反封建王朝的法律。《韩非子》中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就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表达了这个观点。我以为侠的定义可以说是“奋不顾身,拔刀相助”这八个字,侠士主持正义,打抱不平。历代政府对侠士都要镇压,封建统治者对不遵守法律、主持正义的人很痛恨。但一般平民对这种行为很佩服,所以中国文学传统中歌颂侠客的诗篇文字很多,唐朝李白的诗歌中就有写侠客的。  相似文献   

20.
米晓燕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6):F0003-F0003
美学来源于哲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文艺美学虽然不是直接胎生于哲学,但其观念却受着哲学思想多方面的影响。这是赵东栓教授在《先秦哲学思想与文艺美学观念》一书中立论的基础,也是该书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观念和理论的基本思路。综合来看,该书探本寻踪,溯源清流,具有明显特点。从宏观上,作者对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与文艺美学观念的历史进程做了阶段性划分,认为其发展经过了三个时期。一是原始意识的混沦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代,呈现着各种意识相互混杂的混沦状态,而主导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是前哲学意识,其核心是巫术宗教意识,文艺美学观念的萌芽也就在前哲学意识中诞生。二是原始混沦意识向理性意识过渡时期,商周之际理性意识开始萌发,哲学意义上的萌芽开始出现,以《周易》古经为代表的在巫术形式中产生的“哲学萌芽”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理念,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观念和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