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作为森林资源大省,防火工作历来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初冬,林区会点烧防火线上积存的可燃物,清理防火带,有效地避免和预防火灾发生。2004年10月12日,黑龙江省为了做好当年秋季的森林防火工作,及时召开全省秋季森林防火电视、电话会议。按规律,统一点烧防火线要在林区降第一场雪之后进行。可就在全省秋季森林防火电视、电话会议两天后,黑河林区政府在自然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强制要求各林区统一点烧防火线,引发了一场森  相似文献   

2.
李鹏 《新闻天地》2006,(9):I0003-I0004
公园开发伊始就提出了“以旅游养保护,以保护促开发”的利用原则,把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森林植被的保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故建园二十多年来,从未发生森林火灾。这对于一个面积庞大、地形复杂、防火条件差、森林植被老化、路人防火意识差、防火设备落后的林区来说,是难以做到的,但公园人让它成为现实。特别是1991年以来,围绕“地球呼唤绿色,人类渴望森林”的主题,在湖南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张家界市(原名大庸市)人民政府组织,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单位为主体,先后主办了九届张家界国家森林保护节,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唱响了”保护森林,呼唤绿色”的主旋律,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3.
桂东县森林防火连续十一年取得了“一少两无”(少着火,无重特大森林火灾,无人员伤亡事故)的佳绩。2006年,该县森林防火工作获郴州市政府目标考核二等奖,获郴州市林业目标考核一等奖。这是该县立足县情,按照建设山川秀美的和谐桂东、小康桂东的思路,积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新机制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林会 《大观周刊》2010,(37):30-30
森林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森林防火是森林防护工作的重点。本文简要论述了森林防火的必要性、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工作的途径以及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工作报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矛盾,报道对象特别是对报纸发行能起到制约作用的地方党委政府,总是希望我们报道的内容全一点,文章长一点,占得版面大一点,而报社则要遵循新闻规律,要求我们写得面窄一点,内容集中一点,文章短一点。解决这个矛盾,需要不断创新,让外行的人看了说很内行,让内行的人看说不外行。我认为,这就是工作报道创新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工作报道创新,必须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准确地把握全局,凸现亮点,解剖亮点反  相似文献   

6.
国有林区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以后,森林防火新闻宣传也应与时俱进,适应新常态下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为此,应对以往森林防火新闻宣传内容和方式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使森林防火新闻宣传适应林区生态建设的新常态,增强针对性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7.
政治工作的宣传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如何搞好指导?我在本刊去年第六期谈了粗浅的看法,这里就我报这两年作的一些尝试和探索再谈一点看法。紧跟工作节奏搞策划,指导才有针对性。形式上突破一般,才具吸引力;内容上突破一般,才有针对性。要增强政治工作报道的针对性,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来什么稿登什么稿,只会在低水平上循环,偶尔出现一两篇好稿也是只见珍珠不见项链。只有紧跟工作节奏不间断地策划组织新的内容,报纸宣传才会具有持久活力。在策划报道中要注意遵循这样几个原则:一是及时反映,快速定位。在年初新兵政治教…  相似文献   

8.
由于多年来一直从事电视评论的报道工作,所以经常触及批评性报道,源于实践的体会和认识,搞好批评报道,一定要从建设性的心态出发,创意与操作既是疾恶如仇,又是与人为善的;既是对人的,更是对事;既是有典型性的,又是有普遍意义的。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一直把“反面问题正面做”,作为批评报道所追求的目标,使舆论监督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3月5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等进行了直播报道。网友们一边浏览直播,一边展开热烈讨论。关注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汇集百姓最新的民意民智。网络,成为普通百姓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网络,让百姓有了更加广阔的说话空间,有了一个参政议政的独特平台。  相似文献   

10.
林火是指森林火灾,森林防火档案是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数据、照片、录音、录像等资料,全面详细地记载了森林防火工作开展的各类信息,收集和整理好森林防火档案,对于研究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研究森林火灾扑救措施,总结森林防火工作经验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利文 《军事记者》2003,(10):26-27
与突发性事件报道相比,工作报道因为涉及的大多是问题观点、经验总结等抽象的东西,容易写成材料式、教条式、解释式,往往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如何增强工作报道的可读性与可信性,真正挖掘工作报道的独特作用并展现其独特魅力,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让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工作报道,让娓娓道来的故事代替板着面孔的说教,让亲近随和的平视心理代替高高在上的俯视心理,一句话,使新闻更具人情味,才能使部队工作报道更加贴近读者,实现作者与读者的“零距离”。有“人”无“人”大相径庭无疑,新闻要通过事实来传播信息,但事是人做的,人和事有…  相似文献   

12.
范旭   《岭南新闻探索》2006,(1):13-15
如何做大做强正面宣传?这是摆在每一个新闻工作面前的历史课题。有些生硬的工作性报道,缺乏强烈的吸引力:有些单纯的表扬性报道,可读性并不很强;有些传统的“四季歌”报道,没有多少创造性。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和创新正面宣传的艺术和形式,使正面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不断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可以在“五个改进”上再下一些功夫:  相似文献   

13.
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利害相关,休戚与共,也是党报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理应为群众所“特别关注”。但长期以来,却恰恰是这类报道为读所不喜所不取,好像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问题出在哪里呢?我看主要还是出在我们报道自身上。不客气地说,我们有的政府工作报道,就像是某些市长作工作报告,冗长、滞重、死板,不自知,还嗯呀啊呀有许多官腔。这且不说,更有重要性一大堆,必要性一大摞,措施、办法用火车拖。搞了半天,与老百姓有啥关系呢?反过来,我们还要责怪读不关心国家大事,没有政治素质,这是不是有点不讲道理呢?有人说:“干脆,尽量减少政府工作报道。”照我看,作为基层党报,这一点较难办到。那么,出路只有一条,努力改进政府工作报道。改进涉及诸多方面,我想,最起码,报道政府工作要多从读关心的角度切入。  相似文献   

14.
深度报道是党报宣传的重要内容。说其重要,理由有三:其一,深度报道是权威媒体的优势,是大报风格的体现。是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重要手段;其二,深度报道往往在重要时期。对重大新闻起着重要引导作用,是读者深刻了解党的中心工作、重大决策的有效报道形式;其三,服务大局,推出典型,反映成就.深度报道有强势,有力度。  相似文献   

15.
会”报道,一般都是各媒体当年报道的重大“战役”。可会议年年开,报道年年做,长久以来总是少有新意。然而今年“两会”报道,却让人耳目一新,全国不少媒体均有出色表现,有不少让人眼睛一亮的好稿子,也有不少引人回味议论的新观点。报道内容形式变化,背后的新闻观念变化更加耐人寻味。本文试以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今年的“两会”报道①为例,作简单分析。一新华社今年的“两会”报道,按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会议报道、议案与提案报道、代表生活报道、相关评论。单从体例上看,与往年差别并不大。然而细读之下发现,报道角度、内容,…  相似文献   

16.
纪斌斌 《视听界》2005,(2):66-68
2003年度,江苏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结束。共评选出省级政府奖643件,有33件作品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从参评作品看,报道领域有拓展,贴近性题材增多,节目样式有突破,表现手法也有了改进。重大事件注重传播效果,富含时代特色;经济报道,重视挖掘内涵,深层次表现经济现象;民生新闻,突出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舆论监督类报道增强了力度和警示作用,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人物报道,展现了各阶层人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7.
实些 活些 好看些——对一些工作性会议报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议是集中信息、经验、智慧、决策、部署的重要场所,是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研究和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和形式,是出新闻的地方,记者应该重视会议报道。但目前,读者普遍反映,会议报道特别是工作性的会议报道,比较空虚、死板、不好看。如何改进工作性会议报道,让工作性的会议报道实些、活些、好看些。联系实际,我们作点比较分析,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许多记者都有过这样的抱怨,党报的经济报道难写。要么枯燥无味,“领导不喜欢、读者不爱看”;要么容易写成“一厂一店”,成了工作稿、宣传稿,结果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要么“内行看不上,外行看不懂”。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让记者从怕写经济报道到爱写经济报道,让经济报道做到“领导喜欢、读者爱看,内行看得上,外行看得懂”?  相似文献   

19.
方丽波 《新闻窗》2005,(5):52-52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方针。要把正面报道做精彩,就必须尊重新闻规律,让鲜活的新闻来吸引人,让深划的思想来说服人,让群众喜间乐见的语言感动人。  相似文献   

20.
方明远 《新闻界》2005,(6):97-97,108
“成就报道”是党报展示各级党委和政府成绩,以鼓舞全社会奋发有为的重要报道形式。但是,长期以来,“成就报道”由于不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不少报道被打上“做秀”烙印,不被广大读者认同,成为党报报道的重大难题之一。因此“成就报道”如何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如何通过报道模式创新实现“三贴近”要求,使报道让读者喜闻乐见,能够起到“入脑、人心”效果,成为党报“成就报道”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